第二百一十四章目瞪口呆 - 穿越之大宣第一平民 - 我爱吃肘子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二百一十四章目瞪口呆

虽说在户部商谈,其实也是户部的茶水间,是给户部小吏休息的地方,等得知姜皓的遭遇,众人也是咋舌,这必须是吃了通天狗胆呀!这姜皓近万的人马,难道都是吃斋念佛不成!更加可恼的是,这些贼子还杀害了朝廷户部小吏,这边常曳才刚刚处理好死者,自然是明白这些人的危害,郭资有些懵懂:“可是这些贼子为何要铤而走险?”

姜皓目露凶光:“皆是怨怼我等堵了他们的财路,现在货运大多行走海上,现在这些江湖帮派自然没了进项,再受到他人撺掇,自然敢于拼死一搏!”

第三天,姜皓陪着郭资副手奉安来到山谷下方的汉人聚居区,郭资也是几朝老臣,为官较为清廉。

第四天,今年已经七十有二,但依旧是身体硬朗,这次北上本来是准备寻姜皓的晦气,也是受到鲁城郭家的托请。

当初也是姜皓和焦礼合力绞杀私自走私武器的郭刚,后来推卸到姜继宗身上,不过最终还是姜皓先发现。

而且三人之中也最好拿捏,现今姜继宗回乡养病,如果真是逼急了,姜家妥妥的和你玩命。

郭资路过鲁城之时,鲁城郭家也是找上门来,虽然不是同宗,但同为鲁城一脉,也是抹不开颜面。

也是怪罪这姜皓过于多事,郭家就算犯事,只诛首恶即可,却是连累郭家如此之惨,郭资自然也是有些愠怒!

谁知到了南地之后,却是与郭家说法大相径庭,不但在郭刚别院查出走私武器,还在鲁城查出大量私铁私盐。

而且和多股黑帮有所牵扯,不是郭资谈起,姜皓早将这郭刚忘于脑后,这郭英说到底只是太宗皇帝的亲兵出身,后辈如此藐视朝廷,招来祸事也是咎由自取!

更要命的是,郭家犯事老老实实受罚也就罢了,居然敢于对抗抓捕,太宗皇帝震怒之下,才下令抄灭郭家,这样目无王法的家族在发展数年,那必须是占山为王的节奏呀!

这郭资得知详细内情也是坐蜡,这姜皓说到底只是秉公而为,并没有任何仇怨,而且对于鲁城郭家惨事也是略有耳闻,这下这些鮰鱼帮的来历几乎昭然若揭!

姜皓刚刚遭到刺杀,险些丧命,郭资也好再去兴师问罪,于是将一堆公务推给副手奉安,当然也确实身体不堪远行。

奉安则是三十多正当壮年,看到聚居区宏伟的场面,震惊的目瞪口呆!

作为动力源的水车和风车几乎铺满半边聚居区,而各种炼钢和各种炼窑作坊的滚滚浓烟直冲天际,这种几乎接近一战前的外观印象,的确可以唬住人!

奉安哆嗦着嘴唇,手指无意识的乱转,最终还是没说出话来,看到奉安的窘迫,姜皓哈哈一笑:“奉大人不必如此,工匠对于大宣何其重要。

如果没有这些辛勤的工匠,哪有今日这壮观的景象?”

说完就趋马向前,奉安赶紧打马跟上,这时有一队巡逻的兵士整齐步行而过,整齐的队列,人人将火绳枪扛在肩头。

又是引来稀奇的赞叹声,到了火器时代,自然不方便用拱手的礼节,只见这带队的小旗官赶紧跑到姜皓身前站定。

握紧拳头贴在胸前:“火器营第二千户下属第十四小旗奉命巡逻!请大人示下!”

姜皓很满意这个小旗官的气质,那是一股淡淡的属于军人的气质,虽然还很青涩,但经过大战的洗礼,定会成为军中脊梁,姜皓也是同样动作还礼:“兄弟们辛苦了,你等继续!”

整个小旗齐声大吼:“卫我家乡,护我农桑!保我家园,大宣万年!”

姜皓大吼一声:“我大宣!”

威武!威武!威武!

一番喊叫让这边人都是热血沸腾,奉安也是面色潮红,激动难抑,这边队伍的架构与其他军队不同,一个小旗三十人人。

设小旗官一人,三个小旗加上十名后勤为一百户,设百户官一名,三个百户为一哨,设一哨官一名,三个哨加上一百后勤为一千户,设千户官一名。

由于是纯火器部队,还没有借鉴的经验,所以就留下姜老六和鲍兴业共同掌管这两千新兵,看来申宜财和申公凹叔侄两人已经成功的将火绳枪批量化。

虽然恨不得立刻跑到工坊去一探究竟,但身边有个户部官员,总是不太方便。

于是还是按照计划,来到聚居区的北边,这里居住着大量的肥河族人,这次的目标别里格可能就在其中,等来到这边的豪华别院。

却是得知别里格已经去了王城工地,大家只好再次北上,一路上看到无数肥河妇女在从事各种活计,羊毛、皮革、造纸、纺织、酿酒等等。

至于这里的男子,一般都是木材加工、冶炼、制煤、陶瓷、紫砂、水泥、砖瓦等活计,这边这砖瓦只是小儿科。

王城周边才是连绵数里的各种窑洞,再向北就是靠近河边,这里就是粗加工区,靠着水利和风力进行粗加工。

无一错一首一发一内一容一在一6一9一书一吧一看!

靠东则是一望无际的耕地,奉安这下来了兴致,这别的他也看不懂,于是就向着田地的方向奔去,姜皓摇摇头只好跟上。

这边肥河族人更加密集,看到这些大宣官员都是和善的笑笑,根本没有其他部族那种淡淡的敌视!

这边除了麦子高粱等旱田,居然还有部分水稻的水田,让人意外的是,这边的汉人只有三分之一,这回姜皓也是来了兴趣,找到一个正在干活的肥河妇女。

试探一开口,对方果然通晓汉语,奉安也是见了稀奇,急忙凑了过来:“你等为何选择操持这庄稼?”

那妇女也是被鲁城流民带出鲁城强调,淳朴的憨笑:“俺不懂其他活计,纺不好毛线,还被头领责打哩,说是在弄不好这稻谷,就把俺赶出去哩!可不敢再笨哩……”

众人仔细一看,这妇女种植的庄稼东倒西歪,十分凌乱,不过好在秧苗倒是壮实,他种的的莴笋,已经是最好种植的物种了。

估计也不敢让她种植小麦,不过锻炼个几年,想必也会有些长进,这莴笋乃是郑和带回的种子,三月份种下,估计再有一个月就可以收获,所以这妇女也是看到希望,干劲十足……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