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6章第七百四十三封禅(大结局) - 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 太清妖道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746章第七百四十三封禅(大结局)

第746章第七百四十三封禅(大结局)

永惟十六年,四月槐序。

洛阳,紫微宫。

文思殿。

一身深绯色长袍的张大象,手里捧一本奏本,脚步匆匆的迈入了文思殿中。

他的目光飞快地在殿中掠过,西殿门口,新科榜眼杨炯,新科探花王勃坐在两张矮几之后,快速的抄录文碟。

看到两个不过十五岁模样的少年,张大象眼底闪过一丝赞叹,永惟十六年甲子科科考的榜眼和探花。

同样是皇帝永惟二年出生,同样在今年第一次参加科举,然后立刻就中举成为进士,而且在殿试当中名列前茅,又恰逢皇帝封禅之年,这二人就是祥瑞啊!

当时在长安时,朝中群臣都建议从二人之间择其一为本科状元,尤其更多的人倾向于杨炯。

杨炯文采更加强烈深厚,如果不是早年因为杨氏动荡耽搁了几年,说不定他早就已经做了状元。

也正是因为那段经历,他为人行事更加的沉稳。

相比于而言,王勃要更加少年意气些。

少年神童,天降祥瑞。

大唐从来没有十五岁就中举的天才人物,而且不是童子科,而是正儿八经的进士科。

这让每一个见到他们的人,都感到惊叹。

便是皇帝,也是在挣扎了许久之后,才将状元,给到了本科另外一位人物,元万顷。

元万顷虽然不如杨炯和王勃那样少年神童,但是他行文却更加的老练,在一些细节层面更见对民生的把握。

甚至有一些李承乾都为之惊叹的惊艳之处。

元万顷是正儿八经的后魏拓跋氏后裔,其祖父是武德年间曾任梁、利十一州都督的新安县公元白泽。

实际上以元万顷的家世,他是不需要参加科举的,但是因为皇帝这些年对科举越发的重视,所以大量的世家子弟开始通过科举,而不是门荫入仕。

门荫虽然快捷,但不如科举更加地引人注意。

而且以多位朝中皇帝近臣的履历来看,越是优秀的世家子弟,在通过科举入仕之后,越发的让皇帝重视。

而且皇帝对于门荫之士这些年也没有任何特殊的优待,一切按照朝中规制行事。

以如今门下省,御史台和大理寺对百官的检查,门荫之士想要做什么方便之路,其实也并不容易。

所以,元万顷,王勃,杨炯等无数英才开始参与科举。

本届科举皇帝以元万顷为状元,实际上也有几分他年纪稍长的缘故,因为少年天才易遭人妒,木秀于林并非好事。

不过在科举之后,元万顷被任命为太子崇文馆校书郎,而王勃和杨炯则是被授命文思殿校书郎。

文思殿校书郎属于殿中省,一般少有从科举进士中直接拔擢,但王勃和杨炯实在是少有的人才。

这里是皇帝最为机密的所在,里面的任何事情,对外都不能言语半句。

张大象快步的走入西殿,然后从两人身侧走过,前方礼部尚书李百药的声音传来:“嵩山南麓的封祀台,山顶的登封坛,还有少室山的降禅坛,如今已经全部督造完毕……”

……

李承乾听到了脚步声,看了张大象一眼,张大象拱手然后在一旁站立。

李百药稍微停顿,继续说道:“五月初九,陛下在封祭坛祭祀昊天上帝,以高祖皇帝和太宗皇帝配享,宣读《嵩山玉牒文》;五月初十,陛下登嵩山山顶,将玉牒文封存于登封坛,完成封礼;同日,皇后在降禅坛,率六宫命妇行亚献礼,以太穆皇后和文德皇后配享,五月十一日,陛下在朝觐坛接受群臣及藩国使节朝贺,并大赦天下。”

李承乾轻轻点头,如今他这一朝的封禅,和他当年为他的父皇太宗皇帝举办的封禅又有所不同。

其中最大的区别在于皇后在世,所以很多封禅的礼仪,都会有皇后的直接参与。

“封禅之后,陛下当赴曲阜祭孔子庙,至亳州谒老子庙,最后七月回京。”李百药说完,将手里奏本递上。

李承乾看了一眼奏本,点点头道:“便这样吧。”

“是!”李百药拱手,然后侧身站在一旁。

李承乾抬头看向张大象,问道:“张卿有什么事情吗?”

“陛下!”张大象回过神来,拱手递奏道:“启禀陛下,玄阙州的消息送回来了。”

李承乾顿时忍不住的站了起来,接过张大象的奏本,然后打开认真的看了起来:“……北行无尽,至永夜之地,其有冰海,广阔无边,遂立石碑以记,然后南返,至北距海,随行百骑,而归者仅五。”

立石以记。

李承乾的眼神眯了起来。

从北距海到北冰洋,全部都属于玄阙州,而玄阙州在名义上是大唐领地,这意味着,整个大唐的领土直接深入到了北冰洋。

“诸部从北距海往北而行五千里,骑兵来回四月有余,跟随战马几乎死伤殆尽,着实不易。”李承乾抬头,看向李百药道:“传旨下去,所回五人尽授伯爵爵位,其子即授子爵,其孙授男爵,若再有立功,以功相加。”

“是!”张大象肃然拱手。

大唐朝规,开国爵位,世袭罔替,非开国爵位,每代有降,但降者无规。

有的人在降代继承,有的人则是一代之后,就彻底再无爵位,继承之法与勋功有关。

如今这五人,之后三代以内都有爵位,而且有功还能升授。

这已经是大唐历代以来,所有最丰厚的了。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