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福运牛7(二合一)
见母亲问到自己,太平对她微微一笑:“母亲心中自有定论,何须儿臣置喙?”
“若是朕就是想听听你的意见呢?”
听到母亲这么问,太平沉吟了下,这才道:“若是让儿臣说,儿臣觉得立庐陵王为太子极好。”
武则天斜了她一眼:“你倒是毫不避讳,可是狄大人让你这么说的?”
在之前的大朝上,她提出立侄子武承嗣为太子,朝廷中的意见一半一半,众大臣各执己见,差点吵起来。最后还是狄相说了一番话,才让众位大臣们停止了争执。
狄相说,就算武承嗣是武家血脉,但是她毕竟只是他的姑母,即便日后成了太子登了基,只听说过请自己父母入太庙的,未听说过请姑母入太庙。
而若干年后,武氏一族纵然繁盛,只怕则天皇帝的名字也会渐渐湮于时间。日后人们只知武周代唐,却不知她则天皇帝才是开国之君。
自古以来,又何曾见过侄子比儿女更孝顺姑母的。
只这一番话,就让她淡了立武承嗣为太子的心思。
但是,不立武承嗣,还立她的儿子的话,岂不是又便宜了李家人。她这一番改朝换代,终究只是昙花一现。
而且,天卷也的确预言了此事,日后的确还是恢复了李唐的国号。这让她心中更不甘心了!
故而,她现在最纠结的是,要不要同天卷的预言反其道而行。
只是眼下,知母莫若女。她的心思太平一下就猜到了,这才佯怒对她质问。
太平也不急,而是又笑道:“自然是听了狄大人的。这朝堂中又不是只有我一个人听到他的话。儿臣觉得甚是有理。所以,思来想去,还是三哥最合适。”
武则天轻轻一叹,收起了脸上的薄怒,看向天卷:“这满朝文武,也就只有你敢这么直白的对朕说这种话了。”
太平轻轻地摇了摇头:“母皇,您是我的母亲,庐陵王是我的三哥。我们都是我的亲人,我又有什么不能说的。说到底我们都是一家人!”
“可你还是武家的媳妇呢!”武则天瞥了她一眼,然后似笑非笑地道,“不如就让你家悠嗣来做。”
“母皇是在逗儿臣吗?小心儿臣当真了!”太平微微笑道,“若是母皇真的想让他做这个太子,就不会让我嫁给他了。”
听她这么说,武则天顿了顿,“你可是还怪朕?”
想当年,太平的夫婿薛邵反对她称帝,她一怒下,将他还有同他一样想法的大臣们全都杀了,以儆效尤,让女儿守了寡。
而如今又是因为自己是皇帝,再次让女儿避让。她实在是愧对这个女儿。
“母皇说什么呢。”太平公主还是之前那副笑意盈盈的样子,“都是过去的事情了。现在,咱们说的不是太子的事吗?”
“女儿猜归猜,母皇到底是怎么想的。女儿的哥哥们,母皇更属意哪一个?”
“哼,你不是让朕立庐陵王吗?”
“那也只是女儿的想法,不是陛下的想法。女儿随便说说罢了。”太平肃了肃神情,然后又变得柔和了几分,“小时候三哥对女儿最温柔,女儿只是有些想他了。”
“既如此,那就让他先回来再说吧!”武则天似乎下定了决心。
没什么比一个温和的皇帝更容易给人以安全感。那后世宋朝的仁宗如此,她的儿子李显也是如此。
虽然她不惧流血,但是若是注定还要经过一番改朝换代,当然是血流的越少越好。再说了,显儿被他废过一次了,未必不会被废第二次。
至于其它……她暂时也想不了那么多了。
“母亲说的是真的?”太平眼睛一亮。
“自然是真的,朕可是皇帝。”武则天肃声道,“这件事交给你去办。最好不要让人知道显儿回来了。”
“女儿遵命。”太平眼睛更亮了,领命后,立即就要离去。
“你这丫头,陪朕看完天卷再走也还来得及。”
转头觑了眼天卷,太平公主摇了摇头:“那都是盘点帝王的,我看这个有什么用。倒不如早早令人快马加鞭传信过去,让三哥一家快点回来。”
说完,她对武则天灿烂的笑了下,这才转身离开大殿。
出了宫殿,太平公主回头看了眼大门,脸上的笑容骤然收去,取而代之的是一副心事重重。
她必须尽快将三哥接回来,趁着母皇还没改主意之前!
就在这时,天卷将顺治的功绩讲完,突然话锋一转。
【如今我们盘点起顺治帝的功绩时,可能会觉得有些很陌生。但是若是说起发生在顺治帝身上的另一件事,往往就都很熟悉了。】
【就是顺治帝执政的最后那段时光,曾经出家做了和尚。虽然他这个和尚只是剃了头发在宫里做做。】
【向来只听说过和尚变帝王的,但是帝王变和尚的却不多,尤其是在国家相对安定的时候。所以,每每提到,就让人记忆犹新。】
被影射到的朱元璋:……
【历史上传言,顺治帝是因为自己宠爱的董鄂妃去世,才会看破红尘,最终在她死后出家做了和尚。】
怎么可能,一定又是野史上说的,不是真的!
朱元璋:是的,一定是假的,比如火烧庆功楼就是假的!
宋仁宗:没错,肯定不是真的,比如狸猫换太子就是后人编的。
不仅仅是这几件事情的当事人,其它众位面的帝王也均这么想的。
除了几个个别的皇帝,那个皇帝不是后宫有无数嫔妃,怎么可能为了一个女人自己扔掉偌大的国家不管,去做和尚。
【事实上,这传言同历史上记录的也差不多。】
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