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1章英国人的提议 - 战争宫廷和膝枕,奥地利的天命 - 七年之期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1651章英国人的提议

第1651章英国人的提议

说白了乔治·汉密尔顿·戈登还是觉得优势在己,只不过优势又没那么大而已,所以才要加上这么一个保险。

另外就是之前的破交战真的把英国打疼了,这口气英国到现在都没缓过来,英国的整个环地中海商业圈被打的彻底崩溃,几百年的经营毁于一旦。

其实关于这一点弗兰茨真的要大喊冤枉,天地良心,英国人的损失真正落到奥地利帝国手中的也就不到四分之一。

剩余的都是被其他国家瓜分了,说到底还是天下苦大英久已。诸国不过是借着这个机会来剔除英国的影响力而已,但所有的骂名和罪责都被扣在了奥地利头上。

如果没有这些事情发生奥地利帝国也不会一直被针对,但也正因为如此英国才会考虑和奥地利签秘密协议。

此外乔治·汉密尔顿·戈登之所以要这么做主要还是来自英国内部的压力让他不得不这么做。

经济危机迟迟无法结束,英国的国内哀嚎一片,甚至有的人已经悄悄将自己财产转移到美国、法国、普鲁士,甚至是荷兰、瑞典、巴西等国。

好在没人逃往奥地利和俄国,否则他会更加抓狂。

事实上此时俄国的名声极差,有人甚至直言“除非是疯了才会移民俄国。”

普通人尚且如此,更不要说那些有钱人了。

奥地利帝国则是另外一个极端,许入不许出的政策让人胆寒。

当然更让人胆寒的是奥地利帝国的本身,沙皇虽然野蛮,但他未必能抓到痛点,更多是采用物理消灭和直接掠夺。

而按照传闻和奥地利帝国经济学家所吹嘘的内容,弗兰茨本人显然精通此道,更有皇室公司的存在。

他们以己度人,天知道所谓的皇室公司能发展到今天的这种程度,是否靠的就是某些特殊手段?

在英国他们不必担心王室,但在奥地利帝国,如果他们抢了皇室的生意是否会发生某些不可控的后果呢?

至少他们不觉得如果自己掌握了皇帝般的权力会对自己的敌人手下留情。

而且奥地利帝国在1848年之后,最主要的军事动作就是增加海军数量和增强亚得里亚海的海防。

现在英国皇家海军能不能封锁住亚得里亚海他们不清楚,但是英国估计是没有机会从威尼斯登陆了。

此外奥地利帝国的海外战略节点也在增加

不过不管怎么说乔治·汉密尔顿·戈登此时都不得不考虑商人的感受,这样持续性失血早晚会让英国跌落神坛。

与奥地利帝国签订秘密协议,保障双方非军事舰船的安全,维持战时贸易路线的畅通就显得十分必要。

虽然此时乔治·汉密尔顿·戈登正在用看白痴一样的眼神看着乔治·维利尔斯,但他还是说道。

“那么伯爵大人,这件事就请您亲自去办吧。”

维也纳,霍夫堡宫。

“亲王阁下,我觉得贵国应该接受这份善意。贵国的海上力量处于劣势,一旦发生战争贵国的商船一艘都逃不掉。

到那个时候贵国这么多年的努力就都白费了。”

对于乔治·维利尔斯的说法,施瓦岑贝格亲王只是冷笑以对。

“克拉伦登伯爵,您别忘了之前是谁赢了?”

其实内心之中施瓦岑贝格亲王对于这个秘密协议还是很感兴趣的,如果能实现,那么奥地利帝国确实就少了很多后顾之忧。

他虽然不懂海军,但看海军将领每天都在吹嘘自己的实力有多强,那种信心膨胀的样子想必守住海岸线的问题不大。    按照施瓦岑贝格亲王的思路,只要能守住海岸线,至少就能立于不败之地。

至于那些海外殖民地就只能先苦一苦了。

乔治·维利尔斯的眼皮跳了一下,他不喜欢这种针锋相对的谈判,他更希望大家能坐下来好好谈判。

“那贵国为什么还窝在这个小澡盆里?而且我想我们都是文明国家,不该继续沿用那些不文明的小手段。”

如果是历史上的施瓦岑贝格亲王可能还要想一下,但此时奥地利帝国和英国之间已经发生了多次大规模论战。

在奥地利帝国,英吉利的海盗形象已经深入人心。

“先生,人不能忘本,您忘了贵国正是靠着这些小手段起家的吗?”

“亲王阁下,英雄莫问出处。您必须承认英国此时已经是一个大国,并且是一个准备承担起维护国际秩序的大国。

它并不会狭隘到沉浸于过去而无法自拔。”

施瓦岑贝格亲王冷笑一声。

“贵国好大面子,国际秩序是谁定的?我怎么不知道?”

乔治·维利尔斯也不恼火,只是平静地说道。

“正是因为之前没有,所以才需要我们这样的大国来推动并建立它。”

施瓦岑贝格亲王虽然是德意志民族主义者,但奥地利乃至整个德意志其实和英国都没有什么深仇大恨,甚至于英国王室就是从德意志地区过去的。

在他的心中,从广义上讲英国也算是德意志国家。而且弗兰茨自己也说过,他备战是为了避免战争,而并非是想与其他国家一较高下。

所以施瓦岑贝格亲王并没有对乔治·维利尔斯进行反驳,后者立刻觉察到这是个机会。

“亲王阁下,俄国人是贪婪的。

看看他们是如何与贵国划定战利品分配的,他们拿走了绝大多数土地,并且将贵国与奥斯曼隔绝,很明显俄国人是想吃独食。

这样的盟友还值得贵国一直无条件的支持吗?”

其实乔治·维利尔斯这话可是说到施瓦岑贝格亲王的心坎里了,也不只是他,整个奥地利帝国高层,乃至是一些民间有识之士都觉得俄国不可信,以及俄奥之间必有一战。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