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阻力很大,但前途一定光明 - 重生2013:超级科技帝国 - 昭灵驷玉 - 科幻灵异小说 - 30读书

第167章阻力很大,但前途一定光明

第167章阻力很大,但前途一定光明

只见葛煜沉思了片刻,看向陆安说道:“陆安同志,你的这个解法本身没问题,但最大的问题在于推行太难了。”

陆安点头说道:“我明白,阻力很大,而且最大的阻力不是盘剥集团,反而是来自底层认知不足的广大民众。也正因为如此,我们社绘注义作为高于资本注义的更先进模式,必然要求全民的认知水平普遍高于资本注义,否则无知的民众就会被返冻贼子忽悠,帮着他们呐喊摇旗而不自知,无知的人越多,阻力就越大。”

更高的文明状态不可能没有任何更高求和更多前置条件就能轻松实现,更不可能在无知中就可以眼睛一闭一睁,全新而美好的时代就会来临。

一直以来,“不养懒汉”的逻辑思维成了一种绝对正确。

以前科技不发达、生产力不先进的时候“不养懒汉”思维没毛病。

但今时不同往日,未来更是,当先进生产力到这个节点,社会运行机制的底层逻辑变了。

还在固守“不养懒汉”的思维,也就只有两个群体:一个是在这套思维逻辑下能得利的资本家;另一个群体更可悲,被卖了还在帮卖掉他们的人数钱而不自知。

资本家用“不养懒汉”思维来规训世人,目的就是要让你们相互内卷,一个打螺丝的岗位几十上百个人竞争,你能接受15块/小时,另一个人10块,再冒出一个人8块也愿意干。

然后资本家就可以无所顾忌的说:就5块,爱干不干,你不干?你不干有的是人干。

这个时候你没办法,因为你不干就要饿死。

为了混口饭吃只能被迫跟其他牛马陷入无尽的内卷与零和博弈,那么资本家就能进行无底线的盘剥,这种无效内卷只有资本得利,牛马都是输家。

所以长期以来,无数的企业主、富人资本家都在强调“不养懒汉”的思维观念,你但凡推行一些利好老百姓的福利正策,立即就会被这群人明里暗里疯狂带节奏抹黑攻击、阴阳怪气的嘲讽。

就以当下的主流叙事观,给老百姓发钱这种事情,就连很多老百姓自己都认为很扯淡很乌托邦,这就是为什么要强调全民认知的普遍提高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前置条件,这也是最难的。

搁在当下,你别说落地执行了,你就是提一嘴,信不信立刻就会遭来排山倒海一般的抨击声浪,舆论阵地更是会一边倒的反对、抹黑、攻击、嘲讽。

而全民的认知没有普遍得到提高,他们就分不清真相、辨不明真理,越是无知就越容易被忽悠,无法冷静思考,只知一味情绪输出,结果帮着卖了他们的人奋力呐喊而毫不自知,反而让为众抱薪者冻毙于风雪,其所带来的杀伤力比真正的敌人还大。

陆安看向葛煜,微笑着说道:“道路是曲折的,但前途一定是光明的,因为事物发展趋势总是螺旋上升的,只要路没有走错,路途上遭遇再大的阻力也都不是问题,终将被扫平。”

闻言,葛煜默默地点了点头,他现在已经彻彻底底认同陆安提出的解法。

而且葛煜对陆安有了发自内心的改观,真正将他视为拥有共同理想的自己人,虽然陆安是元界智控的老板,算是资本家,但他提出的解法是对资本家极为不利。

那就足以说明陆安的最终目的不是要成为盘剥资本,而是把资本视作手段,而非目的。

陆安是很有信心上边肯定会用这个解法,无非就是什么时候落地的问题,因为这就是最优解,是唯一最正确的版本答案。

不让机器人上岗是不可能的,你都有先手优势了,不扩大优势,要是别人用了,必然反过来挤压你的生存空间。

新的先进生产力只要出现,必然是螺旋式上升,在大趋势的力量面前,这是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固守不变无疑是螳臂当车。

接下来,葛煜就此事进一步具体询问道:“陆安同志,对机器人收税该怎么收?”

这套解法能进入双向正循环,其中的一大关键环节是需要对机器人收重税来给全民发钱,完成转移支付。

陆安如是说道:“首先确定征税对象,必须是人形机器人或类人形机器人,非人形机器不能包含在内。”

闻言,葛煜不由得说道:“企业主要是为了避税采用非人形机器怎么办?”

陆安笑道:“这个大可不必担心,人形机器人的通用性优势是非人形机器人永远都替代不了的,通用性意味着能有更高的流通性和保值能力,对企业主也有着更强的抗风险能力。”

非人形机器最大的劣势就是被锁死在单一行业、单一工种,如果行业巨变或整个产业被淘汰就只能跟着一起被淘汰报废扫进垃圾堆。

但人形机器人却可以像人类一样灵活,不会被单一行业锁死,它既可以去工厂打螺丝,也可以去洗碗刷盘子,能做n种不同行业的工作。

这种通用性带来的灵活性,是非人形机器怎么都比不了的。

所以人形机器人当然更保值、流通也更高,对于企业主来说也就有更强的抗风险能力,起码一行干不了的时候,机器人不至于当废品价格卖掉,还是能卖出一个不错的二手价回血。

甚至老板还可以把自己的机器人租给另一个行业的老板,赚取租金。

以后一定会出现机器人劳务中介商,他们从元界智控那里采购机器人,然后租给第三方企业。    比如创业公司在初期阶段资金不足,这个时候就会先租机器人,包括一些只做轻资产运营模式的企业也是中介商的潜在客户。

却说此刻,陆安有条不紊地说道:“明确了征税对象,那就好办了,现在怎么征收个人所得税和社保缴纳,直接平移到人形机器人身上就是了。”

“只针对人形机器人或类人形机器人,因为很好定义,一眼就能看出来。”

“非人形机器不能包含在内是因为各种形状外观无法明确定义,底下的执行者会乱来,只要能动的机器就给你定义在征收范围内,那就乱套了,肯定会怨声载道。”

葛煜不由得点了点头表示认可,非人形机器设备,本来相关的购置税就收过了,再把它定义为机器人征税,等于又收一遍,还收得更重,肯定会把经济搞得一塌糊涂。

陆安接着说道:“然后人形机器人在原有的税基上,额外征收一个专项附加税,就是企业主原先给人类员工开的工资,锚定行业人工工资基准,收取80%作为专项附加税。”

等于是企业主原先给人工发的工资80%作为专项附加税交上去,剩下的20%归企业主。

比如原先人工开出的税后工资是5000块,现在换成机器人了,这5000块不能都归企业主,而是要交80%也就是4000块的专项附加税。

听到这话,葛煜惊讶的望向陆安,说道:“企业主能接受吗?他们肯定会说,我自己花钱采购了机器人,你收我80%的工资专项附加税,我还不如请人工呢,起码省去了采购机器人的成本。”

陆安淡定地说道:“肯定会有企业主拿这个来说事,借口罢了,我自己就干企业的能不了解他们的心思?葛司长,不要忘了机器人会极大的释放生产力,效率大幅飙增,这些增量可都是额外利润啊。”

“还给企业主预留了20%,而且我有信心在未来几年内把机器人价格打到20万左右的水平,使用寿命年限20年。”

“我们可以简单算一笔账,采购价格20万,20年的维护开支算个35万顶天了,平均每年成本仅2.75万块。”

“假设这个机器人去工厂打螺丝,从事低端制造业,它一年怎么都能创造12万的效益。”

“给它锚定工资5000块收取80%专项附加税,一年就是4.8万,再算上原先其它税种,这个机器人一年内所有的税额加起来5.5万元顶天。”

“我给他算5.5万元,机器人每年成本2.75万元也折算进去,那就是8.25万元一年。”

“再减掉物料运营成本,一年净赚1.2-1.5万元是绝对没问题的,你的厂要是有3万个机器人,全年净利润3.6-4.5个亿,也就是说一年的净利润率能有10-12.5%。”

“作为一家普通制造业公司,能有12.5个百分点的净利润还不偷着乐?现在那些制造业能有5个百分点都烧高香了。”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