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8章探班 - 娱乐:我就是顶峰 - 疑似风月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618章探班

第618章探班

《缝纫机乐队》这次突然的探班还就是娜札提出来的。

她是刘艺菲粉丝,知道刘艺菲今天在怀柔摄影棚里拍戏后,就说想去看看。

导演大朋一时很为难,没有提前通知,贸然造访很不礼貌。

人家什么级别的导演,突然上门,你想见就能见?

但《缝纫机乐队》剧组跟李秋棠合作过的同事告诉大朋:“除了拍摄的时候脾气有点臭,其他时候他人都很好的,你问问呗,兴许就同意了。”

其实大朋也想去《梁祝》剧组看看,所以就问了《梁祝》的一位制片,现在能不能来探班。

“嗐,这有什么,一个也是见,两个也是见,今天任务不重,正好吴经和于千来探班,你们就一起来吧。”

于是,大朋就带着《缝纫机乐队》的几个主演来到了《梁祝》剧组。

李秋棠见大朋带人来,也没怪自己制片擅作主张,这种情况挺常见的。

李秋棠上一次见娜札还是在某个行业宴会上,胡先生带着她。

几人打过招呼,娜札就一直很心不在焉,不住地瞥一旁的刘艺菲。

这是她第一次见到刘艺菲真人,她真的很激动,想上前打招呼,又不敢,也不知道说什么。

大朋正好在向李秋棠等人介绍自己的这几个演员,介绍娜札:“娜札,演丁建国,贝斯手。”

刘艺菲笑道:“人家一个女孩子,怎么取这样的名字。”

娜札这才找到话头,跟刘艺菲说:“导演说这样有反差。”

刘艺菲笑道:“确实很反差。”

娜札接着说:“我开始还跟导演说,你给我换一个名字,但导演不同意。”

大朋笑道:“这名字多好,丁建国,换啥啊。”

吴经道:“他没给你叫王铁柱就算好的了。”

众人大笑。两组人马都选择留下来看李秋棠拍戏。

吴经和大朋都是第一次看李秋棠拍戏。

要说李秋棠有什么高人一等的导演技巧,在片场有什么特殊的能力,看下来好像也没有。

导演棚黑板上贴的分镜手稿也很普通,既不是冯晓刚那样的油画风,也不是徐客那样张力十足的漫画风,更不是江文的火柴人简笔画。

就是很规矩很普通地把分镜画了出来。

李秋棠身上最可贵的是,他非常清楚地知道自己要什么,而且也知道怎么去达成自己的要求。

别看这个东西不起眼,其实中外很多大导演都做不到这点,很多导演想一出是一出。

最可怕的是什么?是李秋棠在商业片上可以做到这样,在《梁祝》这样的文艺片上也可以做到。

他初次执导文艺片,竟没有一点生疏。很多商业片导演拍文艺片,会出现非常严重的水土不服,通常会犯既要又要的错误——既想要保留商业片的强冲突以及对观众的强刺激,又想要文艺片的思想性和深刻意义。这样拍出来的结果就是两边都不讨好。

李秋棠可以把两个类型分得很开。

拍商业片,他可以拍出《寻龙诀》这种全是冲突全是刺激的爽片,完全取悦观众;拍文艺片,他可以完全撇开观众,拉刘艺菲演一个不讨喜的被丈夫怀疑出轨同时也怀疑丈夫出轨的小少妇,还采用对一般观众而言比较难理解的罗生门手法拍摄,且电影结局是有些压抑的“凑合过”。

这种特质说起来简单,但很多导演做不到。

李秋棠今天最后一个任务是拍一个运动越轴镜头。

片场里,刘艺菲和秦浩坐在一起,做好了准备,等候导演指令,随时可以开始。

这个镜头说简单也简单,就是从从刘艺菲的右前方,过秦浩的肩膀,慢慢移动到刘艺菲的左前方,完成越轴。

但需要演员的台词节奏和表演配合好。    “这个镜头很关键,大家打起精神来。3-2-1,开始。”

两位演员开始对白,摄影机开始移动。

吴经和大朋没看过《梁祝》的完整剧本和分镜,陡然看到李秋棠越轴,难免有疑惑。

不是不能越轴,但确实要尽量少越轴。

李秋棠在这里特意安排一个越轴镜头,还强调这个镜头很关键,一定有他的深意。

大朋口快,主动请教这个镜头的意义。

李秋棠回答道:“这里越轴是表现祝晓艳认知的改变,从一边到另一边,但认知改变是改好了还是改差了,就留给观众判断。”

今天演员状态不错,拍了两遍,李秋棠就让过了,宣布收工。

晚上,《梁祝》剧组做东,请吴经、于千、大朋、娜札等两个剧组的人吃饭。

其实娜札见完剧组后还有别的工作,她主演的电影《游戏规则》过几天就要上映了,她有宣传任务。

但她经纪人一听她现在在李秋棠的剧组,晚上还要跟李秋棠、刘艺菲、吴经等人吃饭,立马给她改航班。

娜札这才有时间和刘艺菲亲近亲近。

“我上学时寝室都贴了你的海报,你梳两条辫子的那个。”娜札被特意安排坐在刘艺菲旁边,好说话,还拿出手机给刘艺菲展示那张照片。

刘艺菲看了,笑道:“这张照片好早了,我都找不到了。”

回想起刚才在《梁祝》剧组看刘艺菲的表演,娜札说:“艺菲姐,你刚才的演技好好啊。”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