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 治愈那个黑月光反派 - 令安疏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三十三章

“元容公主与礼部官员勾连,替换了会试杏榜上的名字。新换上去的那个会元是她的新宠,礼部大臣想借此给元容公主卖好,反正原来的会元只是个没有背景的寒门学子,没人会为他叫屈,顺手而为的事罢了。”

桌案对面的男子将手中的一份答卷展于面前,简而易见,署名处的字迹与答卷中的截然不同。

他从一侧取来另一份,亦是卷面字迹与署名截然不同,分开放虽看不出太多名堂,可是二者放在一起,交换的痕迹清晰明了了。

男子正是影卫同知云溥之。

他将答卷比对完后,严谨地仔细合上,目光落在对面人的身上,眼中掺了丝欲探究竟的笑意。

“世子,你叫我查元容公主,我自然是能将她的所有底细都查得干干净净。可属下实在不知,元容公主到底何时得罪了您?”

不然,为何突然便清算起了元容公主?

大周肆意妄为的世家那么多等着他们处理,萧执怎么突然就想起找皇室公主的麻烦?

实在是怪!

对面的少年将两张答卷同元容公主其他的一些罪证放入机关匣中,叩上铜锁,不紧不慢地回答:“元容公主与礼部大臣勾结,篡改会试杏榜,以权谋私,令人怀疑她是否想在朝堂上安插势力,得以弄权?”

这……

云溥之顿了顿,世子是不是太过高看元容公主了?他觉得,元容公主应当只是拿会元之名来博宠臣欢心罢了,她能有啥头脑弄权?

萧执目光懒懒地瞥了他一眼,语调淡然,“影卫的宗旨便是要维护皇权,同知大人觉得……”

云缚之面色登时一变,果断击掌称赞。

“觉得对!世子您说得太对了,令云某醍醐灌顶!”

皇权都扯进来了,他算是懂了,元容公主没弄权之心也得叫她有,萧世子是铁了心要挑她的不是。

他是闲得慌才要去与萧执作对。

“世子,您若想大挫元容公主的锐气……不是,您若想浇灭元容公主的不臣之心,属下倒是有法子将那被顶替了的寒门学子寻来。”云缚之主动揽起事务,以表忠心。

他敢揽下这个差事,自然是知道元容公主行事再逾矩,也不敢做出伤天害理之事,她确实只是暗中偷换了那寒门学子的答卷,并不曾害他性命。

萧执默许了他的请命,等人走后,他抬笔将元容公主的罪责书列完毕,一同放入机关匣中,由下属送去正和殿。

小郡主突然写信来倾诉谢家与元容公主的矛盾,表达了对来日赏花宴上的担忧,想来是要他替她出了这口气。

无论是她在浔阳的多次相助,还是系着他们未来的那纸婚书,萧执觉得,似乎都不该对她的事置若罔闻。

他的眸光落在窗边的一支海棠上,斜阳的余晖温柔和煦,裹挟着那抹清丽,似乎成了寂寥庭院中唯一一抹动人色彩。

――

“元容公主犯事被我父皇罚啦。”

早课结束后,萧凝便连忙跑过来,很是积极地又往珞泱身边凑,来分享这个好消息。

佛理课的讲师公孙太师每次见到萧凝就头疼。

他微咳一声,对萧凝说:“二公主,您不要总往佛理讲堂跑。”

萧凝激动的神色微微一僵,解释道:“公孙大人,我对佛理甚……甚是仰慕,甚是仰慕。”

公孙太师自然不会信,但旁的世家子弟他能斥责,公主却不能。

他索性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懒得再管了。

喜欢佛理是吧,下次便向陛下提议给二公主再添一门功课。

满足一下二公主对佛理的仰慕之情。

一旁的萧凝还浑然不知公孙太师的打算,她继续向珞泱讲述着元容公主的事。

“她被我父皇削减了好大的封邑,牵连到此事的一干人等都落了狱,礼部这次可是出大事了!”

珞泱听闻元容公主被罚倒是有些讶异,忍不住问:“是什么缘由?”

萧凝顶着公孙太师的目光,默默拿书遮住自己的脸,小声说:“她和礼部大臣勾结,私自改了会试的成绩,将自己的人送上了会元之位。”

“此事怎会传到陛下耳中?”珞泱惊诧地问。

作为亲眼目睹此事经过的人,萧凝说起这个分外来劲,她绘声绘色地开口,讲道:“那个被顶替的学子去大理寺前击鼓,惊动了大理寺卿,此事牵连到皇家公主,他本不想插手管的,奈何当时父皇微服探访大理寺,恰好撞见,大理寺卿不想管也得管了,说起来,这位寒门学子选的这个时间点倒实在巧妙,再迟些我父皇怕是就要回宫了。”

珞泱微微思忖了一下,猜测道:“倒像是人为。”

萧凝不以为然,摇摇头,笃定道:“不,表姐,此乃天助!”

……

太学一天的课业结束,珞泱坐着车驾回府,马车一路缓缓而行,最终停在了将军府前,她还未下车,便听见绿枝禀告,“郡主,将军府门外站了位书生。”

珞泱心中疑惑,她不曾认识过什么书生,便轻轻掀起锦帷看了一眼,确实是陌生的面孔,想来该是求见父亲或者三哥的。

于是便没有在意,踏着车凳下了马车。

“可是新宸郡主?”

不想那书生看见她后眼睛一亮,突然跑上前来,他神色略显激动,欣喜地对珞泱说:“在下当日进京赶考,承蒙郡主相救,本以为是名落孙山,有愧于郡主的援手,不想事情还能有此转机,特此来谢过郡主大恩!”

珞泱难得多看了他几眼,她记得春闱之时,将军府门前饿晕了一个书生,还曾叫绿枝救过他,不想他便是今日萧凝口中被元容公主替换了名额的那个倒霉鬼。

实在可怜,寒门学子求学不易,临了还被人偷走了成绩,所幸他运气不错,能有昭反的一天。

珞泱觉得他今日的成果与自己关系不大,长安城的百姓们如此善良,这个书生躺在别处应当还是有人相助的,便客气地说:“不过举手之劳罢了,不必言谢。”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