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六章趁热打铁
趁热打铁,从好味来出来之后,苏和便联系到了帮她维护一号房的那位工头大叔,把房子的大致情况向他说了一下,工头大叔觉得问题不大,但也谨慎地表示,还是需要看过房子才能下结论。 苏和本来想着只是咨询一下的事,能自己出面的事就不劳烦陶秘书了,听到工头大叔这么说,犹豫了下,便问他明天是否有空,能不能过去跟她一起看看房子,如果能确定下来,到时一定请他们来做。
没想到工头大叔很痛快地就答应了下来。
因着第二天还要去看房,这天下午苏和和程蔚就把时间都花在了采购上。至于大扫除就只能放在次日。
转天,苏和和程蔚又去了沉降房那边,苏和是赴约,程蔚则主要是过来下棋,顺便两人中午一起再去好味来吃顿好的,打打牙祭。
工头大叔姓崔,苏和叫他崔叔。崔叔虽然对她这么个小孩子出面联系这种事感到惊诧,但有上次的关系和情况打底,再加上最近手里没活,心里发慌,又住得不远,虽然觉得苏和一个孩子只怕做不得什么主,却也抱着哪怕白跑一趟,也比干等着强的念头跑过来。
不同于苏和他们见着沉降房的大惊小怪,崔叔见多识广,看到这房子状况并没有多少讶异,下了台阶,扒着墙根仔细地查看了一番,又看了屋顶等处可以观察的部分,才对苏和说道,“单这么看问题不大,不过,最稳妥的还是进屋好好检查检查。”又很坦承地对苏和说,“小姑娘,我也不知道你家大人是怎么嘱咐你的,实话实说,我这就是个二把刀,看个大概。这房子最好还是能找个专门干这个的人来看看。”
崔叔的这份谨慎和负责让苏和对他的印象更好了几分,不过,他的建议却没有太多的可行性。如果拜托陶秘书找专业人士来看,倒是也找得到,但这其中的费用和人情与这座小房相比,未免就显得有些小题大做,请托的专业人士当面也许不会说什么,背后只怕也要抱怨。苏和不想麻烦人太多。
再说,哪有百分百稳妥的投资,学习承担风险也是学习投资也一部分。
苏和转而又询问起崔叔,对这房子在防雨防淹方面有没有什么建议和办法,又假托着家里大人的嘴说了自己的打算:房子如果买下来并不打算住人,所以以防水防涝,减少照顾打理的麻烦为第一考量。
崔叔蹲在路边看了一阵,又拿出随身的卷尺在苏和的帮助下测了几回尺寸,琢磨了一会儿对苏和说,“我倒是有个偷懒的损招能省点麻烦,就是笨了点,也不大好看。”
笨点不怕,有用就行。至于好不好看,就更不在苏和的考虑范围之内了,反正平房区的违建多的是,哪个也没好看到哪里去,大家都以实用为主。
听她这么说,崔叔就说出了他的主意,他的建议是,既然怕下雨时从路面往房前灌水,不如直接在房前用防水材料接出一个全封闭式的雨棚,,把路面和房门之间的那一小段空隙都罩起来,相当于给门前的空间罩了个立体的罩子,这样一来也就不用怕下雨防涝的事了。此外,为了稳妥起见,同时兼顾着节约目的,在雨棚外围还可以用土法做一点排水设施。虽说排水的效果不会像专业设备那么彻底有效,但有了门罩的防水在前,这些土法设施只是起个辅助作用,以侯城这种相对干燥的气候而言,只要不闹什么内涝什么的,一般的暴雨应该足可应付。
他解说得简单,苏和听得有些糊涂,便从包里拿出纸笔,问他能不能简略地画个示意图。
崔叔便一边说一边在纸上画着简笔画,不时再朝房前比划一下方便解说。
这一回苏和倒是听懂了,却又有一样担心,“这样搭起来的棚子是不是要占用一部分的路面?排水的管道什么的,需不需要将路面挖开什么的?我怕周围的邻居有意见。”
苏和没在平房区住过,但还记得电视剧《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中,主角张大民为了占用一点公用通道与邻里的艰难周旋,也理解生活空间有限的情况下,大家的寸土必争,所以既不想给自己找麻烦,也不想给邻里添堵。
崔叔也是一时没想到这一层,放下手里的简图,又上下爬了两回台阶,高兴地摇手说,没关系,可以在不伤害路基的情况下,在下面取点巧,反正不过就是搭个封闭式的雨棚一共用了不少空间,房子门前原有的空间足够用了。至于排水的管道只要安排得紧巴一点,也有腾挪的余地。又问苏和,这雨棚是想搭得结实点一劳永逸,还是做个便宜的,凑和着用上几年就行。
苏和当然是宁可多花点钱,来个一劳永逸,谁知道这一片到底什么时候动、迁,如果小十年内不动,她难道为了个雨棚还要折腾第二回?
崔叔点头赞同她的意见。
事情到这儿也就商量完了,苏和又借口说,会把这事回家跟家长如实汇报,下周末可能还会再约房主看一次房,如果方便的话,可能还要请崔叔帮忙看看房子的内部情况,看看是否有购买的价值。并道,如果确定购买的话,到时就要麻烦崔叔接下这单维修的生意。同时,又说,看得出崔叔做事实在,将来有机会也会帮他介绍生意,谢谢他跑这一趟。说着,又要去小卖部买汽水请给他喝。
这些话放在成年人身上实属正常,不过如今苏和顶着张嫩皮说起来,不由得让崔叔高看了几眼,之前维护一号房时,主要是陶秘书派来的助理与他接触,和苏和没说上几句话,这一次虽然两人也没说多少话,心里却也有些理解为何这家大人会把这种事交给一个小姑娘来联系了。这小孩儿年龄虽小,说话办事却也细致周到,确实能当个大人用。
心里这么想着,崔叔的态度也自然而然的发生了改变,不再抱着有一搭无一搭的心思,也不再把苏和单纯当做家长的传声筒,而是真抱着些做长久客户的想法,心思也更加积极了起来。
他谢绝了苏和的汽水,不过却也痛快地表示,苏和这边约好了房东,只要他有时间,一定过来帮忙。
苏和送他到路口,看他骑车离去,掉头去找程蔚,程蔚在棋盘上厮杀得正投入,小板凳被他闲置在一边,直接蹲在地上,头低低地压着,简直恨不能代替棋子亲身站到棋盘上去,与对方战个痛快。
与他下棋的是个七十来岁的老大爷,个头不高,却颇健壮,才五月的天,就干劲十足地把衬衫也脱了,一副要大干一场的模样。不巧却被老伴逮个正着,拿着衬衫在一旁训他。老爷子一面要跟程蔚下棋,一面还要跟老伴斗嘴,真是忙得不亦乐乎。一旁的老棋友们都在那里抱着茶壶茶缸喝水看戏,嘿嘿窃笑。
距离饭点还有一阵子,苏和也不去打扰程蔚,免得那家伙在这里下得不尽兴,回家还要报复性押着她使劲学棋,围观了两眼就跑去一旁找上次那几个帮忙联系房东的老太太们聊天去了,谢谢她们热心帮忙。
老太太们也就顺势问起看房的事,苏和借着传说中要买房的亲戚的嘴,如实的说下周大概还要再请人帮忙来看看再定。
老太太们也知道那房子的情况实在是难卖,也不好多说什么,议论了几句就又东家长西家短地说起八卦讲起古来,苏和在一旁凑趣地听着,不时帮这位大妈绕绕毛线,帮那位奶奶穿穿针,顺便混点茶水瓜子吃吃。就这样消磨到了中午,两人告别大爷大妈爷爷奶奶们去好味来吃饭。
因为没事,他们来得早,刚过了十一点,店里的客人还没上来,老板娘正在院子时拾掇花草,看到苏和和程蔚走进来就笑了,问他们家是不是住在这附近。
苏和说不是,而是因为昨天吃得好,今天特意过来打牙祭。
老板娘听得高兴,“哟,还是特意来的呐,那一会儿点好菜,可得让他们好好卖卖力气,不能砸了招牌。”
苏和夸她的花养得好。
“我就稀罕这些。”老板娘显然是真的喜欢花草,说起这个话题甚至比夸他家的饭菜还高兴。
又说,这些花花草草其实也不是特意养的,打从头一年种下来之后就没再管过它们,结了种子也不收,第二年几场春雨之后,自己就从地上长起来了。因为种子成熟之后落得没有规律,所以这一院子的花草也就越长越乱。
“一天忙忙叨叨的也累得慌,没事的时候看看这一院子的花花草草,就觉着心里敞亮。”老板娘和苏和说得投机,特意带了他们去屋后看看。
房前是花的天下,房后则种着些蔬菜。
不过,依旧是采用粗放管理。
大片的白苏,与前面的花草类似,也是秋天的种子自落自生。
“反正我们就吃个叶儿,又不用苏子籽榨油。”老板娘这样说。
一旁种着些韭菜,小葱,小白菜一类的蔬菜。
老板娘说她对这些菜就一个要求,“好养,不用操心。”
还有屋檐和墙根下的丝瓜,南瓜,豆角等等爬藤类的蔬菜,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爬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