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四章小惊喜 - 重生培养个竹马做老公 - 杨清和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一百四十四章小惊喜

不能怨秦露问傻话,从外观上看,顾于兴所说的所谓“小吃店”与他们所看到的情景差距有点大。  从外观上看,这是一处与周围人家没有任何不同的院落,被风雨洗褪了色的红砖院墙,黑色的,有些掉漆的铁门敞开着,站在门边就可以清楚地看到院内的模样。

苏和的目光首先是被院里的植被所吸引。

入门处两株并立的似乎很有些年头的老槐树,茂盛的树冠探出了院墙,树荫密密地将胡同和小半个院子都遮蔽在内,有如两把美丽的大伞。此时枝头已经结满了一串串白色的花苞,花苞还很细小,距离盛开还有一段时间,但已经可以想见这两树槐花盛开的模样。

只看着这两株槐树,苏和就觉得哪怕这家的饭菜并不算好吃,她也会在槐花盛开的时节时常光顾这里。

院中除了这两株大槐树,边边角角也都种满了各类草本花卉,都是本地随处可见的品种,什么一串红,江西腊,扫帚梅(波丝菊),醉蝴蝶,万寿菊,紫茉莉,步步高(百日菊)、大小芍锦(蜀葵、锦葵)……乱糟糟地种在一起,没有丝毫规划可言,却乱得生机勃勃,带着一种无穷的,蓬勃的生命力。

此外,墙头上也爬满了牵牛,还有窗台上大大小小的瓦盆,破碗,破盆,破罐,破木箱里种满了蚂蚁菜(半支莲)。

五月初,一些早开的花草已经零星开放,大部分却还处于生长期,但它们那种肆意生长的奔放姿态已经在苏和的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她在眨眼间就爱上了这个院子,对种植出这一院子花草的人感到深深的好奇。

将院里的花草看了个大概,苏和才腾出注意力来打量小店本身——很普通的几间平房,被时间浸染的暗灰色外墙,旧蓝色的木框大窗子,窗扇半敞着,窗上早早地就换上了白色的纱窗,透过窗纱依稀可以看到室内的窗台上似乎也摆放着不少花花草草。

如果没有人特意说明,仅就外观来说,很难将这处胡同的普通民居与路边的小吃店联系起来。

但就在他们站在门外打量的这么会儿工夫,已经有三四个人先后从他们身边经过,直奔房子而去,想来都是来吃饭的客人,看来这里的生意似乎还不错。

“奇怪了,你是怎么知道这地儿是饭店的?”相对于这间风格不像饭店的小吃店,秦露更感兴趣的是顾于兴的“慧眼识珠”。换做是她,别说是忙着迷路的时候,就是正常路过,遇到这种与众不同的小吃店,也会在不经意间就错过的。

顾于兴的解释也很简单,“因为我不知道要迷多久的路,所以就想着要是饿了怎么办,就一路留心路边有没有饭店或是卖吃的地方,然后就看到这个招牌嘛——”她伸手点了点挂在院门边的木制招牌——好味来小吃店。

对于她的理由诸位小伙伴也是有点无语,但又不得不承认这种迷路不忘补充给养的行为的确是顾于兴的一惯风格,就连他们这会儿不也是深受影响吗?

顾于兴又一派轻松的补充,“再说,我迷路迷习惯了,也没什么好着急的。走着走着,总会找到路的。”

小伙伴们,“……”

同学,您还真是淡定,且这话说得颇有哲学家的风范。

程蔚点点头,“赞同”,“对,地球是圆的。”早晚有一天能回到原点,对吧?

不管这间小吃店的风格另类不另类,都先进了再说。

进了院子,苏和又注意到院内槐树荫里还摆了两套桌椅,现在都空着,想必也可以招待食客。

院子中间是一条红砖铺就的甬路,大概是铺成的时间日久,红砖已经磨得光滑平整,红得甚得柔和,衬得砖缝间的茸茸青苔更加碧绿可爱。

走过花草掩映的甬道,来到房门前,房门上挂着用旧挂历纸和铁丝di、y出来的门帘,一撩哗啦啦的响。

进了房门是一间隔出来的门厅,门厅左右两边开门,门厅开间不大,但收拾得很规整,厅内正对着房门的是玻璃柜台式的收银台,台面上摆着两只大个敞口搪瓷方盆,里面码着茶叶蛋和卤肉蛋,柜台里陈列着各式凉拌菜。台面上摆着一只个头老大的手提式收录机,这会儿正低低地放着老歌:“军港的夜啊静悄悄,海浪把战舰轻轻的摇,年轻的水兵头枕着波涛,睡梦中露出甜美的微笑……”

一旁立着个木架,上面分门别类的摆放着各类酒品和饮料,方便客人选择。对着木架的墙壁上挂着个大大的黑色木板,上面用白漆小字写着菜单,木板的一旁还有个小黑板,用白色粉笔写着当日的菜单。

收银台后方似乎是厨房,用木制的拉门隔开。

尽管这小门厅的空间不大,但饭店的主人仍然没忘了见缝插针的在木架上,柜台上,墙壁上,屋角里摆放着大大小小的植物,与院里的植物一样,这些盆栽一样野性十足,让这间平平常常的小屋看起来有了份与众不同。

苏和他们几人进来时,收银台后没人,左右两间屋子的门上也同样挂着旧挂历的门帘,不时有人声自门帘后传来,眼下已是饭点,大概生意正好。

顾于兴说,这两边都可以坐人吃饭,征求几人的意见,“咱们去哪边?”

周昊左右看了看,“两边都一样吧?不知道哪边有空位?”

“那就进去看看呗。”秦露一马当先就要往里走。

正这时,右侧房门的门帘被撩起,走出一个四十左右的女人,中等身材,眉目爽朗,打扮得干净利落,腰里扎了一条蓝布围裙,一手拎着一只空了的托盘,眼神在苏和几人身上快速地溜了一圈,一眼就看到了站在苏和身边的顾于兴,立刻笑了起来,打趣地说道,“哟,这不是那个迷路的小姑娘吗?怎么,今儿又找不着道儿啦?”

顾于兴有点不好意思地朝她笑,老老实实地说,“老板娘好,今天是特意带了同学过来吃饭的。”

“看出来啦。”老板娘笑着招呼另外几人,“来来,都进屋,自己找地儿坐。今天太阳大,我给你们倒点水去。”说罢就随手又打起门帘让苏和几人走进去。

这间待客的屋子开间不小,窗下砌着火炕,炕上铺着席子,还有半旧蓝印花布坐垫。炕上摆着几张木制的炕桌,地上也摆着几套桌椅,炕上地下都有人坐着。

桌子是原木色,因着用的年头旧了,都呈一种暗木色,擦得油光发亮。炕上还有旧式炕柜,据顾于兴说柜子是供客人放点随身的物品——只要你不怕丢,尽可以往里放。

墙壁似乎是新近粉刷过的,雪白雪白。墙上用大相框框着七八十年代明星照,刘小庆,潘虹,龚雪、方舒、肖雄、林芳兵、沈丹萍……

寒假的时候,苏和去音像店租了不少国内外的老电影,几个小伙伴或多或少的都跟她瞄过几眼。这会儿看着这些旧日明星的照片都觉得有些亲切。

“好像是从从挂历上裁下来的。”秦露最后很权威地得出结论。

“就是挂历。”端着托盘走进来的老板娘闻言接话道,“咱家这墙一年一刷,图方便啥也没贴,后来来吃饭的客人说,这么白花花的太难看,不如挂点画。买画还得花钱,就把家里剩下的老挂历裁吧裁吧框上了。没想到,谁来了都爱瞅两眼——你们是坐炕上,还是坐地下?”

“炕上炕上。”秦露打小住在楼房,少有机会坐这种火炕,这会儿看着很是新鲜,一面说一面征求地看着几位朋友。

苏和几个也和她的想法差不多,闻言都点头通过。

老板娘将托盘摆到炕上的唯一桌空桌上,将杯子摆好,提起只老式水壶麻利地给每只杯子注起水来,一面快言快语地道,“这是薄荷泡的,喝了败火,你们先尝尝,要是喝不惯再给你们换别的。外面的墙上挂着菜单,有价钱,你们研究好了随时叫我。菜单上没有的,你们要想吃也尽管吱声,能做就尽量给你们做。”

相对于一般不太讲究的小吃店,进门想喝杯水还得特意找老板要求,这里主动提供不说,还有薄荷茶可喝,已经让苏和几人感到有点小惊喜了,一面应好一面忙着脱鞋往炕上爬。

“里面去。”程蔚知道苏和对那摆了一窗台的花草感兴趣,便直接把人往靠窗子的方向赶。

苏和也痛快地四爪并用地往窗口爬,扒在窗边仔细打量摆了满满当当一窗台的花草,品种都是常见的,只是养得格外茁壮肥硕,虽然大多没开花,但仅是那些油光发亮的叶子,就已足够让人看得心生喜悦。

程蔚又嫌弃她看得太入神,转手塞了一杯薄荷茶给她,“别傻看了,吃什么?”

苏和接过杯子,将玻璃杯托在手里打量,发觉与自己冲泡的薄荷茶相比,这杯茶的颜色要更加好看一些,颜色青碧澄澈,十分漂亮,轻轻喝上一口,味道似乎也有那么点不同,似乎更加的柔和清淡,却不是那种冲泡过头的淡而无味,总的来说,比她自己泡的好喝,心里默默记下,准一会儿向老板娘讨教一下。

至于说吃什么,苏和之前在门厅里的时候,光顾着东张西望,也没仔细研究那块木板上写的菜谱。秦露和顾于兴也与她差不多,光顾着看了,把吃什么的事给忘到了脑后。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