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九章风云际会与风流云散 - 重生培养个竹马做老公 - 杨清和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一百三十九章风云际会与风流云散

可惜地图还不够详尽,苏和觉得也许在私人淘书地图之外,她应该再做出一份个人赏花地图。  三人正在花下徘徊,忽听胡同口远远传来一阵悠长的叫卖声,“油炸糕咧——新出炉,冒热气的大舞台油炸糕咧——一口咬下去香酥起刺儿的大舞台油炸糕咧——吃一个还想再来一个的大舞台油炸糕咧——”

三人的目光交错在一起,转瞬,秦露朝胡同口奋力扯起嗓子,“卖油炸糕的——等等!”程蔚去推车,苏和快手快脚地折起地图。

可惜,尽管秦露的嗓门不小,奈何胡同太长,卖油炸糕的人没有听到他们的招呼,叫卖声渐行渐远,三人忙不迭地跳上车,一路追着声音而去,身后的黄刺玫灿灿然摇落一巷花香。

卖油炸糕大叔的小三轮车停在一个热闹的胡同口里,被几个老太太和五六个小孩子团团围在中间。

老太太们正在砍价,技巧与彪悍共存。

“你这个大舞台油炸糕到底是不是真的啊?”

这话问题得地道,在一个很长的时间段里,基本侯城绝大部分沿街叫卖的小贩都声称自家的油炸糕是大舞台的。

“哎哟,大娘诶,瞧您这话说的,怎么就不是真的啊?你今儿就买几个尝尝,看看好不好吃?正宗不正宗?大舞台离这儿才几步路啊,我犯得着骗您吗?往后我天天在这一片卖,您要是觉着不好吃,明儿您揍我来!”

大叔的话说得敞亮,但老太太们却并不买账,“瞧你这话说的,我吃都吃了,不好吃我就当上当了,揍你干嘛。再说了,卖油炸糕的就没有不说自己是大舞台的!别说那没用的,咱们这些人买了这老些,你就给便宜点,比什么都实在!”

“哎哟,大娘,我这真是大舞台的!你看看这油炸糕,看看!酥不酥,绝对的起刺儿,您回去尝尝,看看跟他们卖的那些一样不一样!我这已经够便宜的了,再便宜可就不挣钱了。”

大叔和老太太们你来我往,唇枪舌箭,苏和三个也不急了,将车倚在一旁,等着一干拥有丰富江湖经验的大娘们把价砍下来,跟着享受胜利果实,程蔚这个家伙更是两手一甩,什么都不管地跑去几个下棋的老大爷身边看起来棋来。

苏和和秦露两也不干看着,嘱咐了一声程蔚,记得在看棋之外分出三分精力,准备随时紧跟大娘们的行动,然后两人则跑到拐角的小卖店里买了三瓶酸奶。

这会儿市面上新式包装的酸奶与老式玻璃瓶装的酸奶处于平分江山状态。也不知道是不是心理作用,苏和总觉得还是此时这种随处可见的玻璃瓶装的酸奶味道喝起来更为地道好喝,不那么甜,酸味天然,也更显浓稠。

待苏和和秦露转回的时候,正好,大娘们与大叔的谈判也恰好结束。

油炸糕到底是不是大舞台的不知道,但却真是切切实实刚出炉的。

卖油炸糕的大叔很细心地为顾客们提供了两种包装,一种是塑料袋,这是买得多的,不准备现吃的,可以让人“兜”着走。另一种是裁得方方正正的淡麦色油纸,这是给买得少的,一两块,用油纸拿着立刻就能吃的。

虽然苏和三人扎扎实实地吃了一顿熏肉大饼才没多久,但由于程蔚同学的肠胃尽头通向神秘的未知之地,苏和和秦露吃起小吃又总是宣称拥有另一个专用胃袋,因此买起来也是大手笔,大叔便周到地给他们提供了两种包装,既可以让他们“兜”着走,也可以立刻拿着吃。

大叔的生意做得体贴,不仅提供包装,还免费提供白糖。

苏和三人对糖度的需要量一般,让大叔撒了几勺白糖便做罢。

旁边的几位小朋友却是一个劲甜甜地央求着大叔多给几勺白糖。

虽然不知道这油炸糕到底是不是正宗大舞台的,但炸得却着实不错,确实像大叔喊的那样,一口下去外表香酥起刺儿,里面是柔软的糯米皮,再然后便是绵甜的豆沙馅,趁热吃最是美味。

苏和三个也凑到那群晒暖的老人家们身边,坐在散乱地堆放在墙根下,专门供周围老人家们闲时小坐的大青石上,惬意地吃上几口酥香甜蜜的油炸糕,再就上两口酸溜溜的浓稠酸奶。

中国人喜欢在饭桌上谈生意不是没有原因的,美味的食物是最好的粘合剂和润滑剂,一起吃着油炸糕,不时分享赞叹一下食用感受,几个油炸糕吃完,苏和三人已经顺利地融入了老人们的晒暖队伍。

侯城五月,暖风熏然,向阳处扯起了长绳,冬天的棉外套,春天的薄夹衣,花花绿绿的棉被与人们一起分享着明媚阳光。半大的少年撇着嘴,被妈妈使唤着,继续往绳上增添新洗出的,散发着洗衣粉和肥皂味的衣物。胡同道边挤挤挨挨,高高低低摆设的花盆里,大朵大朵的翠菊开得粉嘟嘟的可爱,几片胖胖的云彩有如吃饱的鱼一般在透蓝天空里懒洋洋地缓慢移动。

嘴快结束战斗的程蔚蹲在棋盘边,与一位还在慢悠悠嚼着油炸糕的老大爷车来炮往。

苏和和秦露则托着下巴听老人们边做活计边絮絮地讲着与侯城教堂有关的旧事和都市传说。

故事告一段落,苏和也没忘了趁机问一问老奶奶们,这附近是否有待卖的房子,用的还是替亲戚打听房子的借口。

结果还真有。

这让苏和大为惊喜,本来她也想着先在老人们这里挂个号,请她们帮忙留意,没抱希望马上就有现成的。

但老太太们告诉她先别忙高兴,房子虽然有,但位置不好,房龄太老,最主要的是沉降得厉害。房主去年掏空了积蓄买了单位同事转手的福利房,立刻搬了出去,老房子空下来租也租不出去,卖也卖不掉。没办法,只能白空在那里,除了盼着赶紧动、迁,就没别的指望了。

老人家都是行动派,说话间就撂下手里的针线,热情地带着苏和和秦露去看房子。至于程蔚,他与老大爷鏖战正酣,听苏和和秦露问他要不要一起去,头也没抬地挥手赶人。

苏和和秦露跟着几个热心肠的老太太过小街钻胡同,走了大约十分钟左右就到了那间待卖的房前。

尽管之前老太太们已经打过了预防针,但苏和和秦露看到这处房子时还是吃了一惊,房子的沉降程度有些超乎她们的想象。

就像老太太们讲的那样,房子的位置非常不好,没院子,正面开门就是路,左右后三面都紧紧地被其他高度正常的房屋包围着,这房也确实很老,房顶居然还盖着极有年代的灰色老瓦,将周遭一众房龄并不年轻的房子都衬得青春了起来。

在没有钥匙,无法进入房子内部的前提下,她们也只能看一下它的房顶,其余部分基本都已经沉降到了地下,想进入房子只能通过一道向下的,十分狭窄,几乎与路面形成九十度角的陡峭台阶。

大概为了防水,房子正门两边都没开窗子,事实上在沉降如此厉害的情况下,也没有办法开窗。

总而言之,这房子的外观情况单只站在路边就可以一览无余,没有多看的必要。

有一号房动、迁的例子和苏和的房产投资科普在前,这会儿见她又开始打听房子,秦露自然明白苏和的打算,但对这房子的情况却很有疑虑,扒在她耳边小声问道,“你不会真想买吧?这房子也太老啦,连窗户都没有一个,还不如你家地下室呢?”

秦露的形容看似夸张,其实很中肯,实话说,这房子沉降成这样,跟地下室没有任何区别,只怕比一般的地下室还要阴冷潮湿,到了连雨天还会有淹水的可能。真比较起来,苏和家的地下室确实要比这房子强出许多,有通风采光的气窗,而且既不会潮,更不会灌水。

就连一旁的老太太们也说,“这房子住着就是遭罪,要不老张家也不会日子过的紧紧巴巴,还要咬牙买房子搬出去。去年有人想在这里找房子当仓库,还过来看了,不说潮不潮的,就这台阶就没法上下搬货,看了一眼就走了。”

苏和也有些犹豫,她不住,不用担心屋里潮湿,出入不便什么的,却担心这房子沉降得太厉害,下大雨的时候会有出现淹水的问题,难道每到雨季,她还要专门过来进屋淘水不成?

然而房子沉降成这个模样,又没有动、迁的消息,难以出租出售,虽然没进到房子内部,但单从外部看面积不大,总之,房子的要价不会高。

最主要的是这里的地段实在是太好!

历史上,这里便是老侯城的内城所在,许多胡同小街都有着古意盎然的名字,背后仿佛隐藏着许多动人的老故事。站这里的高处还能遥遥望见远处一线黄瓦红墙的宫城,距本市最繁华的商业街步程不过十几分钟,百多年前这里便是侯城著名的商业街区,至今仍残留着许多老字号,比如他们午餐吃的熏肉大饼,刚刚吃的大舞台油炸糕的老店原本也距此不远,旁边的大舞台剧场更是见证了这一片地方百余年的沧桑变幻,无数名伶曾在台上上演千古兴衰,人事悲欢,无数名人曾在台下风云际会,又风流云散。在苏和重生之时,那里又被某位著名笑星改造成了地方戏剧场,成为许多外地人来侯必去的景点之一。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