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是偶像还是挡箭牌? - 重生培养个竹马做老公 - 杨清和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七十五章是偶像还是挡箭牌?

为毛呢?

因为在苏和看来,酸菜和程蔚同学是从一颗星球来的老乡,程同学是肉食动物,酸菜是肉食植物。  老人们常说,酸菜是馋菜。

过去生活条件不好的时候,不能常常吃肉,甚至每个人都有定量,买肉还要凭票,因此一到冬季的时候,板油总是最吃香的,炼荤油,炖酸菜。

不加大油的酸菜煮出来味道寡淡,毫无灵魂。

反过来,肥腻的骨汤加进了吸油的酸菜之后,汤汁里有了清爽的酸味,顿时变得鲜美爽口起来。

更有趣的是,酸菜放入肥腻的骨汤里也特别易熟,刚才还浮着一层油脂的骨汤也变得清亮起来,放入泡好的细粉丝,切得薄厚适中的白肉和血肠,咕嘟嘟地炖上一会儿,就可以关火开吃了。

吸足油脂后的酸菜格外的适口爽脆,煮尽肥油的白肉肥而不腻,瘦而不柴,还有嫩生生的血肠,配上吸足汤汁的粉丝,醮上料汁……嗯,没治了!

当然,对于两只酒鬼来说,一点小酒也必可不少。

苏和在国产白酒和红葡萄酒中间挣扎了一会儿,到底理智占了上峰,照旧土洋结合的干活。

酸菜,白肉,血肠,粉丝,醇香的葡萄酒,室内是喷香的食物味道,窗口是一阵紧似一阵的呼啸的北风,这样的对比总让人有一种格外的满足感和小小窃喜。

这晚的主食是白净暄软的牛奶大馒头,配着酸溜溜的酸菜汤吃,最美不过。

热乎乎的一餐饭吃罢,坐在餐桌边喝上一杯去腻的茶水,发发呆,欣赏一下洁癖分子努力洗碗的风景,也是一种不错的享受。

然后趁着周身的暖意,慢悠悠地骑车去游泳馆里过一回水。

跳进水池里的时候,苏和忽然想起装了一肚子酸菜白肉血肠的自己,此刻在水池里浮浮沉沉的,倒有点像是薄皮大馅的酸菜水饺。

虽然晚餐刚刚吃完,但一想到酸菜水饺,某人的口水又快速分泌了起来,决定了,这个周末一定要包上一大堆酸菜馅饺子来吃,蒸饺、煮饺、煎饺,还有包子!

在游泳池里游了几圈,运动一遭,血液循环加快,手脚暖洋洋的,捂了个严实顶着北风回家倒也不冷。

按照进度表学习一阵功课,然后苏和开始摆弄她的花草,松松土,浇浇水,剪剪枝。

从自然规律来说,冬季是大多数植物的休眠期,生长减缓,同时为来年的生长积蓄养料。

但由于苏和他们家这边的暖气烧得极好,家里的采光又足,室内的环境就有一点温室效应,大概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导致家里的这几盆花不仅没什么休眠倾向,反而长势喜人,其中长得最疯的就是苏和后来移植的那盆薄荷。

本来苏和还担心自己是养植新手,后院的薄荷又是野生状态,将野生变家养只怕会适应不良,继而影响成活率。

事实证明,薄荷这种植物的生命力十分耐虐,哪怕苏和在移植过程中由于手法不够熟练导致一些根须断裂,对它也没产生什么致命影响,不过缓了几天,便顺利存活了下来。

十月的时候,气温低,又没有暖气,是东北地区一年之中最难熬的月份之一,薄荷的生长似乎是进入了缓慢的休眠期,然而一到了十一月暖气一上来,这盆野生转家生的植物就开始发力,几乎是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开始疯长。

养花书藉上说,当大部分植物进入休眠期之后都不需要施肥。一方面是进入休眠期的植物生长十分缓慢,不需要更多的养分。另一方面也是容易发生营养过剩,继而引发各类病虫害。

本来苏和是照本宣科的严格执行,但后来发现薄荷实在长速过快,甚至开始出现营养不良的现象,只好根据实际情况来了个灵活变通给它补充养份。

结果本来长得就飞快,这一补充就更不得了,到如今已经开始有了暴盆的趋势。

“你长得也忒积极了。”苏和一边给薄荷浇水一边照例对着花草喃喃有词,“眼看着就住不下了,周末得给你分分盆了。”又有点得意的摇头,“啧,这才几天啊,就长成这样了,光是喝茶有点消化不掉啊,也许我应该再想想别的利用方法?”

除了薄荷之外,其他几盆花也是长势喜人,四季海棠,银边吊兰,茉莉这三种花本身就是十分皮实的花草,苏和与它们磨合了这几个月,照着书本严格执行,时不时还写写养花观察日记,着实伺弄得精心,再加上这阵子室内气温暖和,光照也好,苏和给薄荷施肥的同时也没敢忘了它们,只不过施的量没那么多而已,这样一来它们虽然长得没像薄荷那么气势汹汹,但也着实不差。           “搞不好这几盆也挺不到春天就得换盆了。”苏和浇完花,用手轻轻抚弄着四季海棠粉嫩嫩的花朵挺有成就感的琢磨着,随后又拿起一旁一只木板文件夹照例记了几笔植物观察日记。

说起苏和记录这些植物观察日记还真不是没事闲的,与养花用心的关系也不是很大,最主要的原因乃是为了……凑字数方便。

这是上个月语文肖老师为了增强他们写作能力的新举措,要求他们每人每天坚持写日记,每周一交。

本来日记这东西是不应该有字数要求的,但肖老师怕这些学生耍滑头敷衍了事,于是就设了个每篇日记最少三百字的下限,没有上限。

对中学生的作文水平来说三百字还真不算多,正经的作文标准要求最少是八百字,三百字一半还不到。

可转过头来讲,偶尔写上三百字是不算多,一天两天的也还能将就,但天天如此就比较难了。

对他们这些生活重心主要是学习的学生们来说,每天的活动范围除了家里就是学校,日复一日哪有那么多生动有趣阳光感人的新鲜事可写?而且这些日记还要交上去给老师批改,不好写些太过私人的东西,因此对于每天都要凑上三百字的日记,班级里的同学们个个都感觉苦不堪言。

苏和自然也是这苦不堪言中的一员。

但办法都是人想的。

作为一只经历过一回十好几年学生生涯的老油条,苏和还是有一些对付这种情况的小手段的。

既然每天发生的事情有限,那就要靠平时的积累来救驾了。

苏和没有写日记的习惯,但她有记班记的习惯。

从班记里抓点班级趣事,同学语录神马的,也能凑和上一篇半篇的。

但仅靠班记来撑还是不够。

一来班级里不是每天都能发生有趣的事。

二来班里有些趣事同学们一起乐一乐是挺有意思,但是写到作业里让老师知道可就没意思了,搞不好还会挨个批评神马的。

所以,班记也只能解决一小半的问题。

剩下的部分还得另想办法来凑。

这另外的办法之一就是苏和把她当初受表扬的那篇植物观察日记给想起来了。

很好,这个可以做为班记内容不够的补充,而且对养花也有好处,正好一举两得。

于是她便弄了个木板文件夹,将需要观察的项目列进了表格,又在夹子上拴了支笔,放在花边。每天打理花草的时候随时写上两笔,既简单明了,条理清晰,又不会占用过多的时间,有时仅仅在表格上做两个标记就成,前后花不到一分钟的时间。花的时间少,才更便于坚持长久。

班记不够的时候,就翻翻每天的植物观察日记拼上一段。

为了更好的凑字数,也为了养花的需要,苏和在写植物观察日记的时候也顺带记录了一下每天的天气情况,什么多云有四至五级的大风,气温多少……基本是把天气预报给记录一遍,又能凑上不少字。

再来就是再顺便写写后园的野花野草,路边和校园的植物变化。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