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凉面和红豆圆子汤 - 重生培养个竹马做老公 - 杨清和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六十章凉面和红豆圆子汤

尽管有老师在维持秩序,但还是有很多同学跑到场边给运动员加起油来。纪律松散的一年二班更是如此,就连班长刘晋本人也跑到赛场边喊了起来。程蔚和几名与周昊关系要好的男生更是几乎快要跟着周昊跑起来了。  待到周昊冲刺的时候,苏和只觉得自己的耳边全是大声的加油声,尽管她喊得很卖力,却完全听不到自己的声音。

比赛的名次没有悬念,周昊得到了一年组的第一名。

程蔚跑过去给他送水和毛巾,一高一矮的两个身影在布满夕阳余晖的运动场边慢慢地走着。

一年二班的另一名男生在比赛进行到三分之二的时候就坚持不下去了,不得不遗憾退出。

男子三千米的比赛全部结束后,整个运动会也进行到最后一个段落,由负责主持的老师宣布运动会结束。

中学生运动会没什么运动员退场之类的仪式,至于颁奖神马的则要留到假期结束的开学第一天,到时才能得出具体的统计结果,不过各班对于本班的成绩和名次也都有个大概地估计。

雷主任还在台上讲一些注意事项,比如各班注意纪律,一班一班地走,把椅子搬回去,负责分担区的值日生还要进行最后的清扫,各班老师组织好学生放假,注意安全等等,等等。

一年二班的同学们在这种时候一向是最积极的。事实上一等周昊跑完了三千米,不用班长组织,也不用雷主任发话,他们照例自动自觉地抢先积极行动起来,搬起椅子开溜了。

等到雷主任发现的时候,已经有其他班级的同学跟在一年二班后面扩大了开溜的规模,气得雷主任在广播里大声地咆哮,“哪个班的?哪个班的!班主任呢?让你们解散了吗?嗯?运动会还没结束,你们就先搬起椅子来了,还有没有组织纪律性了?”

当然没有了。

作为没有组织纪律性的一年二班一员的苏和和程蔚早早回家,收拾了一下个人物品,又被过节还要加班的小于师傅送回了山庄,正好赶上饭点。

接下来的三天,苏和和程蔚依旧在山庄里尽情享受着他们的假期。到假期结束时,苏和已经不用工作人员帮忙,可以自己跨上和爬下小马,还能骑着马慢慢的在马场里散步。

在这方面程蔚要比苏和强出许多,他已经能骑着小马在场地里小跑了,上下马的姿势也要比苏和那种小心翼翼的态度漂亮自如许多。

除了骑马之外,他们也玩了山庄里的许多娱乐项目,苏和和程蔚学会了钓鱼,怎样上鱼饵,怎样抛鱼钓,怎样做鱼窝……被工作人员手把手的科普了不少钓鱼的知识。

这是他们两个除了骑马之外第二喜欢的运动项目,主要是这个运动项目对于个人海拔没什么要求,就冲这一点它也会受到程蔚的真心欢迎。

他们也跟着工作人员去附近的山上去玩了采摘,回去的时候也带回了他们自己采的山果。这些山果有些是自然生长的,也有一些是山庄特意种植的。

采摘的山果自然是归客人自己所有。

一些不方便储存,有时间限制的野果,两人回去就吃掉了。而对于方便储存的,比如两人生平第一次亲手采的山楂,他们当时吃掉了一部分。另一部分准备照着工作人员的科普拿回家里挖去籽,加上糖,煮成山楂罐头。

剩下的假期里,苏和和程蔚依旧没怎么见到过苏靖海,即便是见了面,苏靖海也只是出于客气的问一问程蔚这几天玩得好不好,和苏和都玩什么了。相对来说与程蔚说的话反倒比苏和多了一些。

陶秘书也一样,见面的机会很少,他倒是与苏和交流得更多一些,比如问问她这两天玩得怎么样,都吃什么了?喜欢吃什么?不知道是不是他们每次通话大多都是在谈论苏靖海当晚是否回家吃饭,通话时间也大多是在饭点的缘故,陶秘书每次见到苏和与她谈论更多的都是关于吃的话题,这一次也一样。

苏和想想,难道我在陶叔的心目就是个吃货?这形象可有点不太高大上。

此外,陶秘书也随口向苏和透露了一个信息:经过这几天的商谈,苏靖海已经有意要参股云起山庄。

“如果成功的话,苏和你以后放假就可以随时来这里玩了。”陶秘书这样对苏和说。

上辈子她可没那个待遇。

因此苏和只是笑笑,道,“好啊,希望你们可以尽快商谈成功,爸爸和陶叔你们都不需要再这么辛苦了。好好一个假期比平时还要忙,等你们把事情定下来,才应该来这里好好放松一下。”

不管有没有下次,这个国庆假期对于苏和和程蔚来说确实是过得相当不错。

十月七日中午苏和和程蔚又在山庄吃了一顿大餐之后才被小于师傅开车拉回了家,至于苏靖海,陶秘书以及另外几位属下则留在山庄里继续他们的工作,据说要到次日下午左右才能回去。

两人在车上睡了一觉之后,到了家里,放好行李,也无法继续休息,而是拿出采购清单,骑上车去进行例行的大采购,为下周的饮食和日常所需进行储备。

虽说是短途旅行,又是一路睡回来的,但是这样马不停蹄的紧密行程让苏和这个好吃懒做的家伙依旧没什么精力出门觅食,更没什么精神制作什么大餐,因此这一天的晚餐也做得相当的简单。

简单的凉拌面。

用的挂面是苏和和程蔚一共吃了十多种挂面之后一起投票选出来的,面味足,爽、滑劲道。

这种挂面甚至连个正经的名字都没有,价格也是那十几种挂面中最便宜的,是附近一家如今快要绝迹的国营粮站自产的,有粗,中,细三种规格,据工作人员称面条里面是确确实实加了鸡蛋的。一公斤的大包装,只用白纸简单封好,没有任何商标,但在附近这一片却堪称名星产品,周围居民区的大爷大妈们都是这家粮店的忠实客户。

苏和和程蔚会知道这家粮店和挂面也是听猫爷爷说的,吃过一次之后他们俩也成了这种自产鸡蛋挂面的忠实用户。

简单的过水凉面,面码切点黄瓜丝,香菜末,樱桃萝卜丝,芹菜末,喜欢什么选什么。捣一点蒜泥,有现成的油辣椒。酱有三种,鸡蛋酱,肉酱,还有芝麻酱都是早就炸好,调好的,放在冰箱里,一次性多做点,随时可以取用。每人再配上一只白煮蛋,这是苏和吃面条的怪癖。

这个怪癖的来历说来有趣,还是在长托的时候养成的。

那一年的秋天,苏和生了一场重感冒,因着家里没人照顾她,依旧是在长托隔离养病。由一位上了年纪的老阿姨专门照顾她。

老阿姨大概是觉得她小小年纪,得了重感冒也没人管她,怪可怜的,特意给她做了病号饭,西红杮热汤面,卧了一个鸡蛋,一口一口地吹凉了喂给她吃,喂一口面条,来一口鸡蛋,喂一口面条,再来一口鸡蛋。

吃完了病号饭,给她擦了脸,还给她唱歌,哄她睡觉。

从那以后,苏和就养成这样的习惯,吃面条必须要加鸡蛋,热汤面就要卧鸡蛋,过水面就加白煮蛋,否则就好象是缺了一样重要的东西似的。

这天饭后的甜点也是现成的,对厨艺菜鸟很友善的红豆圆子汤。

红豆沙是前些日子做豆包时剩的,圆子则是苏和想做粘豆包,结果没成功,便干脆做成了简单的圆子冰在冰箱里,又随手往锅里丢了些运动会时吃剩下的葡萄干和一点陈皮丝,香香甜甜的快手版红豆圆子汤就出锅了。

清清爽爽的过水面凉拌面,再加上一小碗红豆圆子,吃得居然也很不错。

苏和喝完最后一口红豆圆子汤,抹抹嘴,靠在椅背上长长地出了一口气,感叹道,“啊,这真是从繁华回归平淡的节奏啊……”然后拿起两根筷子叮叮当当的敲着碗边,晃荡着腿在那里哼起老歌来,“……曾经在幽幽暗暗反反复复中追问,才知道平平淡淡从从容容才是真。再回首,恍然如梦,再回首,我心依旧,只有那无尽的长路伴着我……”

一开始还只是轻哼,哼着哼着就嗨了起来,从轻哼变成了高唱。

她这边正晃着脑袋闭着眼睛飙高音,突然之间嘴边就被贴上某样温热的东西,吓了她一跳,连忙张开眼,同时嘴也不由自主的微微一张,那样东西顺势而入。

原来是程蔚舀了一勺红豆圆子汤塞进了她的嘴里。

苏和从善如流的一口吞下,她这边忙着吃东西,这歌也就没法唱下去了。

程蔚的用意也很明显,把你的嘴堵上看你怎么唱。

苏和慢吞吞把嘴里的红豆圆子汤咽了进去,然后说,“其实我觉得我唱得还挺好听的。”

程蔚又从自己的碗里舀了一勺,作势要送到她的嘴里。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