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南下 - 我在乙游专心致富 - 沉睡蘑菇头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55章南下

第55章南下

沈荔自从穿越过来,跟沈蓉也认识很长一段时间,算是知道她的性子。

她这位姐姐,虽然循规蹈矩,比寻常大户人家的女子都要更柔顺婉转、乖巧听话,但归根结底,这只是因为她认为自己该做。

沈蓉心里是有一杆秤的。她不觉得她对规矩的遵守是无条件的,她守规矩,是因为规矩能给她带来好处。

故而常常唠叨沈穹,令他不要太过任性,也是因为她坚信,守规矩是有好处的。

听母亲的话,学好妇容妇功,是因为沈蓉自己也清楚,这与她自己的利益不冲突。

只有一位贤惠宜德、名声无瑕的女子,才能嫁进最好的人家做当家主母。

嫁给一个同样品行高洁的君子,做他的夫人、做夫家的当家主母,如此,才是对她后半生利益的最大保障。

若能万事随着心意来,当然是很愉快的,但长远来看,能给她多少好处呢?

沈蓉看得明白,所以绝不做那样的蠢事。

而在少女时期,她能嫁给一个更好的人家,同样也和父母的利益吻合。因此听从母亲的教诲,一来树立自己孝顺的名声;二来也是投桃报李。

她柔顺听话,说明她即使嫁人后,也会记挂自家,为沈家带来利益。

因此母亲便会竭力寻找最优秀的夫君,如此而已。

沈蓉鲜少把这样的心事说给人听。至于为什么,她并不能说得很清楚,但她隐隐觉得这似乎是不太算得上正道的。

沈蓉将一切看得很冷清,并没有因为受到圣人教诲,而用最仁爱之心去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甚至在兄弟姐妹之中,她也有所亲疏。

如一母同胞、年岁相近,能聊得来、听得懂她说话的沈穹,即使比小弟沈寥顽劣,偶尔也惹她生气,但沈蓉心里是最亲近他的。

至于妹妹沈芝,和沈寥一样,年岁太小。

虽然懂事乖巧,从未惹怒她,沈蓉却也知道自己并没有像疼爱沈穹那样,疼爱他们二人。

更不用说她的堂妹沈荔。

此前只是个偶尔出现在父母嘴里的名字,一开始的漫不经心,又有些看热闹似的担心她养在乡下,不识礼数,未来日子恐怕不好过。

而再之后,则是听说她要来京城,家里如临大敌。

按说两家血亲,只要周际还要名声,就需得将沈荔养在家里。

一个刚及笄的小姑娘,平素吃用并不算很花钱。

周际又一心想混进上流夫人小姐的圈子,如此才好给家里孩子们说亲。

这样说来,该怎么做应该很明显才对。

但碍事就碍事在沈荔已经及笄,养不了多久,也培养不出什么感情,就得准备大笔嫁妆。

且也不能太寒酸,虽然人人都知道这是侄女,不是亲女,但看了婚仪,不免要嘀咕她做人刻薄。

寄养就是这样,横竖都不对。

所以周际才想了个不算办法的办法,把沈荔弄到府外自立女户。

而沈蓉,她自己一开始是有些同情自己这位堂妹的。

大伯早死,大伯母也同样不长命,很早便留下沈荔一个人,孤零零在江南乡村里长大。

父亲母亲说,若非那乡野之地还算是民风淳朴,且江南渔米之乡,一人一口饭省下来也够她吃,否则沈荔断断是活不到上京这一日的。

沈蓉在她来之前便想好了,这位妹妹恐怕未曾读过书,也未曾受过圣人之言,更不知道该如何取舍利益。

且听说年岁比沈穹还大些,若是能听得进去话,沈蓉也愿意教她几分。

若是听不进去......

沈蓉自觉也不是那等极善之人。

但叫她没想到的,是沈荔能如此快速地融入进沈府的氛围中。

沈蓉父亲,也就是沈荔的大伯,他在府衙内公务繁重,每日早出晚归。

她娘周氏又是那样的性子,只派了几个嬷嬷去教导沈荔一些基本的规矩。

衣裳有得穿便是,反正她又不出门,没人见得着。

按说一个大字不识的乡野村民,并不该学得这样快,但沈蓉却无意间发现沈荔是识字的。

她不仅识字,说话谈吐也自有一种潇洒之气。

所谓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叫沈蓉看来,她妹妹沈荔,似乎正能合得上这文质彬彬之形容。

而她自己,不免有些文胜质则史了。

她是学着规矩长大的,在规矩里懂事,从规矩里获益。

即便再如何聪慧,也仅限于此。

除了规矩,她不知道该从哪里讨要自己的生活。

沈蓉反而很好奇沈荔每天都在做些什么,怎么能如此自得其乐。

她难道不想嫁人吗?她难道不怕,自己娘亲随便将她嫁给一个吃不饱穿不暖的人家吗?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