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食盒
第40章食盒
踏青季很快过去,沈记准备的便捷食盒却出人意料地维持着高热度,依然风靡京城。
芳姨盘着账本,都有些迷惑了:“我原以为这就跟中秋的月饼礼盒一样,是个吃了就过的时兴东西,怎么还能越卖越多呢?”
眼见着已经是三月末,便当盒子依然维持在每天八十份左右的订单额。
出了踏青季,自然不能照原价卖。
按照沈荔的吩咐,这些签了长期订单的客人,按八两银子的价格包月,每天早上送上门。
原先十两银子买的食盒是四层,跟沈荔那天带出门的配置差不多。
包月的套餐每天只有两层食盒,以饭团、三明治这类饱腹的食物为主。
包装倒依然精美雅致,此外还专程派人上门,细细询问了每个客人的口味偏好和禁忌。
赵二一听,好奇心也上来了:“怎么会这样呢?呃,不过当然是卖得越多越好啊,我只是觉得好奇......”
芳姨看着那几十个眼熟的名字,在心里细细盘算一番,只找到唯一一个共同点:“他们都做官。”
“做官?这是什么意思?做官有什么影响么?”
两人对视,百思不得其解,最终只得看向沈荔:“掌柜的,您一定是成竹在胸,早有规划了,您就给我解解惑吧——”
“谈不上解惑,只是有一件事你们不知。”
这还是沈荔从乔裴那儿听来的:“如今的官员们都起得很早,也常在路边用些早点,但到了金銮殿门口却没法立刻进去,而是要在前面候上半个时辰,直到人齐。”
“这样折腾下来,出门时吃的那点东西很快就没了。又要站一个早朝,怎么可能不饿。”
“且宫里是不提供早点的,就算有,也只给极少数高官提供少许点心。三四品官员尚且吃不到,那些末流小官就更不用说了。”
赵二立刻心服口服:“掌柜的果然是走一步算十步的人物,想来您前些日子开始卖这些方便好带、易保存的东西,就已经看到今天了吧?”
沈荔笑而不语。
不是她能算,而是人食五谷,食欲是最天然的欲望。
再怎么存天灭人欲,也没见谁不吃饭,靠绝食来悟道的吧?
正说着,宁宁从后厨绕道过来:“掌柜的,这批食盒都装好啦。”
莲桂贴着她一起出来,两人黏黏糊糊:“装好啦装好啦!”
装盘这种轻松活都是小孩子们做。赵大一听,也不沉默了,放下茶杯就开始活动筋骨,准备上门送货。
芳姨将单子递过去。赵大一看就笑:“这都是老熟客了啊。”
他跟弟弟赵二送货干得最多,对那些爱吃食盒的客人也极熟悉。
这单子打头第一行第一个名字,工部员外郎上官敏,就是个一口气订了半年食盒的客人。
上官敏在大庆朝堂上,是个可以有,但不可无的中流官员。
为什么说可有不可无呢,虽说他存在感稀薄,无事皇上和上级也想不起有这号人物,甚至记不得给他升职加薪。
但一有工作,就不得不想到他。
作为工部员外郎,他一不会修筑大坝,二不会建园林,唯有一点,他极擅长盖房子。
不是那种皇宫贵族喜欢的漂亮房子,而是有了地震也不易倒塌的坚固房子。
就为这一点,他也不能被工部开除。
不被开除是一回事,平时想不起来、地位低又是一回事。
至少每天上朝,金銮殿厨房的那些特供点心,是轮不到他的。
上官敏和他的员外郎同僚们每天便只能忍饥挨饿,从早上卯时站到辰时,这才慢慢悠悠晃回家去,准备填填肚子。
换做现代人的时刻中,那就是从五点一直饿到七点,甚至九点,中间粒米滴水未进。
大家都是精力旺盛的中年人,身体怎么撑得下来呢?
常有同僚面色惨白摇摇晃晃,不得不互相依靠着,略微眯一会儿。
更有甚者,直接软倒在金銮殿外。
若是运气好没被发现,那彼此打个掩护也就撑过这一天;运气不好,治他一个仪态不端之罪也是没得说的。
因而上官敏每上朝前都多了一丝恐惧。既恐惧长时间的挨饿,又恐惧自己万一出了什么问题,牵连到家人,那才是无妄之灾。
却不料自家那个在白鹿书院上学的儿子,某日回来,提了一个精致的小盒子。
上官家都已习惯自家公子带沈记的盒子回来——门房那头接了,直接送上当晚的饭桌。
但出乎上官敏意料,这不是什么美味的菜肴,而是几个他从未见过的方形东西。
听儿子一说,才知道这是专程为了踏青季制作的,方便易携带,还不怕放凉的食物。
上官敏‘唔’了一声,咬下一口。
确实,这称作饼夹菜的东西不同于他往日吃的那些早点。
早市里自然也有人卖小饼夹菜,不过那都是结实的面饼子里夹了扎实的肉,或炒过的各色蔬菜。
他手里这份只用煎过的肉饼配大片新鲜蔬菜的,吃起来清爽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