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大朝会(下) - 重生后,誉王摆烂了! - 黄皮子坐庙堂 - 其他小说 - 30读书

第52章大朝会(下)

"庆国公柏邺纵使亲族剥削百姓,侵占他人田地,为躲避惩处选择殴杀人命,行屠村之举,罪大恶极!

挑唆当地豪强阻拦朝廷查案,刺杀廷尉,多罪并罚,铁证如山。

经三司会审,庆国公柏邺罢黜爵位,抄没家产,斩立决!其亲族一十二人与之同罪!"

高公公在大朝会上当着所有的文武百官念出了庆国公侵地一案的最终判决,顿时整个大殿里一片哗然。

百官们几乎所有人都听说过庆国公侵地一案,但是谁也没想到庆国公居然如此的胆大包天。

居然派人屠村,而且还杀害廷尉,他简直就是疯了。

"臣有话要说。"

就在这时兵部尚书李林从文官队伍中站了出来,拱手向皇帝说道。

"李卿请讲。"

皇帝看了一眼李林,同意了他的请求。

"庆国公柏邺罪大恶极,陛下虽然仁厚宽慈判其斩立决,但微臣认为其判决还是太轻了,不足以平息天下民愤。

而且微臣还听说最近大梁上下还不断上报侵地案件,微臣建议应将庆国公凌迟处死,以儆效尤!

给那些欺压百姓,侵占他人田产的人提个醒。"

李林语气坚定,躬身向皇帝说道。

而且他的目光还看向了站在最前方的萧景桓,似乎想看看萧景桓会有何反应。

"微臣附议。"

"微臣附议。"

下一刻,朝堂中几乎站出来了一半的官员都站出来支持兵部尚书李林的提议。

放眼望去几乎都是支持东宫的官员,庆国公是誉王的人,他们当然要落井下石对庆国公下狠手了。

皇帝也没想到会有这么多人站出来支持李林,凌迟之罪已经十多年没有出现过了,轻易行此酷刑皇帝也有些犹豫。

皇帝把目光看向了站在自己下方的誉王萧景桓,期待着他能站出来说两句话,庆国公怎么说也是支持他的人。

结果萧景桓就像是没听到似的,站在原地一动不动。

皇帝脸色变得难看了几分,他又向着下方的官员阵营里望去,想看看有没有人站出来反对的。

但是看了半天却没有一个人站出来反对,誉王的那些人一个个都哑巴了。

皇帝知道了,誉王这是彻底抛弃庆国公,由着他们去落井下石。

就在这时一个人站了出来,皇帝定睛一看,居然是宁国候谢玉。

"臣也认为李尚书,言之有理,望陛下严惩庆国公。"

谢玉并不是站出来反对的,而是支持李林的建议。

皇帝听后脸色变得更阴沉了,他前不久曾听到了传言谢玉是太子心腹。

原本皇帝还不怎么相信,现在他信了,看着大殿里站出来的这些人全是东宫的人,太子的势力还真是不小啊。

"父皇,儿臣也认为李大人言之有理,庆国公罪大恶极,不凌迟处死不平民愤,望父皇应允!"

最后太子萧景宣终于站出来说话了,他看着皇帝有些犹豫不定,必须抢在誉王之前开口才能把此事给定下来。

太子也是误会萧景桓了,萧景桓根本就没打算给庆国公求情。

现在庆国公已是必死之罪,萧景桓又何必为他求情而让皇帝不高兴。

再说了庆国公的罪行罄竹难书,萧景桓替他求情之事要出传去了,天下人会如何看他?

到时候给他冠上个助纣为虐的帽子,他就真有口难辩了,所以萧景桓是不会理会东宫朝臣们的挑衅的。

谢玉远远的看着不说话的萧景桓,在心里气得牙痒痒,这个誉王还真是精明,根本就不上当的。

"既然众卿都认为庆国公应判凌迟之罪,那就依众卿之言。"

皇帝也最终还是同意了,因为这是众多大臣们的提议,并不是他残暴才行此酷刑,天下人也不会有所非议。

"陛下圣明!"

大殿里所有人齐声向皇帝称赞道,刚刚走出队伍的朝臣们也纷纷重新回到了自己的位置上去了。

"审理此案刑部、廷尉府和大理寺都辛苦了。

凡参与此案的官员都赏一月俸禄,在滨州被刺杀的那两个廷尉每家赏一百两抚恤银,以示慰问。"

接着皇帝就例行赏赐了,结果却和以前一模一样,所有人都有赏赐,唯独却没有提到靖王萧景琰。

一直到皇帝把所有人的赏赐全部说完,都没有提到靖王的名字,似乎把他这个主审人直接给忘了。

萧景琰站在太子的下首,面无表情,他早已习惯了皇帝会如此对他了。

站在刑部尚书尚书身后的刑部侍郎蔡荃有些忍不住了,靖王在这个案件中有多辛苦,起了多大的作用他都看在眼里。

如今陛下居然谁都赏赐了,就故意忽略靖王,这么做是一个帝王应该有的心胸吗?

蔡荃刚想要站出来为靖王打抱不平的时候,有一个人却赶在他的前面站了出来,直接走到大殿中央跪了下去。

蔡荃这才停下了脚步,向前方望去,走出来的人居然是誉王萧景桓。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