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靖王回京 - 重生后,誉王摆烂了! - 黄皮子坐庙堂 - 其他小说 - 30读书

第46章靖王回京

十一月份的金陵城就像是披上了一层银纱,天上飘荡着洁白的雪花。

虽然天气寒冷,但是却妨碍不到金陵城里的热闹,住在金陵的百姓们生活还算是富足。

在如此寒冷的天气,街道上摆摊做生意的商人还真不少,街道上熙熙攘攘的人群络绎不绝。

突然一队人马从城门方向而来,一路上的百姓纷纷自然的给这些人让路。

这队人马风尘仆仆,似乎是着急赶路回京。

骑马走在队伍里最前方的那个人举着一炳长枪,长枪上挂着一面墨绿色饕餮纹王棋在随风飘荡着,棋上写着一个靖字。

有心人一下就能认出来这个对付是谁,这是靖王府的人马,其中带头身穿墨绿色皮甲的那年轻人应该就是皇帝的第七个儿子靖王萧景琰。

萧景琰奉旨去滨州审案全京城都知道了,既然靖王府的人马出现在京都,就说明靖王殿下已经把滨州侵地案审结,回京来复命了。

萧景琰一脸的疲惫之色,他日夜兼程,终于回到了金陵了。

他此去滨州不但查清楚了庆国公一案,而且还处理了滨州几大世家侵占百姓田地的罪行。

虽然花费了一个多月,其中几经波折,但总算是完成了陛下的嘱托。

在车马队伍后面的囚车里,庆国公柏邺已被他从滨州捉拿归案。

还有柏邺的亲族罪犯一十二人,都被萧景桓从滨州给带到了金陵,等待陛下处置。

萧景桓带着庆国公就往皇宫的方向而去,他必须第一时间就去皇宫里向陛下复命……

养居殿中,皇帝正在批阅奏章,如今太子已经重新开始听朝理政。

誉王萧景桓居然又辞去处理朝政的权利,又跑回家里偷懒去了。

皇帝拿他也是没有办法,早知道如此他就不放太子出来了。

现在倒好了,誉王找了太子当借口,说什么处理朝政应该是东宫的事,他一个亲王就不和太子争权了。

太子萧景宣听后非常支持萧景桓的决定,把事情全部揽到了自己身上,让誉王回家好好休息,这些政务他会全权处理了。

皇帝也不好多说什么,就同意誉王的请辞,只是让他每周的大朝会都必须要参加。

朝廷似乎又变回到了三个月前,太子一家独大的情景,誉王党也跟着沉寂了下去。

"陛下,靖王回京了,正在殿外候旨。"

就在皇帝思考政事的时候,一个太监从外面走进养居殿里跪下禀告道。

"哦,靖王终于回京了,让他进来吧。"

皇帝听后微微点了点头,让靖王进殿来面见。

"传靖郡王萧景琰进殿!"

高公公听后大声向殿外传话,外面的太监急了就出去宣靖王进殿去了。

很快萧景琰就走进了养居殿内,跪在御前,手里拿着一本奏折。

"儿臣参见父皇,儿臣奉旨前往滨州审理庆国公侵地一案,用时一月,现在案情已经全部审结。

庆国公柏邺和亲族一干人等已全部被儿臣抓获,柏邺与其亲族之罪证据确凿,现被押在宫外等候父皇发落。"

高湛立刻走上前去,从萧景琰手中接过奏折,送到了皇帝的面前。

皇帝接过奏折就打开详细看了起来,萧景琰在奏折里写得非常详细,把他在滨州这一个月以来的所遇之事和处理方法写得清清楚楚。

皇帝皱着眉头把整份奏折从头到尾详详细细的看了一遍,大殿里顿时安静了下来,萧景琰就跪在那里一动不动等待着皇帝把奏折看完。

高公公也重新站回到了自己的位置上,一言不发的闭目养神了起来。

皇帝越看这份奏折越觉得心惊,他原本就是让靖王去滨州把庆国公的亲族们抓回来受审。

没想到会出了这么多的问题,就连朝廷派过去的廷尉都死了两个。

萧景琰更是直接把滨州两的大世家全部给一网打尽了,原本一个小小的侵地案居然闹到了这种份上。

不过萧景琰做的也算是不错,他用杀鸡儆猴的手段离间了几大世家的联手,并且成功的重新丈量了整个滨州的所有田地。

把百姓原本被侵占的田产全部归还给了百姓,几大世家也被萧景琰整治得服服帖帖,还算是彰显了朝廷的尊严。

只是把事情给弄成这样却不是皇帝愿意看到的,并且还动了当地的士族门阀,恐怕等明天的早朝就会有很多人跳出来参靖王一本。

皇帝现在都能预料到明日早朝的景象,士族门阀牵扯甚广,从古至今皇权与世家都是互相牵扯的关系。

靖王既然对世家动了手,就肯定会有从世家出身的朝臣坐不住,想要教训一下靖王。

其实这也是皇帝一早就会预料到的事情,处理土地兼并原本就是从世家门阀口中夺食,不论是选谁去做都是要去得罪人的。

皇帝当初同意萧景琰去主审庆国公一案就是想让他去得罪人。

现在得到的结果果然和皇帝当初预料的一模一样,甚至比皇帝预想中的还要严重。

皇帝也再一次见到了萧景琰宁折不弯的倔脾气,明明许多事情可以圆滑处理。

但萧景琰就是喜欢直来直去的,不懂得变通。

站在旁边的高湛看着皇帝阴晴不定的面孔,又看向了跪在御前的靖王,眼神中有一丝担忧。

"嗯,差事办得不错,起来吧。"

过了好一会皇帝才让萧景琰平身,皇帝脸上的复杂之色也被他很好的隐藏了起来。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