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靖王府叙话(下)
"土地兼并一事动了世家大族的利益,恐怕会有看不惯殿下的朝臣会出来打压殿下,殿下要提前做好心理准备才是。"
靖王府书房中,梅长苏和萧景琰面对面而坐,梅长苏一边烤着火盆中的炭火,一边面露一丝担忧之色的对萧景琰说道。
"已经有好些个朝臣参我了,滨州庆国公案审结后,各地又出现了好几个相同的案件,父王又命我一并审理。
本王这次算是把多地的世家大族都给得罪了一遍,他们以为我萧景琰会畏惧,可惜是他们想太多了。"
萧景琰自嘲一笑,语气坚定无比的向梅长苏说道,他既然接了这个差事,就不怕得罪人。
"殿下放心去做就是,处理土地兼并可是陛下的国政,是陛下最看重的自身功绩。
就算有再多人看不过殿下,陛下也会站在殿下身后,为您保驾护航的。"
梅长苏笑着对萧景琰安慰道,这些人越跳出来攻击靖王,越会引起陛下的怒火。
等陛下忍耐不住的时候,就是那些跳梁小丑倒霉的时候了。
"我与先生的看法一致,所以自始至终都没有把那些人放在心上。"
萧景琰端起茶壶给梅长苏的茶杯重新满上,一些世家文人的攻击而已,他的确没有放在心里过。
"侵地一案如今总算是告一段落,这次殿下主审此案也算在陛下和朝臣面前显示了才干。
殿下目前只需要继续韬光养晦,多做事少说话,避开太子和誉王的锋芒,偷偷积蓄实力即可。"
梅长苏直接就为萧景琰制定了接下来的方针,现在靖王在朝堂上势弱,暂时不能让太子和誉王注意到他。
现在最麻烦的事就是貌似誉王已经对靖王产生的警惕心,这次庆国公案就是如此。
誉王根本就不听梅长苏的谏言,还是对靖王去滨州处理土地兼并一事做了诸多的阻拦。
还好誉王没有亲自下场,只是让庆国公联合几大世家一起打压靖王,这才让萧景琰有了可乘之机。
"本王明白,如今太子和誉王势大,本王在朝廷六部全无根基,实在不于过早与他们对上。"
萧景琰也是一个一点就透的聪明人,只是有些时候脾气太犟了而已。
"也不能说殿下在朝堂上全无根基吧,这次在审案当中,殿下和刑部侍郎蔡荃不是已经打好了关系吗?"
梅长苏笑着对萧景琰说道,萧景琰听后露出一丝惊讶之色,他和蔡荃相交甚是投契,但梅长苏又是如何知道的?
难道自己身边也有梅长苏的眼线?
"蔡侍郎是个铁面无私清正廉明的好官,可惜在刑部尚书齐敏手下久不得志,我与他多次彻夜长谈,相交甚是投契。"
说到蔡荃的时候萧景琰眼中满是欣赏之色,大梁难得有这么大公无私的好官了,蔡侍郎窝在刑部当一个小小的侍郎之位真是委屈他了。
在萧景琰的眼里,蔡荃可比他的顶头上司齐敏要好上太多了,要是能让蔡荃当上刑部尚书,这才是大梁之幸。
可惜这是不可能的事,蔡侍郎为官清廉明洁,从不攀附上司权贵,他想要出头恐怕太难了。
说到此处,梅长苏把左手伸进了怀中,在萧景琰疑惑的目光中,从怀里拿出了一张叠好的纸条。
梅长苏把纸条展开后,递到了萧景琰的面前。
"先生这是何意?"
萧景琰接过纸条一看,上面写着密密麻麻的二十多个名字,萧景琰只知道少数,多数人他都不认识。
"这些人殿下尽管放心与他们相交,他们都是和蔡侍郎一样的人才,在朝廷中能力出众,只是缺一个上位的机会。"
梅长苏端起茶杯,故作神秘的喝了一口茶,然后才开口向萧景琰解释道。
"排在第一位的沈追沈尚书也是缺上位的机会?"
萧景琰立刻就找出了梅长苏话里的漏洞,沈追可是刚刚才上位,在陛下那里正是炙手可热的时候。
"他之前是这样,但兰园藏尸案楼之敬被斩首,沈追这才有了上位的机会。"
说到这里梅长苏心情也是很复杂,沈追原本是梅长苏安排给靖王的左膀右臂。
结果却被誉王在中途截了胡,还被誉王举荐成为了户部尚书。
沈追自然不可能会直接党附誉王,但是誉王提携他的这番恩情他一定记在了心中。
以后让沈追来对付誉王,他恐怕会因为此情产生犹豫。
"沈追也是好运气,幸得先生神鬼手段,这才能够上位,可是在他眼中,恐怕誉王兄的提携之情才更加重要吧。"
萧景琰嘴角露出了一丝讥讽似的嘲笑,梅长苏难得也有被人摆一道的时候。
他好不容易把楼之敬给拉下马,结果功劳却被誉王给抢了去,真是给他人做嫁衣了。
"沈追的性格稍比蔡侍郎圆滑一些,但也是明事理懂是非之人,他在殿下和誉王之间,绝对会选殿下。
殿下只管去和他相交,不用担心誉王的事,我会安排妥当的。"
梅长苏信誓旦旦的对萧景琰说道,沈追是他千挑万选出来的人才,不可能让誉王得了这个便宜。
"既然先生如此看好沈追,说明此人的确有过人之处,那我就去与他相交一番,看看是否如同先生所言。"
萧景琰原本对主动招揽朝臣是非常抵触的,但是在梅长苏语气中把沈追看得无比重要。
就连誉王也花不少心思去讨好沈追,萧景琰对这个沈追是更感兴趣了。
梅长苏见这个木头总算是听进去了,他也就松了一口气,从垫子上挣扎着站了起来。
靖王的书房里一切都实在太简陋了,只有一个软垫,坐的梅长苏身体都僵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