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年关将近,大哥回来
铁蛋拿着手里拿厚厚的一沓钞票,激动无比,手都不知道该往哪里放。
听到屋里的动静,王秀云和刘树琴婆媳两人,也从外屋地走了进来。
刘树琴拍着铁蛋的胳膊,她早就已经把这个名义上的徒弟,当成了自己孩子。
她温柔地说道:“傻小子,钱收好了,别瞎花,将来留着娶媳妇用!”
王秀云站在一旁看着,也是满心欢喜。
赵建军将炕头剩下的那一沓钱,递给了她,“媳妇,这钱你先收起来,一部分等开春的时候留着买饲料用,一部分也该给家里置办点新物件了。”
“等过两天,咱们再去一趟供销社,去逛逛。”
“哎!”王秀云接过钱,看着赵建军的眼神里都带着骄傲的光芒。
赵保国看着眼前这一幕,儿孙和睦,徒弟孝顺,家里日子越来越有奔头,心里比喝了蜜还甜,脸上的皱纹都笑开了花。
他磕了磕烟袋锅子:“行了,都别杵着了,老伴啊,晚上整几个好菜,咱家今天高兴,得庆祝庆祝!”
“行!”刘树琴痛快地应了一声,系上围裙就去了外屋地。
王秀云将钱收好,也跟着去外屋地忙活起来。
赵建军则和铁蛋带着虎子,在院子里抽着冰猴,逗得虎子嘎嘎直乐。
晚上,饭桌格外丰盛。
除了常吃的炖菜,又炒了一盘金黄的鸡蛋。
鸡蛋这种食物,平时都要攒起来卖钱的,如果不是特殊的日子,根本就不会拿出来做菜。
昏黄的煤油灯光下,屋内暖意融融,欢声笑语不断。
灰灰趴在炕沿下,啃着一根肉骨头,尾巴惬意地摇晃着。
几天后,年关越来越近。
一辆破旧的公共汽车晃晃悠悠地停在了赵家村的村口。
车门打开,赵建军的大哥赵建华和大嫂李秀兰带着女儿从县里回来了。
赵建华在县林业站有个临时工的工作,李秀兰是县纺织厂的工人,平时住在厂里宿舍,很少回村子里。
这次是单位提前放假,回来准备过年。
三口人提着大包小包,里面装着点心和罐头等物品。
李秀兰跺了跺脚,看着村里没什么变化的景象,嘴里不停嘀咕,“唉,还是县里好,这破农村一点没变,都快冻死人了。”
“媳妇,等回家就好了,屋里暖和。”赵建华只是在一旁赔笑着,拎着东西,拉着闺女,媳妇向着家的方向走。
三口人,刚走到赵保国家的院门,李秀兰的目光就扫向了院子里。
院子里挂着的密密麻麻的冻猪肉。
中间还立着一口大锅,冒着热气,散发着浓郁的油香。
王秀兰穿着苍蓝色的新棉袄站在前面,时不时拿勺子在里面翻搅,显然是在㸆着猪油。
赵建军和虎子在院里玩耍。
尤其是虎子身上还穿着崭新的军绿色棉袄,脚上踩着兔皮制成的棉鞋。
赵建华还好,只是愣了一下。
而李秀兰的脸色却瞬间沉了下来,本就不悦的情绪,又夹杂了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膈应。
她把手里一个看起来就不太高级的皮包往地上一撂,双手抱在胸前,嘴角向下撇着,声音又尖又利,打破了院里的平静。
“呵,真热闹啊!不知道的,还以为这老赵家改姓小赵家了!”
“爹妈这院子,都快成某些人的自留地了,折腾得挺欢实啊!”
这番话清晰地钻入到院子中每个人的耳朵里。
王秀云原本洋溢着笑容的俏脸,顿时僵住了,下意识地停下了搅动油锅的勺子。
虎子被吓得躲到了赵建军的身后。
赵建华脸上明显有些挂不住,使劲拽了一下李秀兰的胳膊,低声道:“秀兰!你胡咧咧啥呢!”
“我胡咧咧?”李秀兰一把甩开丈夫的手,声音更高了,推开院门,指着院子里的东西。
“赵建华你眼睛瞎啊?你瞅瞅!你好好瞅瞅!咱俩在县里起早贪黑,挤那破宿舍,吃食堂那猪食,一年到头能攒下几个子儿?”
“你弟可倒好!拖家带口住着爹妈的房,吃着爹妈的粮,这又是买新料子又是熬大油的,日子过得比咱这双职工都滋润!这钱哪来的?啊?你告诉我钱哪来的!”
她的目光刀子似的转向赵建军,语气中充满了毫不掩饰的讥讽:“建军呐,不是嫂子说你,以前耍钱喝酒也就算了,现在又来霍霍爹妈。”
“你恐怕是把爹妈那点棺材本都掏腾出来了吧!”
赵建军一直阴沉着脸听着,此时听到这话,他再也忍不住情绪。
他上前一步,将妻子和儿子护在身后,目光冰冷地看着李秀兰,“嫂子,说话要讲良心,也要有证据。”
“我赵建军以前是浑蛋,这是事实,我认!”
“但现在,我改了,我花的每一分钱,都是我挣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