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七章文官 - 史上无双太子爷 - 沐浴焚书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一百六十七章文官

“准备弄个报社,就叫每日新闻,用来登记每天发生的大事情。”李星尘答道。上京是所有城池里人最多的地方,所以李星尘想以上京为试点。

若是能够发展起来,将来将是引领舆论的风口。

谁掌握了舆论,谁就是风向标,黑的能说成白的,活的能说成死的。

“嗯?报社?新闻?这是啥玩意儿?”宰相喃喃自语,一脸不解。

“就是报纸,记录每天发生的大事,甚至预测将来会发生的事,都将其记在一张大的纸上,让老百姓能了解各处动态!”

李星尘解释。

“对了,宰相,你有没有兴趣合作?可以给你分成。”

宰相是文官,能力非凡,回林州当任编撰科普书籍之前,倒可以让他先在上京当个报纸的主编。

“咦?”宰相一愣,“可是老臣对报纸不了解啊。”

分层虽然让他激动,却也怕干不好活。

“简单,宰相无需多虑,又没让你跟我立马就回灵州,先在上京试一试此类文书工作吧。”

宰相一个咯噔。

听这话的意思,难道城主早就已经知道是自己要到他那里上任,而非是自己亲戚?

他老脸一红,尴尬无比。

“那老臣就仰仗三皇子了。”

二人对视一笑,一切尽在不言中。

这段期间棉衣卖的火热,新买下的店铺处,李星尘也吩咐独孤令找来几个员工做咨询。

城郊的大厂房处招了数百个文抄工。

再让情报部门提供上京大街小巷的奇事大事趣事,由文抄工经将文字进行渲染,将其变得吸人眼球。

全部弄好后,又找了几个孩子,模仿后世的卖报小童,到各大街上宣传报纸。

结果反响还挺好,两文钱一张报纸,百姓买回去都当个故事看,还挺乐呵。

甚至还有一些没买到报纸的,特地跑到报社去问。

李星尘发现,找文抄工日夜抄写,工作量太大,速度也慢。

如果能有活字印刷技术,不仅解放双手,数量也将是现在的数十倍。

想了想,李星尘立马着手设计图纸。

派人日夜加工,调试了十几次之后,才正式到报社厂房。

“城主,这玩意儿真有你说的这么神奇?”独孤令谨慎的撮了撮印刷机。

虽不美观,但长相挺奇特。

李星尘笑而不语,先用刻录机刻出一行秀娟的小字,再放到另外一端。

印刷机就好像复活一般,自动不断模仿着刻录出来的那行字。

不仅速度极快,字体也秀娟飘逸,比真人写的要好多了。

独孤令看的眼睛瞪得贼圆满,一脸不可思议。

“城主,这东西是活的?能自动写字这么厉害?”

李星尘挑挑眉。

“这样的话员工就不需要这么多,只要几个人负责一台印刷机,再找几个文笔好的,将情报部门带来的信息做一个渲染,之后就能在这台机器上运用。”

“这还只是试作品,其余更多更强大的功能都在研发当中,陆续都会送来。”

独孤令点点头。

“可是城主,情报部门的工作是搜集各种隐秘事件,掌握情报动态,是干大事的,你现在利用他们来调查鸡毛蒜皮的小事,太杀鸡用牛刀了。”

“暂时先这样,算是对他们的训练,从小事开始磨合情报误差。等到后续,我会派人组建一支记者队,情报部门就可以退下来了。”

记者队又是什么玩意儿?独孤令对这类新鲜词汇完全不懂。

“嗯城主,这几天报纸的热度有所下降,刚才我过来的时候,在街上听到议论,说看来看去就这么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儿,没什么意思。”

李星尘也考虑过这个问题。

对于新鲜事物的产生,老百姓前头肯定愿意花小钱买乐呵。

内容一直都换汤不换药的话,用不了多久将无人购买。

但发报初期就发布一些爆炸性的新闻,或者预测,他们也不会相信。

最好的做法是温水煮青蛙,一点一点,一步一步,深入老百姓的心底,成为他们每日不可或缺的存在。

原文在六#9@书/吧看!

独孤令叹了口气,一看复印机,研发成本就不低,报纸只卖两文钱一份,而且用不了多久恐怕就没人买了。

不是亏本买卖吗?

还不如将钱都用在军营或者情报部门。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