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九十章功成名就
“确实,据说朝廷要举办科举,也不知道开展没有,兴许人家能高中也不一定。”“想多了,此处距离京城十万八千里远,他有个屁的钱去参加科举?”
百姓们的议论声渐渐远去。
这些话都落入院中姐弟二人的耳中。
类似的话他们早已听到耳朵疲惫,但心里一揪一揪的,多少还有些不是滋味。
就在这时,一个老妇人一脸喜象的跑了进来。
“东升,儿啊,好事,朝廷终于召开科举了。”老妇人激动的开口。
姐弟二人愣了片刻,陈东升手中的书掉落在地。
“您哪来的消息?是真的吗?”
寒窗苦读,等的就是出人头地。
原本陈东升就只想要找份教书的工作,但无地要他。
后来得知科举一事,成了他黑暗前途的唯一曙光。
如今终于等到了。
老妇人满脸洋溢着幸福,“衙门那边贴了公告,是真的。”
看儿子日夜苦读十数载,身为母亲,当然是想看到他有功成名就的一天。
但凡高中,定能光宗耀祖。
“好,好啊。”陈东升对着东方抱拳作揖,“陛下乃明君也。”
然而激动没有持续多久,陈东升很快平复下来心情。
科举是召开了,但前往京城科考,是需要钱的,路途遥远钱需更多,家里连米都快买不起了,哪有钱去考试?
看他突然落寞的神情,陈小妹疑惑的问道:“弟弟,你怎么了?你不是一直都在等着这一天吗?”
陈东升叹息摇头。
“确实,只是咱们家这情况”
穷是一座巍峨大山,重于一切,能将所有信心击垮,能压的你喘不上气,甚至是将你压死。
陈小妹脸色一白。
“弟弟,你放心,我一会儿就到镇上看看有没有苦力活,苦力活工钱高。”
这时,老妇人一拍脑门,“哎呀,瞧我这脑子都给忘了。
咱们敬爱的陛下说了,此次进京科考,费用报销,凡是前往京城考试的,路钱饭钱住宿钱将由国库调出,给天下学子提供一个没有负担的科考。”
“什么?”陈东升浑身一震,显然不敢相信。
老妇人重复了一遍刚才的话。
她明白儿子在激动什么,她刚知道这消息的时候,又何尝不激动?
家里穷的叮当响,没有一点闲钱给他当盘缠去考试,在得知能免费时能不高兴吗?
“陛下英明,陛下英明!”陈东升对着东方跪了下来,重重磕了三个头,身体都在颤抖。
没人知道他现在心里在想什么,不亚于千里马遇到伯乐时的那种心情,更是萌生出一种只要李星尘一声令下,他就能为其上刀山下火海的情绪。
见状,老妇人和陈小妹也面向东方跪下,磕了三个响头。
李星尘这一举动,无疑于给了贫穷书生一个天大的机会。
不仅仅只是出东升一家,还有更多类似的贫困学子都与他一样。
此次领取盘缠分为两种,一是有点闲钱的,可以先自行掏腰包拿着单据再报销。
还有一种是前往就近衙门领取。
为了杜绝不识字的骗钱,自行掏腰包的到达京城后,会有统一官员进行考核,看此人是否有资格报销盘缠。
贫困的为防止作假,则会由当地衙门先行考核,只要识字,就会给予部分盘缠。按照路线到下一个县城之后,再由原归属地开的通关文书以及各种证明,领取下一个路段的盘缠。
这一招,弄得无数想骗吃骗喝的棍子仰天长啸,这油是楷不了的。
尤其是皇帝的油那么好楷?人家有的是法子杜绝恶想丛生。
这是大魏实行的第一次科举,也是李星尘上位之后,第一道普及整个大魏角落的圣旨。
加上李星尘的威望,几乎没人敢在这件重中之重的事情上搞幺蛾子。
骗钱的也不敢去滥竽充数。
这次科举,没有在别地设立考场,必须前往京城,在京城进行。
原文在六#9@书/吧看!
同时,京城客栈近乎都被朝廷征用,给考生居住,伙食丰盛的不得了。
时间一天天过去,各地考子陆续而来。
在相关官员的指导下,进入指定客栈,等到科考时间降临。
由于朝廷包吃包住的原因,不管远在何方,近在何处,只要收到消息的读书人都纷纷启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