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金色谎言(2)
虽然揭开第一道口子的人是前男友,但导致事情发展到现在的却不是他――有钱人都是要面子的,他当然不愿意承认自己被一个假名媛骗了。
只能说,玛雅在纽约的这几年结交了很多人,她很聪明,知道自己哪怕受到了某些有钱人的怀疑,那些有钱人或者出于‘事不关己’的心态,又或者怕弄错了反而丢脸,都会保持缄默。就连某些受害者,如肖恩等人,也会碍于面子,大事化小。
玛雅看透了这个圈子里的一些东西,知道了怎样表现自己可以让上流社会的人相信她就是有钱人,是同类。也知道了这些人的本性,不到万不得已、十分倒霉,是不会有人跳出来指控她的。
别看名利场天天撕逼撕的欢快,这其实也算是‘幸存者效应’了。大众喜欢看这些,报纸当然就报导这些,报导的多了,就很容易有上流社会整天不顾颜面、公开撕逼的错觉。事实上想想就知道了,这些人都是要面子的,那种怎么可能多!就算撕逼,也往往是暗暗地来吧。
如果只看事实地话,甚至是这些上流社会的人比较‘宽容’,比较容易原谅人...这当然不是因为‘善良’,只能说是一种‘余裕’。好听一些说,就是‘仓廪足而知礼仪’,现实一些说,也就是这些人衣食不愁、退路多多,一点儿损失(或许连损失都算不上),根本不看在眼里,是‘懒得计较’了。
某种程度上,玛雅没错,这么久了,上流社会都没人跳出来揭穿她。或许有些人暗搓搓地怀疑她来路有问题,但那都是正常范围内的‘小道消息’,这个圈子里谁没有一两条大部分听过后只会一笑而过,根本不会多想的传闻呢?
最后玛雅其实是败在了‘普通人’手上,她请自己的一个朋友花大价钱买下了自己一幅画。对朋友的解释是,帮忙抬她的身价。画买回来也不用担心,她会将买画的钱转给朋友,而且画依旧归朋友所有,算是回报。只是请朋友不要立刻低价卖掉那幅画,以免扰乱市场。
这个朋友算是普通人吧,一个专门服务于有钱人的美甲师,日常活动于上流社会,玛雅和她结识也是因为做指甲。但她实际上又不属于这个圈子,算是圈子的边缘人――对于这个圈子的骄奢淫逸、光鲜亮丽,她属于是很羡慕、想加入的那类人。
她的偶像就是金・卡戴珊,希望自己也能成为下一个真人秀明星,为此在工作中很注意结交一些有流量的富家女(金・卡戴珊最开始就是帕里斯的‘衣橱整理师’,得到这份工作倒不是为了工资,卡戴珊最初虽然不是大富大贵,但也不至于如此。做这份工作,说到底还是为了混圈,为了通过帕里斯这个闺蜜得到一些流量和人脉)。
从这个角度来说,将金・卡戴珊当作奋斗目标,算是很务实的了。如果她能有一些计划,脑子还不错,再多一些运气,还真有可能成功呢――大概率是无法成为下一个金・卡戴珊了,但当一个一般的真人秀明星是可能的。
或许是流动资金周转不灵,玛雅并没有按期归还朋友买画的钱...根据记者调查,玛雅虽然依靠卖画赚了一些钱,但那其实并不多。她被卖出的画本来就不多,其中还有不少是画廊为了抬价自己买下来的。而且像她这样还需要画廊大力推广的画家,分成上本来就不占优势......
而她为了立住自己富家千金的人设,日常的开销是有一个底限的。之前一直依靠数张信用卡来回借,还有卖画的一些收入维持,勉强算是维持住了――其实不只是信用卡和卖画,经过记者调查发文,大家才知道她的‘省钱小妙招’可多了,其中不乏非法手段。
之所以一直没有因为这些出事,还是那句话,她将这个圈子的一些规则看透了。
比如她住豪华酒店时总能为拿不出一张能用的信用卡找到理由...她知道五星级酒店总是客人优先的,考虑到刷卡机可能有问题,一时刷不出来的时候也不会打扰客人,而是会选择记下卡号,先办理入住,然后回头再说。
豪华酒店的房费很贵没错,但她不能住有钱的朋友家,又要维持富家千金人设时可不能找一家快捷酒店入住。租住一间高档公寓则更加麻烦,首先就会花出一大笔钱,这对于看重‘流动资金’的她绝对不可能!最后,唯一的办法也就是住豪华酒店了。
而且这样一住往往不是住一两天,住上十天半个月是很正常的,算下来房费就不是一个小数字了。
这对她勉强维持的流动资金线是难以接受的,所以她只能想办法‘逃单’。
找各种各样的办法避免直接支付,最后糊弄不过去了,酒店赶人...这种情况下,酒店会起诉玛雅,但也只是起诉而已。一般来说,法院等待处理的案件实在是太多了,这种普通的催款相关事件根本没有优先级,十年以后再处理也不奇怪。
至于说酒店往外传消息,败坏玛雅的名誉?私人行为是有可能的,比如说酒店的工作人员私下说一说。但要说大声往外说,特别是以酒店的名义公开说,这不太可能。说到底,酒店是做服务业的,不管客人有多么混蛋,也得‘和气生财’。
否则其他客人怎么看?即使大家了解了是客人的问题,也不希望最后发展为传出客人隐私...作为客人,大多数只会代入客人的视角,特别是这种五星级酒店,面向顾客都是有钱人,就更是如此了――不是说有钱就怎么样,但的确,有钱人面对这种情况往往会更容易想到自己,很难去同情实际上弱势的一方。
在这样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就更是如此了。
总之,从头到尾玛雅也不是倒在‘上流社会’的,最后是买下画的朋友反复索要承诺返还的款项而不得,最后又从一些渠道了解到玛雅富家小姐的身份有问题,这才出于报复的想法,将这件事曝光给了媒体。
其实一开始‘曝光’并没有怎么影响到玛雅,还是那句话,上流社会真真假假的新闻实在是太多了。只是这种‘真假千金’的戏码根本不算什么,比这夸张100倍,话题度爆表的文章每年也要发不少呢!
相比起大量的标题党、惊悚新闻、阴谋论,关于玛雅是假千金的新闻简直不值一提。而且真要说的话,以前也不是没有人怀疑过玛雅的身份问题,出过类似报导...毕竟她来纽约混圈也这么多年了,来历再神秘也得有个说法了吧。
这类新闻想要爆,说到底还是要天时地利人和,各方面‘利好’叠加。
这次其实就有些这个意思了,在‘朋友’向媒体曝光之后,关注这件事的人不多,就连围观名利场的大众读者也是看过就忘了...玛雅对于大众来说完全是个陌生的名字,根本不是那些出名到圈外去的‘名媛’嘛。
但新闻引起了记者汤姆・沃尔克的注意,他算是知名记者了,对于新闻有自己的敏锐嗅觉。就在这样一篇平平无奇的‘娱乐版’新闻里,嗅到了报导价值――这其实也和他刚刚结束了一篇关于模特公司暗中发布模特特殊视频和照片,提供给会员观看的报导,需要寻找新的内容报导有关。
汤姆・沃尔克觉得‘玛雅’的新闻里,细节相当有真实感,不像是编造的假新闻。而如果她是假千金的,有很多东西就值得说了...比如她是怎么在纽约上流社会如鱼得水的?要知道她可不是在上流社会的边缘试探,是真的很深入这个圈子了!
如果看她发布在社交媒体上的照片就会发现,她真的和很多大人物都有不小的交集!
假设她只是个来历普通的女孩儿,她是怎么做到数年假扮富家千金而不被揭穿的呢?支撑她富裕生活的金钱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随着汤姆・沃尔克大量走访调查,‘玛雅’的过去被深度挖掘,一个原本笼罩着一层迷雾的人物逐渐清晰。等到初冬时,一篇深度报导就诞生了,这篇报导一经发布就获得了大量的阅读次数!更重要的是,它在社交媒体上爆了!
虽然玛雅的故事还是那个故事,但换了平台,内容翔实,视角拔高之后,好像一下就有吸引力多了――从众多名利场夸夸其谈里脱颖而出,广泛地引起了关注,还迅速达成了破圈!
也就是说,不只是一群喜欢关注名利场故事的吃瓜群众围观,很多原本并不关心这方面新闻的人,也主动或被动地接收了相关新闻...这就是破圈的表现,是一个新闻不断延长生命线,甚至某种程度上成为文化记忆的征兆。
“啊,没想到那个‘玛雅’居然是骗子吗?说起来,这个新闻真的是真的啊?一开始看到的时候,我还以为又是什么八卦小报的无耻造谣。虽然确定了是大刊,感觉不会那么没下限,但大刊弄错新闻的时候也很多吧。”
圈子里讨论的人挺多的,艾普莉听到这样的说法也不意外――她这些天来,不是第一次听到这样的说法了。
“到现在为止我都不能相信,我和她打过两次交道,我是说她完全不像...某种程度上,她可能比很多有钱人更像有钱人了。”艾普莉穿过讨论的人还听到了这样的回答。
回到索菲亚她们的卡座,显然索菲亚也听到了邻桌的讨论,笑着说:“最近好像很多人都在说玛雅的事,难以置信的人很多――另外,一口咬定自己早就看出玛雅有问题的人好像也很多,哈哈!”
“人类样本的多样性从不让人失望...”安德丽笑着朝艾普莉举了一下被,然后又笑了起来:“我最初也见过玛雅,也察觉出了她的问题...哦,别笑,我是说真的,我可不是那些想要炫耀自己有先见之明的家伙!”
“那为什么不说呢?”索菲亚笑着推了一下她:“如果是你,应该不至于像很多人那样觉得和自己无关,就不管不问了......”
索菲亚并不是安德丽有多热心的意思,而是安德丽总是很有行动力,而且更适合她的标签明明是不随波逐流,而不是相反的人云亦云。
“啊...”安德丽露出了一个有点儿微妙的表情,手臂揽住了艾普莉的肩膀,还晃了晃:“我其实也不太确定她的‘真假’呢,不过的确‘闻到了’欺骗和谎言的味道,那种不太自然的感觉......”
“我当时觉得还挺有意思的,就决定观察一下,看她能做成什么大事...不过之后就完全忘了。”
安德丽似乎觉得这个理由完全不适合她,自己都有点儿难以置信的样子――不是前半段,是后半段不适合。
“安德丽...以前是这样――”艾普莉不喜欢这个,直接就说出来了。虽然一直以来都能察觉到安德丽的高傲,但这样明确感知到她对‘人’的不尊重,这是第一次。相比起这一次透露出的高高在上、满不在乎,过去有几次都像是在开玩笑了。
不过艾普莉的话还是被打断了,打断她的是索菲亚:“说起新闻,最近关注度和讨论度最高的女性人物明明是伊丽莎白・福尔摩斯吧?玛雅和她完全不能比啊...我听说,大量媒体对她兴趣高涨,要捧她做新一代的‘乔布斯’呢!”
“就是说,她要做改变世界的人?”大概是觉得这很有意思,索菲亚自己露出了一个大家心知肚明的笑。
怎么说呢,这年头也不是没有怀揣‘改变世界’理想的人物仿佛太阳一样升起。但从大家的经验来说,这种人物往往是造成既成事实了,才会有这样的‘公众形象’。如果还没有改变世界,就开始宣扬、塑造这样的公众形象,那看起来就虚假的多了。
不过也不是所有人都能看穿这种虚假就是了,大部分人对于于己无关的事都是很‘轻忽’的。可能媒体集中报导的多了,圈子里的人念叨的多了,也就认可了...还有少部分,他们是‘相关人’,却还是看不穿虚假,这里面的原因就多了。有的是真的没看穿,有的则是揣着明白装糊涂而已。
对于‘伊丽莎白・福尔摩斯’,这个希拉洛斯的创始人,要开启血液检测,甚至医疗健康体系新时代的当下名人,大家都有自己的判断。有的人崇拜,有人无所谓,也有人觉得她有问题,并不可信。
当然,主流还是无所谓和崇拜,索菲亚的笑与其说是觉得伊丽莎白和她的希拉洛斯有问题,还不如说是对索菲亚这个人,她在媒体面前的作秀不屑。希拉洛斯的血检仪有没有那么划时代不好说,她不是专业人士也不懂,但伊丽莎白在广告公司和媒体的助推下,那种刻意的‘表演’,完全虚伪的演出,却是她的好球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