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傣族糯米饭 - 九零年代傣家美食 - 喃米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64章 傣族糯米饭

从派出所全身而退的时候,向远、苏宁和沈帅帅都是懵的。

他们设想过很多种解决方法,却独独没想到事情最后的定性居然是这么个结果:

那天在包房吃饭的不是什么国营酒厂的领导,而是省局的几个便衣,之所以在那边吃饭,是因为当晚在傣味聚餐的人里有局里一直在跟踪的线索。

而傣味的老板深明大义,为避免身份败露,特意为他们安排了一间包房,还故意将他们的身份说成国营酒厂的领导。

派出所的片警接到指示,这件事属于局里的机密,事情到此为止,不可透露出去。

至于那几个想借机敲诈的小老板,一律以扰乱社会治安的由头拘留十五天。

这个结果,不但向远他们几个懵,传到金孔雀岩应那里的时候,杜晓燕也懵了。

傣味和金孔雀不对付,这件事众所周知,杜晓燕从傣味被开除后,便以这件事为交换条件,进了金孔雀做前厅经理。

金孔雀一直被傣味压制得死死的,岩应早就心里不爽,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当即就联系了几个买过傣味会员卡的小老板,几个人商量出了这么一出戏。

Vip是傣味的收入大头,这一波会员卡风波要真闹开了,也够玉温吃一壶的。

却没想到最后是这么个结果,岩应面色阴沉地瞪了杜晓燕一眼。

杜晓燕百口莫辩,那几个国营酒厂的人明明就是她认识的,怎么突然就变成便衣警察了?

半晌,岩应指了指门口,“杜经理,出门右转,自己去办离职手续吧。”

杜晓燕心里明白,这恐怕是岩应给自己留的最后一点体面,哪怕再不甘心,也只有乖乖照办。

杜为民坐在局长办公室里,眼睛望向窗户外老旧的围墙上爬满的爬山虎,思绪飘远了。

让苏涧混进边境上的一个□□组织,这是从苏涧进入警校的时候就开始着手安排的事,他机智勇敢,体能也很优秀,是最适合不过的人选。

杜为民和苏涧的母亲苏以晴是青梅竹马,他对苏以晴一往情深,可偏偏苏以晴却喜欢上了胡永庆。

在胡永庆被打倒,关进监狱的那几年里,一直是杜为民在帮衬着苏以晴母子三人。

胡永庆出狱后,害怕自己的身份牵累到家人,坚决要离婚,杜为民也没想到苏以晴会有那么大的气性,不会水性的她毅然跳江,尸首过了一周才打捞上来。

在这之后,苏涧兄妹就和亲爹胡永庆结了怨,死活不想回到亲爹身边去。杜为民也只好收养了两个孩子,他没有结婚,也没有自己的孩子,苏宁和苏涧就像是他的儿女。

作为省局的局长,杜为民比任何人都知道苏涧这次任务的危险性,不成功便成仁,如果他的身份暴露,就是殉职的命运。

所以苏涧在八角寨做片警的那段时间里,他还是稍微动用了一点点权利,让苏涧活得更舒心一些。

就好像苏涧喜欢车,他就批了一辆吉普车给他开着玩。

苏涧临走前给杜为民说,自己最挂心的人就是玉温,杜为民就暗地里帮衬着玉温。

滨江美食城头排头位的楼,本来是内定给一个京城来的富豪的,杜为民打过招呼,便以市场价卖给傣味了。

这次Vip包房事件也一样,是他打过招呼,下面的民警放了水的。

苏涧还能不能回来,杜为民不知道,但他应该替苏涧守护好他喜欢的人,这也算是自己为苏涧尽的一点心。

玉温在水寨人家住了三个月,已经悄然融入到这个家庭里面,每天帮着玉恩咪做做饭,或者和玉恩咪的小儿子岩二一起读读小人书。

玉恩咪好几次想要劝她回家,但看她倔强得很,也每天和家里人通电话,便不再管她了。

玉恩咪只想着野象帮快点到来,让小苏彻底死心,然后回家去好好过日子。

转眼就到了傣族的传统节日“开门节”,十二月十五号,稻谷丰收之后,意味着农忙结束,青年们有大把时间谈情说爱的日子要到了。

这天要去金塔拜佛,还会在点火灯,放高灯,大家成群结队地环游村寨,唱歌跳舞好不热闹。

开门节这天,不单是傣族人自己热闹,水寨里也会有很多游客来游玩,玉恩咪早上去拜过佛以后,便回家准备傣族糯米饭,打算卖给游客们赚点钱。

傣族糯米饭的配料十分丰富,有腌菜肉沫、煎鸡蛋、煎腊肠、花生米、豆豉、腌笋、沧□□苔等二十几种配料。

客人可以指定自己想要的配菜,三四种混合包进蒸好的糯米饭里,种类丰富,味道又好,吃了还管饱,傣族糯米饭在游客中是很受欢迎的。

玉恩咪负责做腌菜肉沫、凉拌腌笋等比较复杂的菜式,玉温现在就是汉族姑娘的身份,不能过多暴露自己,便在旁边打下手,帮她煎煎鸡蛋、腊肠和猪排什么的。

刚把准备好的食材摆到门口,来了个着傣裙的老人,此时玉恩咪不在,玉温便帮着招呼着,用普通话问,

“阿娘,您要来个糯米饭吗?”

老人抬脸眯眼,用昏花的老眼盯着玉温看。

“像,太像了...”老人用傣语喃喃自语。

玉恩咪端着一碗青苔走出来,笑着用傣语问道,“阿娘,您说像什么啊?”

老人指着玉温,还是用傣语道,

“这姑娘,长得像我们以前街上的一个女娃,好像...好像是叫玉温,那女娃和她阿妈去庄慕投奔舅舅去了。”

玉温定定地看着老人,想从老人的脸上分辨出她是街上的哪一位奶奶,可人老了好像都长得差不多,玉温却无论如何都想不起来。

玉恩咪见她呆呆的,还以为是没听懂老人的话,便帮着翻译一遍,

“小苏,阿娘是说你长得像她认识的一个女娃。”

玉温勉强冲她笑笑,“玉恩咪,麻烦你给阿娘说,我以前没有来过榕林。”

老人听到玉恩咪的话,脸上露出失望的神色,她继续嘟囔道,“我们玉温也不知道现在怎么样了,也许都嫁人了,怕是娃娃都有了吧...”

她没买糯米饭,嘟嘟囔囔地走远了。

玉温心里有点酸,又有点暖暖的,没想到这么久了,在家乡还会有人挂念着她。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