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在这年代,自行车是个稀罕物件,别说农村一年到头也不发张票,就是到县城想弄张自行车票也是挺困难的。
“这得碰运气。”前些日子,杜向东找荆国安帮着先问问,那小子就这样说。
跟果建良来往多了之后,他就又托果建良给问问,果建良也就找了这个专门捣腾票的叫高树海的贩子。
没想到这才没几天,高树海就弄到了。
只是他却说有些难办,杜向东连忙问是什么情况。
高树海就说:“有票这家是儿子要结婚了,弄自行车打算给儿子当聘礼,谁知前几天他们儿子跟女方吵起来,婚结不成了,他们就想把票卖了。不过这票也是他们半年前就托亲戚弄的,觉得弄来的挺不容易,就想......。”
“哦,我知道了,那多少钱?”杜向东听了半天,这困难原来是钱的问题,连忙就问了出来。
高树海没想到他这么直接,于是就也直接道,“票我还没跟那家收,我就是跟你说一声,他们低于25块钱不卖。”
就算比较难弄的票,10-20块之间就算很不错的价了,25块都抵城里人一个月工资了,就算有钱也很少有舍得花的,除非要的特别急的。
“行,我要了。”杜向东说道。
贵是贵了点,但这东西不好弄,这次不行下次不知要等到什么时候,所以也就不在意这点钱了。
高树海其实自己说完也有点不好意思,于是他赶紧又说,“不行也没关系,我会帮你再留意着,......呃,什么?你要了?”
说到半截,他才反应过来对方说了什么。
随即便瞪大眼睛,然后看向果建良,这人不是跟果建良一样都是农村的?
现在农村人都这么有钱了吗?
果建良也惊讶着呢,他赶紧把杜向东拉到一边,“这家卖太贵了,要不还是再等等吧?”
杜向东不想再等了,老跟大队长借车也不是事,以前偶尔来趟县里还行,现在每周必来一次不说,之后又是盖房添东西又是准备年货,用到的地方太多,大队长那车也不是天天在家搁着。
今天去借时,大队长还说过两天去公社开会要用呢
所以他现在等不了了。
他照实把这想法跟果建良说了,果建良也不知道他为什么要来县里那么多趟,不过人家乐意买他也没办法。
高树海见此哪有不乐意的,当即就说明天可以把票拿来。
杜向东就交了一半的钱当订金,果建良就说明天帮他来卖果脯时顺便帮他捎回去,杜向东就把剩下一半的钱给了果建良,到时就省事了。
搞定了这件事,两人继续在黑市逛了逛,杜向东想顺便收点粮食,主要是他空间里的面粉越来越少了,有空就得补一补才行。
他转了一圈,就看到一些卖粗粮的,细面的比较少,他就跟一个卖粗粮的问了问能不能弄来比较好的细面,对方看来是个有门路的,一点没为难的说可以,杜向东就跟他商量订了点,这人也是常做这行的,价格也挺公道的。
果建良看他这一天又买这又买那简直花钱如流水,看的太眼晕,就在一边等他,谁知刚站到路边就看到几个大妈组团就过来了,他赶紧就拉着杜向东跑了。
“诶?人呢?怎么跑了?”
“这跑的也太快了吧,我还想买果脯呢。”
杜向东被拉着跑出了黑市,两人才气喘嘘嘘的停下来,跑的过程中他倒是听到后头有人说什么果脯的,他就问,“那些人找你买果脯你跑啥?”
果建良刚才跑了急了些,这时便弯腰扶腿喘着粗气,“别、别提了。”
原来果建良这些日子果脯卖的不错,已经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虽说他每天来的时间挺早,导致那个时间断人比较少。
但是有了第一个顾客后,就有第二天,老客又介绍新客,所以果建良这阵子每隔一天带个二三十斤的,一来就能被抢光。
不过就只这样还好,今天抢光了再等等买也没事,也不是生活必须品。
但是有一天,稽查大队的抓投机捣把的,那天果建良还是头一次遇到这事,还好他还算警觉,看到旁边卖粮食的扛上粮食就跑,他就知道有事,赶紧就也跟着跑。
可也不知怎的,有个稽查员死命追着他,连着追了他好几条街,跑的他早饭都快吐出来了,最后他不幸被追进了一个死胡同,觉得自己今天肯定是死定了,却不想那个稽查员喘着粗气说,“你跑什么呀?果脯给我来二斤。”
果建良说到这,苦笑道,“还好没事,要不你以后估计看不到我了。”
这年头要是投机捣把被抓,严重的是要进大牢的,他其实做这个之前就做好这个准备了。
“他追你那么久就为买二斤果脯啊?那他把你手里果脯没收不是更好,还不用花钱。”杜向东越想越觉得稽查员有点问题。
果建良说,“一开始我也不相信啊?之前刚去黑市时我还跟人打听过,要是被稽查员抓了怎么办?好多人都说要是真被抓肯定是要进去的,不过这次我跟一块卖东西的说,他们就说现在抓的不严了,现在偏僻一点的地方已经有私营店铺了。”
杜向东点点头,知道是上面在一步步放开了。
果建良又说,“不过自打那次差点被抓,我还是觉得太危险了,所以现在几乎天不亮我就来了,卖完就赶紧走,有时回去的时候天还没亮呢。”
所以那些大妈经常赶不上他的时间,今天居然看到他就赶紧追上来了。
杜向东没想到自己做的果脯这么受欢迎,果建良又告诉他,果脯放糖也不少,又是水果做的,卖的还比水果糖便宜,好多人买了就拿这当糖给孩子吃。有的走亲戚什么的也拎点,也是稀罕物。
两人买好东西,二人进村便分别回家。
杜向东到家时正好看到有好几个妇女从他家出来,因着罗树琴帮人做针线的事,家里人就开始多了起来。
而杜向东名声虽然开始变好,但好多人见他还是躲着走,主要是也不熟。
杜向东也不在意,进屋看到罗树琴正在整理布料。
“又有人找你做针线?”杜向东边把东西拎到炕上,边问道。
罗树琴接过东西,“嗯,大队长媳妇找我做双鞋,我还没想好接不接,做那个太费力气了。还有就是有人找我做冬天的棉袄,我也拿不准主意呢。”
主要是她做活慢,怕现在接了冬天前做不出来,到时人家不得找她来。
要是有个缝纫机就好了,那个东西她以前在城里时在邻居家看到过,做起活来可快了,她要是能有一台就能快很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