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大妞岁数虽不大,但也懂些事了,听着妈妈刚才嘟嘟囔囔说的话,心想,那大集也不是天天有的,哪能一个月赚那么多钱,她觉得妈妈想法是好的,就是有些不切实际。
不过看着妈妈抱着自己呜呜的哭,她好歹是没说出来。
只是不一会儿杜向红自己就反应过来,“不过、那大集有的五天才一回,有的地方十天半个月才有一回集,也不是一直能去的哈。”
她说到这有些失望,但很快又不是知安慰女儿还是安慰自己,“不过就算赚不到那么多,但一个月几十块总是有的,妈妈照样养的起你们了。”
大妞听了重重的点点头。
就这样,杜向红的小买卖就这么开始了。
大概不到一个月,杜向东的房子也盖好了。
三间正房一间厢房都是用红砖盖的,房顶吊的高,外面干净整洁,里面也十分宽敞,屋里墙壁和屋顶都刷了白灰,地面也铺了红砖,比以前总也扫不净的泥地不知干净多少。
家里房子盖好,罗树琴是表现出最大热情的人,其他人高兴也是高兴,但不像罗树琴似的,把屋子打扫的纤尘不染,地面扫的干干净净,两个孩子要是从外头跑进来,她恨不得让她们换鞋。
杜向东放工回来,她得盯着他把外套脱了,鞋换了才让他进屋。
杜向东一次跟果建良嘀咕,他媳妇这是有洁癖了,以前那土坯房子影响她发挥了,现在觉得家里干净的他都不敢下脚了,一脚下去给弄脏了,就觉得自己好大的罪过。
果建良就笑他身在福中不知福,他想有个媳妇都没有呢,他还在这挑三拣四的。
杜向东当然不是挑,就是吐槽一下,回家当然是媳妇让干啥干啥了,随即转移话题,问起果建良相亲对象的事。
果建良只说还行,别的就没再说了,只是他眼神里透着些无奈,杜向东却并没有注意到。
杜向东不是第一个盖砖房的,但却盖的最大房间最多,这自然也在大部分都是土坯房的生产队引起不小的轰动,房子收拾好那天,家里来了不少看热闹的,全都来瞧新鲜。
这个说,“我的老天,这辈子没见过这么亮堂的屋子。”
那个说,“可不是,这才知道杜老大看起来是没少赚钱呢。”
于是不少人就打听杜向东赚了多少钱,杜向东就说都是一分两分的赚,钱是赚了些,但都用在这个房子上了,他就开始给大家算账盖房子砖花多少钱、瓦花多少钱,人工虽人不花钱,但这一个来月吃饭又多花多少,这么一算下来,将近就有七八百块,大家纷纷咋舌,没想到这些日子赚了这么些钱。
然后又听杜向东说,这些钱就这么都花在盖房子上了,纷纷都觉得这也太舍得了。
不过杜向东以前当混子时,那一直是大手大脚的形象,有钱也从来不攒着,所以他说都花了还是相信的,只是有人就盘算起来也想去集上做点生意。
之前杜向东去大集卖东西时,有那心思活络又不爱干农活的曾经跑到大集上也跟风了几天,但因为卖的东西不是家里的菜就是农产品,都是农家有的,产品根本没有竞争力,所以根本就不好卖。
赔钱倒不至于,但糟践东西有的,也有耽误了上工的,所以那些人出了几天也就放弃了。
现在他们不想跟风了,有一些人就直接找上了杜向东,想从他这里进货去卖。
虽说罗树琴天天闭门做吃食,但小陈这些人经常过来拿货,大家伙也是能猜到一些的,不过猜到归猜到,这些人也不想惹杜向东这个混子,因此大家一直相安无事。
现在被赚钱弄的他们心痒痒,于是就都找上门了。
杜向东从这些人里挑了几个人品不错的,就把自己家的东西跟小陈他们一样价批给他们,并跟几人问清他们是去哪几个大集去卖,尽量不要都聚到附近的大集,毕竟都卖一样的东西,买你的就不买他的了。
好在这些人也不多,大家伙便商量好了尽量不要重复了,宁愿多跑一些。
不过这些其实一个人能赶的集也就少一点,赚不到杜向红想象的那么多钱了。
杜向红才干上这个买卖,这么一来自然也受些影响,不过她也知足了,要是没有大哥大嫂帮忙,她也没有这样的机会。
这事商量妥,杜向东做的吃食销的地方更远了相应的知名度也更加高了,没过几个月就有其也生产队的人慕名过来。
杜向东跟对方聊了聊,觉得可以就也批给人家了,罗树琴就有些担心,这一人多很多事情就不好说了。
不过好在时间过的也快,转眼就到了1978年12月份。
十二月发生了件大事,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会上确定国家‘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改革开放正式到来。
而杜向东知道,早在一个月前,安徽省下的一个小村庄,实行了‘分田到户,自负盈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也就是大包干。
他知道日子会越来越好了。
只是今天他要去个地方,把半年前的事情解决。
县挂面厂,厂长在自己没有门的办公室来回踱着步,时不时的还要探头看一看外面,好似在等什么人。
待等的有些焦躁不安时,终于看到一个高大的身影从外面走了进来。
他们这个挂面几个月前就停工,因为机器老旧,又没钱换新的,做出的面条出了一次事后,他们厂子就越来越差了,县里让把厂子关了吧,但他在这工作了几十年实在舍不得,就想有人曾经想承包这厂子,于是就抱着试试的态度去给那人所在的大队捎了个信儿,没想到这人还真来了。
“杜同志,你可是来了,可是让我好等。”厂长姓林,是个有些谢顶的五十多岁男人,此时热情的跟来的人握手。
这人不是别人,正是杜向东。
杜向东半年多前来过这里,当时想承包个地方做方便面,跟他合作不少,在黑市的老高帮他打听了下,就告诉他这家挂面厂快经营不下去了,于是他就找上了门。
只可惜这个林厂长胆子小,说上面没有承包的政策,不能承包给个人,就把他打发了,他又找不到别的地方,所以就只好再等等。
这不上面的会议才开完,这林厂长就找上了他。
杜向东也与发林厂长握手,笑道:“怎么样,林厂长,我没说错吧?”
林厂长有些尴尬,盖因当初这个杜向志见他不同意承包,便让他去打听下,说以后经济肯定会放开,让他放心承包给他,不会有事。
他胆子小,又不认识什么人,没处打听就把人敷衍走了,却没想到这人说的果然没错,昨天上面传达了改革开放的发政策,他都有些傻眼了,随即就赶紧联系了这人。
他到是也不问发对方是从哪里得到这个消息的,左不过这人认识一些能接触到这些消息的人,倒是没想到他一个农家汉子还能认识这样的人。
不过这都跟他没关系,他就跟杜向东商量起了承包的事。
杜向东倒也没有之前被拒绝而难为人家,还是出了原来的价格,八千块承包费用,机器厂房就都归他三年使用,待到期还有优先承包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