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1981年7月7日早上起来,喜鹊就在窗台叫了个早。
杜向东起来在窗台喂了它点小米,待鸟吃完了,才把窗户关上。
他哼着歌去做早饭,“咱们老百姓啊,今儿个真高兴,真呀真高兴。”
先熬上绿豆汤,接着就开始摊绿豆面煎饼。平底锅上刷点油,一勺豆面倒锅里,手法娴熟的刮平,很快成了粮食的香味飘出来,薄薄的煎饼也成型了,卷上楼下早点铺子炸的又焦又脆的油条,再配上自己做的面酱、蒜蓉辣酱、酱豆腐,想配什么吃配什么吃。
罗树琴起床让两个儿子先去洗漱,到厨房就看到摆好的煎饼果子,她拿了四个碗在旁边锅里盛熬好的绿豆汤,边盛边说:“诶?你这唱了半天,唱的什么呀?”
杜向东就说:“嘿嘿,我也不知哪听来的,这不是今天你考试,我高兴嘛。媳妇你不知道,今天一早就有喜鹊在窗外叫,我觉得这次你一定能考上。”
罗树琴听了也非常高兴,但还是说道:“希望能考上。”
“妈妈一定能考上大学。”大宝和小宝洗漱完过来,纷纷也说起好话。
罗树琴一早上都很高兴。
一家子吃过早饭,杜向东就送媳妇去考试,不过考场离的有点远,这次两人就一人骑一辆车,车架上各载着一个孩子。
没办法,虽说前几天他们厂把那几个混混给抓了,但现在街上还是挺乱,现在家里没大人,他们可不放心把孩子自己放家一整天。
到了考场,场外已经有许多家长送孩子来考试了,不过这年头当了孩子爸妈的照样也有不少来参加高考的,所以像罗树琴这样拖家带口的也不少。
“你先带孩子回去吧,我考完自己就回去了。”罗树琴进去前说道。
七月的天,正是热的时候,太阳火辣辣的烤着众人,考场大门口也是没遮没挡的,罗树琴怕他们热着。
杜向东哪能不知道她想法,只道:“你进去考你的,不用管我们,我还能让太阳给热着。”
“妈妈,好好考,不用惦记我们。”大宝和小宝这时候也鼓励道。
罗树琴点点头,就一步三回头的进去了。
待看到媳妇身影消失,杜向东就带着两个儿子到了附近一家小饭铺。
是搭在考场对面一条胡同里搭的简易棚子的小饭铺,早晚卖些速食,像面条、馄饨、饺子烧饼之类的。
这是他提前过来观察发现有这么家新开的饭铺离的最近了,冲着胡同口往外看,抬头就能看到对面的考场的动静了。
这时候已经快过了早饭点了,也就有一个人在吃馄饨,杜向东看了看这里卖的东西,本来觉得早上吃过饭了也不饿,就一人买瓶饮料喝,可惜他这里只有吃的,居然没有饮料。
杜向东就只好要了一碗馄饨,让小哥儿俩分着吃,总不能啥也不买就坐人家地方吧,估计人家也不能让。
老板是个看上去快四十岁的中年汉子,一副憨厚样子,听说他们一大两小只要一碗馄饨,也一点没觉诧异,还给他们在碗里多加了点汤,顺道多拿了两个大碗,也没有说多余的话。
杜向东对这老板观感挺好,跟他道了谢。
小哥儿俩虽说早上也是吃的饱饱的出来,但半大小子的肚子,要说再塞点,还是能塞下的,是以俩小子吃的眉开眼笑,期间还是问杜向东吃不吃。
杜向东也就喝了口汤解渴,不过汤喝的慢悠悠,他知道这家铺子是全天开门的,所以也就不着急找别的地方,只是他边喝边就发现这家小饭铺生意似乎不咋地。
一是地理位置太偏了,胡同口也没竖块牌子什么的,人家要不是特地往胡同里看看,估计都找不着这地方。
二是这老板似乎是新手,做的吃的虽说诚意挺足,馄饨个顶个的又大馅又实,碗还大,但皮有点厚,汤味道也有点重。
这老板显然没怎么下过厨,也不怎么会做生了意。
不过杜向东显然也不打算指点江山,毕竟生意是自己的,他不自己琢磨,他教的了一时教不了一世。
可眼瞅着就快中午了,早上那桌吃馄饨的早走了,中午的客人一个也没有呢。
老板边唉声叹气,边开始做面条,不一会儿一个跟大小宝差不多大的小姑娘,从后门出来帮忙刷碗打地的干活,完事就端着老板弄的两碗面条进去了。
杜向东好奇一问才知道,铺子后头是老板家。
铺子老板原本在外打些零工、老娘在附近扫大街,媳妇没工作在家做家务带孩子,最近又有孕在身,在家待产。
本来勉强维持生活,可不幸一个月前老板老娘干活时不慎摔伤,医药费花掉不少,还没办法去干活了,媳妇生孩子又花光积蓄,现在家里不但有老娘要伺侯,媳妇也在坐月子,可以说是难上加难。
最后老板只得不出打零工,卖了家里一点东西,置办了些开铺子用的厨具和桌椅板凳等东西,做起了小生意。
老板叹了口气说:“原本是见我一个曾经的工友说最近小生意好做,我这没办法也就做起了这个,可做起来才发现,小生意也不好做,而且我这厨艺也就在家做个饭,出来卖东西还是有点想当然了。”
看着老板有些萧索的背影,杜向东终于生出了一些恻隐之心,起身状似不经意的走到老板附近,看他做面。
“你这面擀的不行呀,不得这样。”
“哎呀,你活面的时候就得......。”
“还有啊,你这个汤放调料也不能瞎放的。”
杜向东用一种十分欠揍的语气指点江山,任谁听了都觉得这人说话有些令人讨厌,可老板却越听越认真,因为他发现这人说的似乎正是他许多地方都做的不好,又不知怎么做的。
然后他就照着做起来,等做好一碗面,再抬头那父子三人已经走了,桌上放着一碗馄饨的钱。
老板两毛钱正愣神,一个客人走了进来。
“这还有家饭铺呀?有什么吃的?”客人说。
老板赶紧招呼着,“有面。”
老板将自己新做好的素面给客人看,客人点头。
杜向东所谓的‘指点’,只是他一些做面的小技巧,像这种小技巧在他这里还有很多,本来不想多事,显得自己怎么样似的,但看这老板人不错,又正在困境中,他觉得力所能及,能帮一点是一点。
选择用这种方式也是不想那老板有什么心理负担,他也不想把事情搞复杂。
出了小饭铺,正好考场的大门打开,考生成群结队的从里面走出来,杜向东在人挤人的画面里,一眼就锁定了自己媳妇,他赶紧带着两个儿子迎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