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第18章
“是,奴婢这就去跟花匠说。”王嬷嬷身后的一个小丫头转身下去。
“慢着,再多剪几只,一会儿去前面吃饭时,我要给娘亲送去。”
“是。”小丫头答应着,下去找花匠去了。
晚间,黛玉批了披风,身后的雪雁抱着青花瓷的花瓶,去了前面的上房见自己的母亲。
贾夫人刚打发走了几个回事的管家,正在踏上歪着养精神,却见烛光里女儿一身玫红披风带着一丝雨气进来,后面的丫头抱着青瓷花瓶,里面供着数只红玫瑰,一切都是那样的娇艳,娇艳的,让人忍不住心醉。
“玉儿,快过来。”贾夫人忙从榻上坐起来,将黛玉拉到怀里,“外边还下着雨,怎么不让他们撑着伞?”
“原撑着伞的,但因觉得这春雨清凉,便撤去了。娘亲,快看园子里新开的萨曼莎。”黛玉一边让丫头解下披风,露出了里面鹅黄色的上衣,艳紫色的绫群,烛光里更加娇艳欲滴。
“是嘛?这玫瑰的颜色红的可爱,既不是那样浓烈,却又鲜艳无比,到底是女儿国进贡的东西,花儿的个头也比别的玫瑰更大了许多。”贾夫人就这雪雁的手中,端详了一阵子玫瑰,又夸黛玉道:“到底是我儿孝心虔诚。几只玫瑰也想着为娘。”
“瞧娘亲说的,女儿不想着娘亲,还能想着谁去。”黛玉便撒娇的偎依在母亲的怀里,贾夫人亦抹着她发髻上的水汽,安心的笑了。
春去花谢,日子便犹如一片片残红,自衣褶间抖落,黯然飘入潺潺溪流之中,渐行渐远而踪迹全无。
衰草渐长,那草尖上的一抹寂寞霜意渐渐融化在秋日血红的初阳里。
小黛玉站在依然姹紫嫣红的花园里,看着那一株绯红色的悬崖菊重重压弯了枝叶,仿佛是一串沉沉的耳坠子,日久生尘而繁华依旧。
“姑娘,天冷了,不要在风地里站的太久。”王嬷嬷带着丫头,拿着一件水蓝色的白狐披风在身后为小黛玉披上,却见她脸上带着泪痕。
“姑娘,怎么又伤心了?”
“妈妈,你说,娘亲的病到底如何?刚才我侍奉她吃药,见娘亲咳嗽的更加厉害了。”黛玉眼睛里含着泪水,娘亲病亦发的重了,可父亲的公事忙的紧,依然无法在家里陪娘亲,刚才,分明看见娘亲鬓间有了丝丝白发,而自己才六岁,娘亲就要老了吗?
“姑娘莫要伤心,太太吉人天相,自然是没事的。姑娘若在这风地里伤心,再有个好歹,太太更加着急了,不但解不了太太的烦忧,反而更加苦恼,好姑娘,听妈妈的话,咱们还是回房去吧。”王嬷嬷一边揽着黛玉的肩膀,一边带着她回房里去了。
林如海难得早回来,退去外边的官衣,换了家常衣裳,坐在夫人的面前,心疼的看着她憔悴的容颜。
“老爷,今天倒是回来的早些,那边炉子上炖着参粥,叫丫头端来,老爷先用点。”贾夫人病恹恹的歪在软榻上,看着林如海苍老了许多的面孔,心中亦是感到一阵阵悲凉。世上最无情的东西,只怕就是这时光了。当年的英俊潇洒全然被岁月之河冲淡,夫君的额头上不知什么时候,亦有了浅浅的皱纹。
“夫人今天觉得怎样?吃了王太医的药,可觉得好些?”林如海不急着接丫头端来的参粥,反而回过身来,看着妻子消瘦苍白的面容,关切的问道。
“略好些,不过我这病,只怕是除不了根儿了,只盼着能多活几日,好跟你做个伴儿,玉儿还小,真的不想就这样离开你们。”贾夫人说着,又重重的咳嗽几声,林如海忙扶起她,替她垂着背,等他不咳嗽了,又替她抚摸着胸口,顺着不畅通的呼吸。
“你又胡思乱想了,这病也不是一天两天了,只怪夫人平日不知保养,依我说,家里的生意有什么要进?钱多钱少都是一样的一日三餐,何苦来,这样勒掯自己?打明儿起,那些事情都让管家们去做主吧,夫人只管安心养病,只怕几日就好了呢,依我说,这病全是累的。”林如海心疼夫人,便说着这样的话。
“这些道理我如何不知?没的我倒是成了钻进钱眼儿里的人啦?只是你不知道,咱们家如今的生意,却不是为了你我和玉儿的衣食,论理,咱们家的银子也够吃几辈子的了,可是那些生意上的家人是不能得,他们也还靠着生意吃饭,养家糊口,还有咱们家在姑苏修的那个慈善堂,里面也有多少无家可归的孩子等着钱粮来养活?这些老爷可是没想过的。”贾夫人平静了喘息,轻声说道。
“哎!夫人想以一己之力救天下苍生,这却是多么难啊?”林如海叹道。
“救不了天下苍生,救一个算一个吧,也算是为我们早逝的儿子,积一点阴德。”贾夫人一想起早夭的儿子,心里便酸痛不已,泪如雨下。
此时的小黛玉,正在午门外边驻足,初时因听见父母说话,便不好进去,站了一会儿,便听母亲提到了弟弟,父母哀愁不已,而自己想想幼时每每总和弟弟争这争那,到如今自己孤零零一个人,再也没了争吵,倒是后悔了很多,早知这样,当初弟弟要什么她都给他,岂不好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