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第14章
贾夫人回神,忙笑道:“正是呢,我也这样想呢。”贾夫人说着便将松仁给了黛玉,又叫奶妈子端了热茶给黛玉和一点。
黛玉便对雪雁道:“刚才水边坐着的那人,却有些可怜,你拿些果子和热茶给他送去。”
雪雁便笑道:“又不认识他,如何去搭话?”
林如海便问是谁,黛玉便实话实说了,林如海便叫一个婆子拿了两样点心并一个小小的紫砂自斟壶沏了热茶,给那黑衣少年送去。
那婆子便捧了一个盘子,跟着雪雁往那边水榭栏杆走去,却见那里果然坐着一个十二三岁模样的黑衣少年,正望着水面发呆。雪雁便上前说道:“哎,这位公子,我家老爷叫我们给你送些茶点来。”
黑衣少年皱着眉头扭头看时,却是刚才拉着那小姑娘走的一个丫头,便淡淡的说道:“多些你家老爷美意。请问你家老爷贵姓?”
“呵呵,我家老爷姓林,说实话,我家老爷也没见过公子,是我们家姑娘刚才见公子在这里孤单一人,似乎有些伤心之事,便叫奴才们跟您送一壶热茶来。”雪雁说着,便示意婆子将托盘放在一边的栏杆上,也不等那公子说什么,便转身走了。
黑衣公子看着雪雁和婆子离去的身影,淡淡一笑,摇摇头,拿起了自斟壶,喝了一口香茶,一股暖流慢慢的通过五脏六腑暖遍全身,他脸上冷漠的表情稍微缓和了一些。
黛玉便在亭子里,听林如海将这莲花桥的典故,待林如海讲完了,她又不信,只拉着贾夫人问道:“娘亲,爹爹说的话是真的吗?”
“呵呵,你问娘亲,娘亲亦是第一次到这扬州来,怎会知道?”贾夫人看着女儿可爱的笑脸,说道。
“我总觉得爹爹在杜撰嘛,我就没听说过这样的典故。”
“你书还是读的少嘛,自然是不知道的了。”林如海不以为然的看看黛玉,请了一个教书先生,却当真把黛玉当作男孩子来教,却把四书五经都列入了教课的范围,黛玉将来又不参加科举,倒是不比学那些东西。可雨村先生却有一番道理,做女子者,知道了这些大道理,将来相夫教子,自然也不会错的,林如海因忙于政务,自然便由他去了,如今黛玉很少看杂书了,却把林如海的话亦当作了杜撰。
“爹爹,我不要跟着先生读书嘛,他教的那些我都没兴趣。”黛玉听了父亲的话,顺便说出了自己心中的不满。
“玉儿,你不要这样,娘亲让你学针线活你亦不想学,如今爹爹给你请了先生读书,你又不愿读,将来可怎么样呢?”贾夫人忧心的看着女儿,一时想不出该怎样教导她才好。
“女儿要跟娘亲学。”黛玉皎洁的目光看着贾夫人,说出了自己心中的想法。
“你要跟你娘亲学什么?你娘亲博古通今,琴棋书画无所不通,诗词歌赋样样拿手,你若是不好好读书,可是连你娘亲的一半儿都比不上呢。”林如海一边吃着香脆榛子仁,一边笑道。
“我自然知道娘亲是个了不起的人,如今我要先学娘亲的琴棋书画,诗词歌赋,再学娘亲治家理事的本领,将来亦做一个堂堂正正的女子,绝不输给男人。”小黛玉认真的看着爹爹和娘亲,似乎是在宣示着自己的人生梦想,也似乎是在做着她的人生宣言。
“瞧瞧,咱们女儿如今长大了呢。”林如海看着夫人笑道。
“你要学琴棋书画,诗词歌赋亦不是难事,你从小读的书便杂,那些古人的诗词歌赋亦大部分都读过,联句亦算勉强,既然你要学,咱们索性今儿便学起来,你看看这外边的湖光山色,风景宜人,咱们何不各人就作一首诗?说出来,大家亦可互相点评,按照规矩做起诗来,咱们却论不得什么父女母女的,一律要按诗友的规矩来,玉儿若是觉得爹爹和娘亲的用词不恰当,自然也可以评说出来。”贾夫人看着自己的丈夫,微笑道。
“这个自然。”林如海亦微笑着看看黛玉。
“呵呵,娘亲这个规矩有趣。”黛玉第一次听说这样,自然觉得好玩,不过要说跟自己的父母论诗友,她却也不敢放肆。
于是贾夫人便定了七言绝句,不限韵,只凭各人发挥,林如海听了,知道夫人是故意故意放宽了条件,欲让女儿好好的做首诗,看看她到底怎样,亦好因材施教。于是便点头说好,自己撵着胡须,离了座,在窗子边上看向外边,只见湖上烟波浩渺,远山若隐若现,春日阴雨中的西湖,却亦是仪态万方。沉思片刻,便有了四句,轻声吟来:
清波渺渺雾气浓,翠柳青青桃色秀。
风雨孤雁停何处?莲花亭畔一抹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