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第220章
“皇上也曾说过治河,但如今当务之急,是要把四方边疆先巩固了,不然人家从外边打进来了,黄河再清,也没用啊。”
“说起打仗,我很服你,但你这话我就不服。你想想,暗香楼这件事情,不就是因为人家利用了咱们天朝人的弱点,一心只想着攘外,要我说,不安内,如何攘外?”
“这话很是。”水浛点头沉思,“原本我和皇上商议着,等海船造好了,就开始整顿我们的水师,然后结结实实的和东洋打一仗,也出一出这口恶气。”水浛说着,靠到黛玉身边,伸手将她揽过来,继续说道:“如今听你这话,我们倒要先把内部治理清楚了才好。”
“这个自然,皇上熟读诗书,怎么会不明白这个道理,一颗树,若是枝叶受些损伤,呵护好了,并无大碍,依然可以长成参天大树,但如果从树心里滥了,这棵树势必要死。”
“嗯,玉儿的话很有道理,看来我们要先澄清吏治,一并治理黄河,把我们内部的根基打的牢靠了,再去算这笔账。”水浛重重的点头。
“算账不算账的,也没什么要紧,反正你海船也正在造,水师也加紧训练,只要我们自己强大了,他东倭也好,北寇也好,自然不敢来犯。如今他们已经受了重创,只怕一时半会儿的也不敢有什么动作,趁此机会,还是劝皇上招纳治河人才,拟定治河方略才是大事。”黛玉靠在水浛的怀里,慢慢的闭上了眼睛。
“困了?咱们就睡吧。”水浛见黛玉没有了精神,忙将她扶起,二人一起上了床。
第二天雪还没有停,水浛那出游的提议只能搁浅。于是他也不出门,只在屋子里同黛玉闲聊,二人或者品茶,或者下棋,但谈来谈去,总是围绕着治水二字。
水浛在黛玉的提点下,心中思路自然渐渐明晰,一步步有了计划,于是晚饭后便动笔,直到上了三更,方给水溶写完了洋洋万字的奏折,将自己夫妻二人的意思条理清晰的表达出来,然后盖了印信封了黄匣子,六百里加急送往京城。
今年是江南江北素裹万里河山,京都也下雪了,而且雪更大,一天一夜,下了足足一尺多厚,水浛的奏折到了京城的时候,京城的大街上还可以看见片片积雪。
太极殿里九个铜鼎全都烧着旺旺的雪碳,水溶在后面的书房看奏折,内侍总管路友贤捧着黄匣子在门口跪下,回禀说英亲王六百里加急奏折到了。
水溶忙放下朱笔,抬头说道:“快呈上来。”
路友贤把黄匣子放到龙案上,水溶取了壁纸刀来,将漆封慢慢的割开,取出了里面的奏折,展开来细细的看着。
“好!”水溶尚未看完,便忍不住叫好,边上的路友贤见了,心中纳罕,皇上好像从未如此称赞过谁的奏折,不知这次英亲王写了什么,难道是宝藏找到了?
“恭喜皇上!”路友贤想到这里,便忙给水溶道喜。
“嗯?喜从何来?”水溶不解的抬起头。
“皇上叫好,莫不是那宝库的事情有了消息?所以奴才给皇上道喜。”
“哈哈……你个狗奴才!”水溶笑骂道,“你知道什么,英亲王字字真言,帮着朕把未来五年的治国方略写了个大概,朕这几天正愁这个呢,可巧就到了。哎!真是朕的好兄嫂。”
路友贤心中一乐,英亲王的奏折,皇上竟然连王妃也夸上了,但是这次他不敢吭声了,因为他跟着水溶的日子也不短了,自然明白水溶和英亲王妃的一番情意,虽然落花有意,流水无情,但皇上对王妃痴心不改,从原来的执着热烈转化成了今日的冰下清泉,默默无闻而已。
水溶当即便批复了英亲王的奏折,并召集了左右丞相和六部的尚书,又把奏折让他们传阅一遍,然后问道:“众卿以为英亲王的奏折和朕的批复如何?”
“皇上圣明。”几位大臣全都跪倒在地,对这水溶山呼万岁。
“那你们就把这份奏折多抄几份,给众位大臣们看看,然后你们六部和上书房再拟定我天朝未来五年之内,治水治河和澄清吏治的条陈,三日后交给朕看。”水溶看了看跪在地上的六个人,严肃的说道。
“遵旨!”众人叩头告退,下去合计着该怎么写着条陈之事。
“皇上,该翻牌子了。”路友贤在一边轻声的提醒了一句,然后躬身等着水溶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