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6章虾兵蟹将一
第446章虾兵蟹将一
王木头带着战士们再次来到张唐据点的外面,然而眼前的情景却让他不由傻了眼。张唐据点还是老样子,就连那探照灯都是跟上次一样,交叉设置。
跑楼上的哨兵仍然不敢露头,不过,跑楼的顶上,却明显多了几个观察孔,估计那些哨兵现在是通过观察孔来“放哨”了。
这些自然不会让王木头傻眼,让王木头傻眼的是,在探照灯交叉照射的暗影区里,多出两根木杆,竖在地上,而那木杆上面,则有一根横杆,在横杆的两端,各挂着一盏小灯在亮着。
于是,四盏小灯便将那些暗影区照的一点都不够雪亮,然而,王木头知道,就这点光亮却足以让炮楼上的哨兵看清楚那些暗影区的情形。
见此情形,王木头一脸黑线,如此一来,自己像上次那样,将这些“土火箭毒气弹”发送到据点里的营房那里,显然是无法做到了。
自己手里这个“土火箭毒气弹”,最大射程只有不到两百米,而伪军据点外面的“防守区域”,宽度超过了一百五十米,自己隐蔽的位置,距离据点的封锁沟就达到了将近两百米,因此,要将那些“土火箭毒气弹”发射到据点里营房区域,起码要向前运动一百米左右才行。
然而,向前运动一百米,将进入伪军据点的防守区域,那里,已经被那些伪军们将杂草灌木,甚至坑坑洼洼都铲除得干干净净,嫣然成为了一个大操场。
上次,自己的战士是利用那片暗影区,悄悄运动上去发射那个“土火箭毒气弹”的,可是现在,那暗影区多了几盏“不雪亮”的灯,显然,战士们只要向上运动就会被炮楼上面的岗哨发现。
那个区域可是无遮无掩,所以,一旦被炮楼上的哨兵发现,那么,那些战士就将置身于炮楼上面的火力网之下,这种情况下,别说发射“土火箭毒气弹”,就连独善其身都成为了不可能。
王木头见状气的大骂:“狗日的赖德功,有朝一日落到我手里,老子绝对让他变得亲娘都认不出他来。”
当然,王木头也知道,打嘴炮是解决不了任何问题的,自己必须想办法,排长那边还等着“活捉”鬼子的坦克呢。
可是,王木头想了半天,一时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只好决定先想办法打灭那几盏灯再说。
于是,他立刻组织了十来个神枪手,对据点两面的灯光开火。
“呯呯呯———”一阵枪声之后,所有人都汗颜不已。那些灯光,竟然仅仅只被打灭了一盏。
然而,枪声却惊动了炮楼里的伪军,一时间,炮楼上枪声大作,伪军们如临大敌,拼命地向外面倾泻子弹,密集的弹雨,虽然没有什么命中率,但是也让王木头等人无法抬头。
王木头无奈,之后下令让大家向后面撤一撤,进入安全地带再做打算。
那几个神枪手自然是无地自容:“班长,我们没有完成任务———”
王木头则摆摆手:“这个不怪你们。”他倒不是纯粹的安慰大家,实际上,对于今天这个打灯任务的难度,王木头心里还是有数的。
接受过射击训练的人都知道,在阳光下瞄准的时候,准星跟缺口上都会出现眩光,而且这个眩光,也会因为光线的强度,以及阳光的照射角度不同而有所不同。如何排除这种眩光的影响,则是射击训练中的一个颇有难度的科目。
同样,当面对强光目标射击的时候,也会产生眩光,而且这种眩光跟阳光下产生的眩光显然是不同的,由于这种情况很少遇到,因此在日常的训练中,独立排基本没有涉及到这一点,再加上目标位置在一百多米之外,所以,要求大家首发命中也的确是不可能的。
另外,由于是在夜间射击,射手们也根本无法掌握弹道,开枪后,子弹飞到哪里去了,谁也搞不清楚,所以校正弹道更是无法谈起。
再说了,就算是能够校正弹道,现场也没有时间,他们开枪之后,炮楼里的伪军就立刻开始了还击,首要目标就是循着枪声,对他们而来。所以射手们最多也就是开了两枪,便被炮楼里的火力压制住了,只好退了回去。
实际上,还有一个原因则是王木头他们不知道的,那个赖德功,不知道从哪里搞来几个汽车上用的灯泡,挂到了那木杆上。
那灯泡的特点就是个头小,形象的比喻,就是还没有核桃大,因此,一百多米外,打一个核桃大小的,而且还会产生眩光的目标,再加上大家使用的枪支也并非现代那种高精度的狙击枪,因此命中率用“呵呵”来形容也是意料之中。
那个唯一被打灭的灯泡,绝对属于侥幸,撞了一个大运,而且令所有人无语的是,这个大运事后都搞不清楚是谁撞上的。
因为瞄准那个灯泡的战士非常老实诚恳地说:“当时我确实瞄的是那个灯泡,可是开枪后,它没有熄灭啊,那个灯是过了一会才灭掉的,我这支枪的子弹好像不会飞的那么慢吧。”
对此,王木头更是一脸黑线,可是想了半天却也想不出什么好办法,于是便发了狠:“奶奶滴,老子还不信了,等那些伪军折腾完了,咱们架两挺机枪上去。”
半个时辰之后,据点的枪声停了下来,王木头带着几个战士,扛着两挺机枪摸了上去。
不过王木头知道,现在据点里的伪军都还没有睡着,肯定还在戒备,因此,便将机枪阵地设置的远了一点,并且做了必要的防护。
至于命中率,现在不管啦,反正用机枪打的是概率,而不是精度。
做好了准备,王木头说声打,两挺机枪便立刻开了火。
王木头估计的没错,据点里的伪军不但没有休息,而且还在警惕地戒备着,所以,这边机枪一响,炮楼上的弹雨也紧跟着倾泻过来。
害的两挺机枪连一个弹夹都没有打完,就立刻熄了火。而那些灯,却仍然在亮着,一点影响都没有。
再次撤下来的王木头气得直跺脚,他抓起一个铁皮喇叭筒,套在嘴上,对着炮楼大声骂了起来:“赖德功你个狗日的,信不信老子早晚要剥了你。”
然而得到的回复却是一阵枪声跟一串子弹。
王木头放下喇叭筒,无奈地摇摇头,一个战士凑上来对他说:“班长,咱们要不要再试试用冲锋枪?”
王木头也想不出什么好办法,只好死马当活马医,于是点点头:“好,等会就用冲锋枪,多上去几个人,不过去的人多了,要注意安全。”
又过了半个多时辰,据点里的伪军再次安生下来。然而伪营长赖德功却不敢睡觉,因为他知道,据点外的八路军肯定还没有离开。
那天,他“略施小计”,成功的甩掉了自己那个“狼来了”的帽子,并得到鬼子增援的承诺之后,自然是非常高兴。
不过他也知道,完全指望那些鬼子来“保护”自己也是靠不住的,况且,就算他们每次都来,可是自己准备的那些猪跟羊也经不住他们来几次啊,因此,出于“勤俭节约”的原则,自己也要想办法自保,尽量让那些鬼子少来两趟。
那些猪羊们能够省下来自己吃的话岂不是更好?说老实话,自己也好长时间没有尝到过荤腥了,现在,闻到那些猪粪味,都会让他联想得直流口水。恨不得立刻把那只猪炖了。
不过,想想还是自己的小命要紧,所以强忍住没有动手。
这天,一个伪军士兵捧着一个盒子跑来找他,说是在炮楼的一个角落发现一盒灯泡,他打开一看,认识,原来是一盒汽车上用的那种小灯泡。炮楼里的照明用的也都是这种。
他想了想,便也明白了这些灯泡的出处。
之前这个据点里是有一个鬼子小队驻守的,那些鬼子都住在炮楼里,而据点里的营房则驻扎保安团的一个营。
后来鬼子撤走了,对那一个营的保安团,鬼子也不放心,担心他们守不住据点,于是也将他们调离,从而换上了自己这支“主力部队”。
现在据点里的设施自然是那个时候遗留下来的。
鬼子们住在炮楼里,所以炮楼里的条件肯定要好过那些营房,最起码一点,那就是营房里面是没有电灯的,晚上照明只有煤油灯。
而炮楼里面就不同了,由于要点亮探照灯,所以据点里也有发电机,而且那些电发出来用不完也无法保存,因此就顺便照明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