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玉娘子悬壶照夜(结局)反…… - 全江湖都以为我下了情蛊 - 缥白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126章玉娘子悬壶照夜(结局)反……

第126章玉娘子悬壶照夜(结局)反……

城里近日皆多有江湖中人,大半与天机阁有些干系,街道的混乱,很快便被接管。

火被扑灭,伤者被擡走,死者被收敛。

喧闹的人潮在惊魂甫定后,渐渐散去,只留下一地狼藉,和空气中尚未散尽的血腥与焦糊味儿。

青归玉的哭声也渐渐止歇,只是还伏在沈镌声怀里,身子一抽一抽的,显然是耗尽了心神,脱了力。

陆归衍默然上前,将一件还算干净的外袍解下,披在了她身上。沈镌声擡眼看了他一下,没有作声,只是将怀里的人又抱紧了些。

“先就近歇息。”白衣青年声音有些沙哑,“这里,交给他们。”

三人找了个客栈,到得榻上,已是后半夜。

青归玉实在是累得狠了,倒头便睡,连梦都未曾做一个。

再醒来时,已是第二日黄昏。窗外夕阳正好,将整座渝州城都琢得宛如镂金雕玉一般。

街市上的喧嚣声,非但没有因昨夜的变故而减弱,反而更添了几分劫后余生的热闹。

她推开窗,便听见远处隐隐传来戏文的唱腔,咿咿呀呀,唱的是一出新编的戏。

说的是火烧连船引得江神震怒,欲降灾于渝州。危急关头,有一位自天而降的“玉娘子”,怜悯苍生,教百姓遍燃草灯,以药香驱散灾厄,终使阖城平安。

故事编得有鼻子有眼,合上了“燃灯禳灾”的说法,又添了几分神仙志怪的色彩,正合了大家喜欢听热闹的心思。

想来前些时日,这“玉娘子悬壶照夜”的话本,已经传唱起来。

青归玉听得哭笑不得,心里却也明白,这大约又是金声公子的手笔。以一桩神仙故事,将那场险些倾覆全城的灾祸,轻轻巧巧地抹了过去。

既安抚了人心,又将漕帮与各派的功劳,都藏在了这“玉娘子”的传说之下,免去了朝廷的猜忌。

她正出神,门被轻轻推开。

沈镌声端着一碗清粥走了进来,他换了身干净的玄衣,发冠束得整齐,脸上被夕阳一照,显出几分温润如玉的光泽。

他见她醒了,眼睛一亮,快步走到她床边,将粥碗放下,伸手便来探她的额头。

“醒了?”他轻声问,柔和平静,“可还有哪里不适?”

青归玉被他这副模样弄得有些不自在,偏过头躲开他的手,

“我没事。”她指了指窗外,“外头那戏,是你编的?”

沈镌声一愣,随即脸上一红,“渝州百姓,需得有个说法。神仙鬼怪,总比人心叵测要好接受些。”

他顿了顿,又低下头续道,

“那玉娘子,生得明眸善睐,医术通神,性子又好……就……与你似的。”

青归玉扶上额头。

“……我让他们照着你的模样编的。”

她就知道。

“走吧,”她下了榻,披上外袍,“出去看看。”

二人一前一后,走出了客栈。

陆归衍已在门口等着,他伤势未愈,脸色依旧苍白,但眼神却比从前多了些别的东西,像是卸下千斤重担后的澄澈。

三人并肩走在渝州城的长街上,周遭是熙攘的人群,璀璨的灯火,和那出被反复传唱的《玉娘子悬壶照夜》。

行至昨日被烧毁了半边的石桥,只见桥头已搭起了新的戏台,几个妆容精致的伶人,正对着满座的看客,唱着那句新编的词儿:“……幸有神女下凡尘,遍燃灯火照夜深。一缕药香驱邪祟,呀,呀,换我江山万年春。”

满堂喝彩,掌声雷动。

将她尴尬得将要厥了过去。

但陆归衍驻足听了片刻,忽然转过头,看向沈镌声。

沈镌声却像是知道他要说什么,先一步伸出手。

她一时不防,就这么被整个揽在他的怀里。

金声公子微微俯下身,眉眼偏在她耳侧,呼吸交缠,清冽的苦香,无孔不入地将她包裹。

“你看,”他瞥过去一眼,示意那戏台上的仙女,

“那是他们的玉娘子。”

“而我,”金声公子低下头,“是那个被你从寒潭地狱里,渡上岸的……唯一一个凡人。”

声音轻柔徘徊,却又清晰得足以让身旁的白衣剑客听见。

“……这是我的青姑娘。”

陆归衍盯着他,看看那件披在她肩上、属于自己的外袍,又看看沈镌声揽在她腰间的手。

毕竟没有说话,只是那双透彻清冷的眼睛里,有什么东西,如冰雪般,无声地消融。

许久,他才轻轻地叹了口气,解下腰间的无妄剑,连同剑穗上那枚,刻着冰溪洗脉诀窍要的暖玉琅玕,一并递到了青归玉面前。

“小师兄?”

将她惊得一愣。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