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世界如此复杂,你要内心强大》
克服内心的恐惧
克服恐惧强化心理素质
乌克兰通讯巨头韦特·皮克尔是有名的富翁,他有一个很大的缺陷,不能闻鱼腥味。原因是,贫寒时代的他,曾经在一个鱼行工作了很长一段时间,每天替人卖鱼、送鱼、加工鱼,每天都把自己弄得浑身鱼腥味;加上他不注意个人卫生,家里、路人都躲着他,只有猫喜欢接近他。
后来,经过努力的打拼,他成为通讯业巨头。
每次当他闻到鱼腥味时,就会想起自己的贫寒时代和鱼腥味给他带来的羞辱。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块伤疤,只要被触碰就会暴跳如雷!作为富豪亦是如此。
因此,他绝不让家里买生鱼,也绝不到卖鱼的地方去,甚至终身回避鱼这种动物。
看了这个事例,不知道你会作何感想?
韦特·皮克尔的行为是一种典型的恐惧心理。
恐惧,是一种人类及生物所具备的心理活动状态,是情绪的一种。恐惧是因为周围有不可预料,不可确定的因素而导致的无所适从的心理或生理的一种强烈反应,是只有人与生物才有的一种特有现象。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恐惧是一种企图摆脱、逃避某种情景而又无能为力的情绪体验,其本质是生理组织剧烈收缩。正常情况下,是收缩伸展成对交替运行,组织密度急剧增大,能量急剧释放的现象,其根本目标是生理现象消失,即死亡。
在生物学上,死亡是一种正常的生物学规律,生命本身就是一个从生到死的过程。在这一点上,无论你是高高在上的权力者还是基层的老百姓,无论你是穷奢极欲的亿万富豪还是一无所有的乞丐,在死亡这点上没有任何区别。在这一点上,大家是平等的,谁都没有凌驾于死亡之上的特权,死亡是绝对的平等主义。
在死亡面前,不同的人只是时间上的长短不同而已。比如,一个新出生的小生命,由于意外事故夭折,很不幸,他从出生到死亡的时间距离很短。同样,一个人由于生活方法比较科学,活到120岁,到最后自然死亡,他从出生到死亡的时间距离很长。
但对于有思维和精神的人来说,死亡却是一个很恐惧的问题。这不是死亡的过程让人恐惧,而是死亡这件事让人恐惧,它代表了绝对的虚无和沉寂。它是对一切可能性的终结,是不可穿透、不可理解、不可把握的黑暗。
死亡这件事充满不确定性,让人随时都可以想象它的降临。正因为如此,死亡恐惧成了人们一切恐惧情绪的源头,像影子一样在我们的精神中挥之不去。它是潜伏在我们身边的猎手,在死亡面前,我们像陷阱中的猎物一样,随时都可能有猎人出现,猎人的出现也就是死亡的前兆。
因此,死亡恐惧实际上扩散到我们生活的诸多领域中。比如,一个孩子被一只以前对他友好的小狗咬了,非常痛苦。他很可能体验到恐惧,并一直会对狗感觉到恐惧。他会非常害怕和狗接触,甚至害怕看到狗。
从人类的生理角度来分析,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了引起恐惧的基因,这种基因控制着大脑中一个与恐惧反应有关的区域的蛋白质分泌。这种基因名为癌蛋白18,高度集中于大脑中产生恐惧和焦虑的区域杏仁体。
研究人员报告说,他们通过对老鼠的基因进行了处理,让它们无法分泌癌蛋白18这种物质,结果他们发现这些老鼠就不能在面对恐惧时做出条件反射。
我们无法从生理的角度去克服死亡恐惧,只能通过我们能够实现的方式去克服这种死亡恐惧。
在日常生活中,一个人在面临死亡时的恐惧程度,决定了他内心强弱的程度。简单来说,一个人越怕死,感情就会更加非理性。他越怕死,心理就会越弱小。当然,不怕死并不意味着一个人心理强大。但只要不怕死,他在心理上才真正不可战胜。
举一个例子来说。
一个导致死亡百万人的天灾,让任何人都感觉到恐惧,但同时,你的牙齿也开始疼痛。如果牙齿的疼痛是可控的,在面对死亡百万人的天灾面前,你更恐惧哪一个?
一个人重视牙痛的程度远远超过死亡百万人的天灾。因为他关心的是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自己的牙痛问题才是真正让他恐惧的。死亡百万人的天灾即便是与他有关系,至少目前他还活着。
人对这个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充满着好奇,任何事情都想亲自参与,亲自尝试。但是,即使最疯狂的人,在面临死亡时,也不敢去体验死亡的滋味,因为它代表了最难忍受的精神痛苦,而且死亡恐惧带来的这种精神上的痛苦是不可逆的,一旦死了,就活不过来了。
当一个人处于绝望、极度抑郁的痛苦时,可能会想到用死亡去解决这种痛苦。因为绝望、极度抑郁带给人的是精神层面上的痛苦,死亡变成了一种解脱,一种精神上的解脱。
但当真正面临死亡时,则很难真正地实施,因为死亡过程的痛苦,比他要解脱的痛苦更可怕。这也是为什么有很多人在消极的情绪中,会想到死亡,却很少有人去用死亡解脱。而这些会想到用死亡去解脱痛苦的人,正是心理不够强大的人。
当然,如果仅仅是恐惧死亡带来的精神层面的痛苦,也就不那么可怕了。因为一个人快要死亡时,恐惧感一下子就消失了。尽管平时恐惧死亡,恐惧死亡干扰自己的生活。但问题就恰恰出现在这里,当一个人知道自己快要死亡时,内心的不确定性就消失了。也就是说,死亡已经是确定无疑的,内心的不确定性完全不存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