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世界如此复杂,你要内心强大》
你的内心是否足够强大?
人,需要一颗强大的心脏
美国著名畅销书作家希尔顿在《消失的地平线》中写了这段话:
他感到自己从来不曾如此幸福,即使在战争以前的岁月。他喜欢香格里拉独具的宁静平和的环境,它那种深刻而奇异的理念抚慰了他的心灵;他也喜欢这里的人们所具有的深沉的情感世界和细腻婉转的表达方式。经历和感受的一切让康维明白,在这里,粗鲁无礼之人绝不会享有别人的忠诚和信任,拐弯抹角也绝不应该被当做虚伪的表现;他欣赏人们言谈之中那种风范以及轻松随意的气氛,这不仅仅是出于一种习惯,更是一种成就……
主人公康维半生奔波忙碌,游走于嫉妒、恐惧、虚伪、迷茫、不安、自卑、抑郁、躁狂……这一系列消极的情绪中,康维逐渐变得弱智化,在关键时刻无法保持理性,无法冷静,只能匆忙应对,从而犯下一些愚蠢的错误……直到他找到香格里拉。
康维的感情游走于嫉妒、恐惧、虚伪、迷茫、不安、自卑、抑郁、躁狂的消极情绪中,这一切都因为康维的心理很弱小,这导致他的生存根基一直在动摇。生活的任何一次变动、残酷现实的每一次打击、他人的每一次伤害,都让康维感觉自己的心理世界风雨飘摇,在这种生活中,康维差点被吞没下去。
康维的这些消极情绪,嫉妒、恐惧、虚伪、迷茫、不安、自卑、抑郁、躁狂是不是时常伴随着我们,影响着我们的工作、生活?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这是因为我们没有能力去抵御外界对我们的心理操纵,甚至对外界对我们的心理操纵没有任何抵抗能力,比如,我们会被蚊子的嗡嗡声搅得心神不宁,我们会为一件棘手的工作焦虑不安,我们会为领导的一句批评而心灰意冷……
然而,这一切,都将会成为让我们事后觉得愚蠢并且后悔的错误。你是否意识到这一点?
不管你肯定抑或是否定,事实就在那里——你缺少一颗强大的内心。
这些犯的错误,不该成为事后让你反悔的原因,准确地说,根本不应该出现这样一件事——蚊子嗡嗡是在唱歌,你无法选择接受,完全可以忽略;工作棘手,焦虑不安只会暴露你的无能;领导的批评是“落后就要挨打”的警钟,他在提醒我们,我们可以做得更好,我们还可以提高。虽然不至于要为领导的批评唱赞歌,但也不至于因为批评乱了我们的心智……
面对困难,能笑出声来的人才能赢,才能走得更远。
美国著名的人际关系学大师、西方现代人际关系教育的奠基人戴尔·卡耐基说:“做人最重要的第一素质不是手段,而是有一颗强大的‘心脏’。”他说,人活着就是一场场跟合伙人、跟事业、跟生命的谈判,而谈判是双方相互妥协的艺术。这种妥协不是保守、不是消极,而是一种积极的进步。想实现这种妥协,需要手段,更需要一颗强大的内心去支撑这种手段。
这种相互妥协就是一条食物链,在这个链条中,你在心理上输了,你的手段就无法获得足够的支持力,手段便无从发挥。这个时候,你在食物链中就会处于劣势。当你失去赖以生存的手段时,你在世界中就输了。心理弱小者不仅难以避免自己被人在心理上吞噬,甚至有可能因为自己内心的弱小,而输掉整个人生。
一个人,分析起来,共有三种“心理”。
第一种心理是“动物性”。
人类的进化史已经证明,人是由动物进化而来,是由一种好斗心极强的动物进化而来的(最科学的一种说法,是说人是由古猿进化而来的)。进化的人类尽管已经与动物区别开来,但动物的劣根性还未完全消失。
人类为了生存,需要竞争,时而合作,时而分裂,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它至今还保存着动物的习惯——在饥饿的时候,会袭击、伤害,甚至是破坏赖以生存的环境。
第二种心理是“社会性”。
单纯地依靠“动物的好斗心”,人类难以长久存在,也许根本不能延续到现在。为了生存,他们需要收敛、摈弃一部分属于动物的劣根性,建立在一种“双赢”的感情基础上,组成社会,以驯化“动物的感情”,这样人类才能有秩序地生活,持续不断地存在。
第三种心理,是“个人性”。
这是属于人类的一种特殊的感情,属于心灵的产物,对外界环境比较敏感。由于每一个人的生活阅历不尽相同,“个人性”也有着很大的不同,但感情因素中的喜、怒、哀、乐,属于维持和控制情绪的关键所在。
一个健全的人,他的心理是由上述的三种“心理”组成的。这时的人类,有着某种动物的特性,比如狗的忠诚、狼的残忍,但也有必须改变原始感情的需要,以符合人类社会的道德标准,如,不能侵占别人财产,不能伤害别人性命,这样才能够得到社会的承认。
人类已经把“动物性”驯化得很好,知道在感情中不能受“动物性”的支配,能够严格地按照道德和约定俗成的标准表达人类的感情。但在人类的内心里,“个人性”却得到宣扬和支配。
在个人的心理进化中,一些负面情绪也随之出现,比如:烦躁心理就属于不可摆脱的一部分。
根据心理层面的理解,烦躁心理是人在某些情境下,情绪方面出现的低落、厌倦等消极状态,通常出现在以下几种比较典型的状态下:
1.长时间重复同一动作、行为,做同一种事情,会因为机械性重复,心理烦躁,表现在情绪上就是一种烦躁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