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未来的你,一定会感谢现在执着
有一万条苦闷的理由,也要有一颗快乐的心
活出快乐,拥有好的情绪
有人说,乐观,是漆黑的航海途中那闪亮的灯塔;乐观,是一望无际的沙漠中那片绿洲;乐观,是漫漫人生旅途中支撑你走下去的动力。只要拥有一颗乐观的心,就可以活出快乐,活出希望。
心理学家麦克斯说过,凡在逆境中打不垮的人,都是事业的成功者,也是最能保持乐观的人。如果一个人面对失败都能泰然处之,那么,成功必然是快乐、难忘的。人生短暂数十载,智者看透了这点,就活出了快乐,每天拥有好的情绪,让自己的生活阳光明媚,色彩斑斓。
山里有一个以砍柴为生的年轻人,诚实勤劳,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终于,经过艰辛的劳动,他有了一间可以遮风挡雨的房子。山里的邻居都为他高兴,笑呵呵地告诉他可以娶媳妇了,年轻人很是开心。
一天,年轻人挑着砍好的木柴到城里交货,当他傍晚回到家时,却发现房子起了火。虽然左邻右舍都来帮忙救火,但由于当时风势过大,还是没有办法将火扑灭,一群人只能静待一旁,眼睁睁地看着炽烈的火焰吞噬了整栋小屋。
当大火终于灭了的时候,大家同情地望着年轻人,一时不知该如何劝慰他。但是年轻人并没有号啕大哭,也没有目瞪口呆,他只是在大火熄灭的一瞬间,手持一根棍子冲进倒塌的屋里,不断地翻找着。围观的邻人以为他在翻找藏在屋里的珍贵宝物,就都好奇地在一旁注视着。过了半晌,年轻人终于兴奋地叫着:“找到了!找到了!”邻人纷纷上前一探究竟,才发现他手里捧着的是一片斧刀,并不是什么值钱的宝物。
但是年轻人异常兴奋地将木棍嵌进斧刀里,充满自信地说:“只要有这柄斧头,我就可以再建造一个更坚固耐用的家。”
曾经有两名穷困潦倒的瓦工,在炎炎烈日下辛苦地砌着一堵墙。一名路人走过,问他们:“你们在干什么?”第一位瓦工头也不抬,疲倦地说:“我们在砌砖。”第二位瓦工却对路人灿烂一笑,说:“我们在修建一座美丽的剧院。”
八年后,第一位瓦工仍然是一个瓦工,生活仍然颠沛流离,为人砌砖成为他全部的工作。而第二个瓦工却成了一个颇具实力的建筑师,富有且享有声誉。
为什么同是瓦工,他们的成就却有着如此巨大的差别?关键就在于心态。
从他们的回答中,我们就可以看到差别。第一个瓦工的话语中透着认命和悲观,他情绪低落,觉得砌墙很辛苦,所以,八年后,他还是一个瓦工。而第二个瓦工的心态却非常好,他不认为自己只是个低级的瓦工,而是把砌墙当成一种艺术。正因为他有一颗时刻快乐的心,所以能坦然地面对一切并不断激励自己,最终成为一个优秀的建筑师。
人和动物的最大区别就在于人有理智,人类可以控制自己的情绪。中医和心理学家都告诉我们,怒伤肝、忧伤肺,悲观的情绪容易使人衰老,所以要拥有一颗快乐的心和良好的情绪。
世界文豪托马斯·卡莱尔曾经遭遇这样一件事:他辛辛苦苦写的一部手稿被侍女当成废纸在生火煮饭时烧掉了。卡莱尔发现后顿时恼怒万分,但冷静后,他反而笑了。稿子反正也回不来了,为什么不去想解决问题的方法呢?于是,他开始静下心来,逐字逐句地回忆原文,并以更加出色的笔调与文采将书重新写完。
结果你可能已经猜到了。没错!这本被侍女烧掉,又被托马斯重新回忆、润色的手稿就是当时名噪法国乃至全世界的《法国大革命》,一部跨越时代的巨著。
可以说,成功的人往往都保持了乐观的心态,凡事都往好的一面看。然而,很多人在经历一两次小小的挫折时,就习惯于将其归咎于别人给予自己的不公,埋怨责备,久而久之,就会被这种消沉击垮,导致缺乏信心,生活一落千丈,当然,也就毫无乐观可言了。
对每个人而言,都要微笑着面对失败,不要抱怨生活给予你太多的磨难,不要只看狭小的一面,要放眼世界,乐观些,不计较小小的挫折,即使挫折的次数再多,也要永不言败,微笑着面对。
可以说,一个人只要有了乐观思考的习惯和控制自我的能力,便有了克服所有艰难而获取成功的信心。做自己情绪的主人,就要活得快乐,活得开心,只有这样,才可以用百倍的精力去迎接生活中的每一次挑战,顺利征服一道道关口。
你无法改变环境,但可以改变心境
普希金说:“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忧郁,不要愤慨;不顺心时暂且忍耐。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到来。”的确,我们无法改变天气,无法改变环境,也无法左右他人的思想。但是,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的心境。
苏格拉底拿着一个苹果对学生们说:“请大家闻闻空气中的味道。”一位学生很快便举手说“有苹果的味道”。苏格拉底走下讲台,举着苹果慢慢地从每位学生身旁走过,并要求大家仔细地闻一闻,然后苏格拉底重新回到讲台上,问:“空气中有什么味道?”大家异口同声地说:“空气中有苹果的味道!”苏格拉底摇摇头,然后向大家宣布:他手里拿的那只苹果是假的。
这就是心理暗示的力量。从心理机制上讲,心理暗示是一种被主观意愿肯定的假设,它可以影响我们的判断,左右我们的心情。
1968年,罗森塔尔和福德两位美国心理学家来到一所小学,准备验证他们的“聪明鼠和笨拙鼠”的实验理论是否成立。他们从一至六年级中各选三个班,在这些学生中进行了一次“发展测验”。“测试”结束后,他们随机点出几个学生,以赞美的口吻称赞他们智商很高,以后将有更出色的发展,并通知了相关老师。
一年后,两位心理学家再次来到这所学校进行复试,结果名单上的学生的成绩有了显著进步,而且性格更为开朗,求知欲望更强,敢于发表意见,与老师的关系也特别融洽。这就是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或“皮格马利翁效应”,也有人称之为“期待效应”。
“罗森塔尔效应”告诉我们,积极的心理暗示可以更大限度地挖掘人的潜能,让一个普通的人出落成优秀的人。而消极的心理暗示则让人悲观、自卑,让一个普通的人更加平庸,甚至更加落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