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别在该奋斗的时候选择安逸》(1)
无论你有怎样的文凭,都需要时时充电
不断学习,就能不断升级
成功需要不断升级,只有不断升级,才能不断获得成功。那么,我们该怎样去不断升级呢?那就是不断学习,用知识武装头脑。
中国有句古语,叫“书中自有黄金屋”。虽然时代背景发生了变化,但这句古话到现在也没有错,因为勤奋学习终究会有回报。
史蒂芬·斯皮尔博格在36岁时就成为世界知名的制片人,在电影史上十大卖座的影片中,他个人囊括四部。那么,他是怎样取得这么出色的成绩的呢?
17岁那年的某天下午,他参观了环球制片厂,从此改变了他的一生。他先是偷偷地观看了一场实际电影的拍摄,再与剪辑部的经理谈了一个小时,然后就结束了参观。
对许多人而言,故事或许便到此为止了,但斯皮尔博格可不一样,他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了。从那次参观中,他就知道了自己的目标,同时也知道了他实现目标的唯一方法就是不断学习。
第二天,他穿了套西装,提起他老爸的公文包,里面塞了一块三明治,再次来到拍摄现场,假装是那里的工作人员。当天他故意避开了大门守卫,找到一辆废弃的手拖车,用一个个塑胶字母在车门上拼成“史蒂芬·斯皮尔博格”、“导演”等字样。然后,他利用整个夏天去认识各位导演、编剧、剪辑,终日流连于他梦寐以求的世界里,从与别人的交谈中学习、观察并萌发出越来越多关于电影制作的灵感来。同时他还通过书籍、观摩影片等各种方式学习电影知识。
终于,在他二十岁那年,他成为一名正式的电影工作者。他在环球制片厂放映了一部他拍的不错的片子,因而签订了一纸7年的合同,导演了一部电视连续剧,终于实现了梦想。
从斯皮尔博格的成功之路中我们可以看出,一旦你定下所追求的目标后,首要的就是善于学习,通过不断升级为自己铺就成功的道路。
但是,在学校里学习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因为知识在不断更新,尤其在信息时代。西点军校前任校长米尔斯曾说:“每个人所受教育的精华部分,就是他自己教给自己的东西。”学校里获取的教育仅仅是一个开端,其价值主要在于训练思维并使其适应以后的学习和应用。
作为“全球第一女ceo”,卡莉·菲奥莉娜女士不管出现在什么场合,她的金色短发、美丽容貌、红色套装以及自信而乐观的微笑都叫每个人着迷。而让人倾倒的,绝不仅仅是她的女性魅力,更是她作为一个权势女人所表现出来的坚强、果断和魄力。很多人都想知道从秘书工作开始了职业生涯的她是如何提升自我价值,一步步走向成功,并最终从男性主宰的权力世界中脱颖而出的。
卡莉·菲奥莉娜并不是搞技术出身,但为什么有能力管理这么多技术人才?卡莉说首先因为她一直在技术公司工作,知道技术是什么,对技术有宏观的了解,同时也了解领导力和管理方面的东西。换句话说,她知道自己懂什么,同样也知道自己不懂什么。所以她的一个很大贡献就是,虽然她不理解如何利用技术制造产品,但她知道怎么使用技术。对于自己不懂的知识,她就不断学习。
卡莉认为,不断学习是一个ceo成功的最基本要素。在hp,不只是卡莉需要在工作中不断学习,整个hp都有鼓励员工学习的机制。每过一段时间,大家就会坐在一起,相互交流,了解对方和整个公司的动态,了解业界的新动向。这些能够保证大家紧跟时代步伐、在工作中不断自我更新。
从卡莉的经历中可以看出,很少有人能具备与生俱来的成功素质,真正成功的人都是在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不断学习从而为成功作好铺垫的。因此,要想在未来的日子里有所收获,就要不断学习,锻炼自己的学习力,不断升级自己。
不断地学习,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就
日新月异的社会让大家对新事物应接不暇。要应对千变万化的世界,必须努力做到活到老、学到老,要有终生学习的态度。风华正茂的年轻人,正处于学习的黄金时期。可是很多年轻人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优势,浪费了大好的青春。
殊不知,一个人如果不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很快就会进入所谓的“知识半衰期”。据统计,当今世界九成以上的知识是近三十年产生的,知识半衰期只有五至七年。现代社会的知识寿命大为缩短,知识淘汰的速度正在逐渐加快,过去所学习的知识会很快过时。而且,人的能力就像蓄电池里的电一样,会随着时间而逐渐流失。人们的知识需要不断“加油”、“充电”,否则很快就会在现代社会中失去能量。
大导演斯蒂芬·斯皮尔伯格决定回到加州大学修完当年还没有修完的电影系学分。
1965年,斯蒂芬·斯皮尔伯格在加大电影系读二年级时拍了一部24分钟的短片,参加亚特兰大电影节。好莱坞的投资者看后,马上与他签约,斯皮尔伯格因此辍学,到好莱坞发展。事实证明这一步走得很对,如果他当年不把握机会,坚持要完成学业,他或许成不了大师。
但40年过去了,斯皮尔伯格虽然功成名就,但还是选择了回校学习。斯皮尔伯格回到大学,用假名重新注册插班,用假名考试交卷,只有几个教授知道他的真实身份。
知识是没有一本万利的。有人说,未来社会的竞争将逐渐从知识竞争转向学习能力的竞争。无论对于个人还是集体,学习都是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没有好学之心,个人就不能进步;没有好学的氛围,集体的发展也会停滞不前。如果你每天花一个小时的时间来学习你不知道的知识,那么在五年之后,你就会惊讶于它给你的生活带来的影响。
有一家小公司被一家德国跨国集团兼并后,公司新总裁宣布:公司不会随意裁员,但如果员工的德语太差,以致无法和其他员工交流,那么他很有可能被裁掉。公司将通过一次考试来检验他们的德语水平。
当其他的员工都拥向图书馆开始补习德语时,只有一位叫普莱尔的员工和往常一样,没有表现出紧张的神情。其他人认为他可能已经放弃这个职位了。但是当考试成绩公布后,普莱尔的成绩却是最高的。领导根据成绩外加上其他几项考核,决定任命普莱尔担任集团公司的大区总经理。
原来,普莱尔自从大学毕业来到这家公司后就发现,同别人相比,自己无论是在知识上还是在经验上都没有特别突出的地方。从那时起,他就开始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来实现自我提高。公司的工作虽然很忙,但是普莱尔每天都坚持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因为是在销售部工作,他看到公司有很多德国客户,但自己不懂德语,每次与客户的往来邮件与合同文本都要靠公司的翻译帮忙,翻译不在或兼顾不上的时候,自己的工作就要受影响。虽然公司没有明文规定要学德语,但普莱尔还是自觉地学起了德语。
他通过积极地学习,增加了自己的技能,也给自己带来了新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