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这一次,真是激怒他了。
周宜妃已经不问世事数月。
一是当时周家的事闹得太大,虽然景华琰金口玉言,保下了周宜妃和大皇子,但世人的口舌却也不能被禁锢。
周宜妃还算聪明,选择明哲保身,否则任何人看到她,都只能想到罪臣之后。
她的缄默和消失,才是最好的做法。
后来周家风波过去,边关战事和司务局贪墨大案积累在一起,所有人的视线从周宜妃身上挪开,她才慢慢重新出宫走动。
不过或许是冷清惯了,她再也不如以前那般乖张,反而沉默寡言,除非必要场合一概不出现。
就连后宫宫事她也置之不理,片叶不沾身。
这一句质问这样犀利,让在场众人皆是有些惊愕。
不是因为她质疑姜云冉,而是她质疑本身,都十分突兀。
姜云冉抬眸看向她,四目相对,姜云冉看到了她眼中的探究。
她的确心存疑虑。
姜云冉的目光下移,看到她手腕上挂着的那串蜜蜡。
上面有一个小巧的小金猪,瞧着有些格格不入。
那是大皇子的生肖。
为母则刚。
周宜妃或许不是个好人,但她一定是好母亲。
今日事针对到了新生皇嗣身上,这让周宜妃心中忐忑,之前压抑住的情绪展露出来,下意识质问。
她所担忧的,是有人对大皇子下手。
景华琰眉头紧蹙,明显表现出不悦神色,就连仁慧太后也叹了口气,对于今日的乱事,她显然心中不愉。
姜云冉没有去看旁人,她一瞬不瞬盯着周宜妃,语气坚定:“不是我。”
姜云冉重复了一遍:“这对我没有任何好处。”
她的语气和眼神一模一样的坚定。
周宜妃认真看向她,片刻后,她垂下眼眸。
“是我心急,”周宜妃道,“我同妹妹道歉。”
姜云冉摇了摇头:“都是关心端嫔和小殿下,我知晓的,不会往心里去。”
仁慧太后有些意外看向她,目光里依旧有着审视和怀念。
对于这种目光,姜云冉在她和皇贵太妃身上都曾经见过。
以前不知晓。
现在想来,怕是同姜家有关。
亦或者说,同她母亲有很大关系。
母亲并未说过早年的旧事,但姜云冉可以肯定,她十五岁之前都在玉京,十五岁生辰之后,不知为何回到了溧阳。
时过境迁,前尘已逝。
曾经那些故人都淹没在历史的尘埃里,随着岁月和风沙淡去身影。
姜云冉不知姜家究竟出了什么事,当年又是什么身份,是否与这些天潢贵胄扯上关系,但姜云冉可以肯定,在事情全部查清之前,她一个字都不能吐露。
无论对谁,包括景华琰。
万一家族曾犯谋逆大罪,她这个罪臣之后必然没有任何好下场。
谋逆事小,揭发事大。
姜云冉自幼经历了太多磨难,她读书学习,可不是科举当官,将来卖于帝王家。
努力提高自己,为的是被压迫时自己有反击能力。
更为了把所有的仇家都拉下马,让他们生不如死。
而现在,她终于把权柄握在手中,距离阮家覆灭也已经近在咫尺,她不想再生事端。
被仁慧太后这样瞧着,姜云冉面不改色,她满脸忧心,仿佛只为端嫔的未来担忧。
仁慧太后的目光停顿片刻,才收了回去。
她念了一声佛偈,才道:“秀姑,你可知晓吴端嫔中的是什么毒?”
苏秀姑摇了摇头:“是臣见识短浅,猜不到端嫔娘娘所中之毒,但这种毒一定非常稀少,以至于太医院都没能查出端倪。”
说到这里,殿阁中再度陷入寂静。
景华琰蹙眉深思,面色异常冷峻。
其余众人皆沉默,因不知要从何议论,便只能缄口不语。
就在这时,冬暖阁的房门再度打开。
孙医正擦着额头的汗,快步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