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章当场考核,当场录取,当场带走 - 黄金年代从1977开始 - 全金属弹壳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357章当场考核,当场录取,当场带走

第357章当场考核,当场录取,当场带走

县里安排的卡车带着来开会的基层干部们一路风驰电掣赶回公社。

各生产大队和生产队的干部顾不得去公社办公室里喝口水,立刻骑上各自自行车回到生产队,召集会计、文书、副队长乃至各小组长碰头,把市里招工、解决户口、月工资45块的消息像撒豆子一样噼里啪啦倒了出来。

消息如同平地惊雷,瞬间炸开了锅。

下河沿生产队的会议室里,烟雾缭绕,一群老烟枪抽着旱烟和烟斗烟袋锅议论,声音鼎沸,几乎掀翻了屋顶:

“我的老天爷,一个月给45块?还管户口?!”

“队长,这……这好事能轮上咱?”

“我听俺家二娃说,今年大学生要毕业了,报纸上也就给这样的条件咧,国家安排工作、给户口、给开45块钱,现在咱农民也能这样?”

下河沿的甄队长拍着桌子让大家安静,详细传达了钱进的要求:

四十到六十岁,手艺过硬,人品可靠,有二十年以上经验,能独立干活,愿意带徒弟,还要有大队推荐证明。

最后,他板着脸强调:“我们开会已经议定出一个名单来,先按照名单上去动员,不过有遗漏的好师傅,你们也可以举荐去试试。”

“现场考核,行的留下,不行的滚蛋。”

同时他还警告手下的干部:“名额有限,这事是市里钱指挥亲自把关,谁要是敢糊弄,送去的被退回来,丢的是咱大柳树公社的脸。”

“咱公社上头那几个领导啥脾气你们明白,都是火爆性子,谁让他们丢了脸,等着挨整吧。”

“所以都给我把眼睛擦亮了,把有真本事的老师傅推出来。”

散会后,各位干部像屁股着了火,赶紧在生产队里跑了起来。

相关消息像长了翅膀,迅速飞遍了田间地头、农家院落。

此时,老木匠甄开来正带着大儿子甄大郎在队部仓库里修一架破旧的木犁。

甄开来眼看就要奔着六十岁去了,干多了农活他背有点驼,但手上的功夫一点不含糊。

此时他眯着眼,用凿子仔细地剔着犁铧连接处的榫眼,细密的木屑簌簌落下。

另外他要孩子早,大儿子甄大郎今年已经四十了,身强力壮、膀大腰圆。

这会他在一旁用刨子刨着一根新换的犁辕,手臂肌肉贲张,大冷的天,汗水还是顺着古铜色的脖颈流下。

他们组长老栓风风火火地闯了进来,脸上带着抑制不住的兴奋:“开来叔,大郎!快,别他妈、别修了,天大的好事掉你们头上了!”

甄开来头也没抬,慢悠悠地说:“啥好事?天上掉馅饼了?”

“真掉馅饼了!”老栓凑到跟前,激动的手舞足蹈,“城里头——不是县城啊,是海滨市、是海滨城里要招工!”

“招老木匠、老瓦匠,给解决城市户口,吃商品粮,一个人月工资45块,听说还有奖金和福利品呢……”

“啪嗒!”

甄大郎手里的刨子掉在了地上。

他瞪大了眼睛问:“啥?一个人一个月给开45块钱?还、还解决海滨城里头的户口?组长,你逗俺爷俩玩呢?”

甄开来根本不信这话,手里的活还在继续:

“老栓,别拿我们爷俩开涮了。城里户口?那是咱泥腿子能想的?”

“千真万确!”老栓急得直跺脚,“队长亲口说的,市里来了个大领导,亲自来招人,名额有限,咱们队推荐了你们爷俩。”

“全队里谁不知道?你们爷俩手艺好,人品正,去了城里准能给咱生产队和公社争光,总之你们快去公社报道,晚了就没名额了。”

甄家爷俩确实干活踏实,但他家是祖传的死脑筋,根本不信这话。

听听,这是人话吗?

给市里头的户口,给一个人45元的工资,爷俩一个月能弄九十块?

一年下来光工资就给开一千块?

那攒十年不成万元户了?

谁能信啊!

要知道现在他们全公社还没有万元户呢!

老栓正说着,仓库门又被推开,一个精瘦黝黑、眼神机灵的汉子冲了进来。

这是甄开来的徒弟甄大鹰,他们都是下河沿生产队的乡亲,都是不出五服的亲戚:

“师父,师弟,听说了吗?公社招人去市里当工人,解决户口、给45块工资,刚才大队的文书去找我了,他是我同学,说这事妥当。”

他是跑过来的。

跑的气喘吁吁,脸上满是期待和焦急。

父子两人面面相觑,心里都打起了鼓。

这消息太诱人,也太像做梦了!

甄开来总算停下手里的活,他叼起烟袋锅问道:“哦,大队文书去找你了,那准没有假……”

“嗨,你们这爷俩!”老栓气的直拍大腿,“我说的就有假了?”

甄大郎慢吞吞的看了他一眼,说:“你这个人平日里就爱说笑话,俺爷俩不敢信你。”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