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3章有荤有素
人群中,此时朱庆馀走上前,站在宁北刚才的案几前,拿起笔写了起来。这朱郎君与新进进士章道正交情很好,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此时上来,自然也有文才。
朱郎君写的很快,简直一气呵成。
“很好啊,洋洋洒洒,浩然一气,朱郎君也不同非凡啊。”
这诗,宁北看了,感觉很不错啊。难得的是,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律诗难写,这是公认的。
“此诗为去年八月观大潮后,家中所做,不是新诗,宁郎君见笑了。”朱庆馀笑了笑坦诚说道。
“那也很好了。”
怎么也比自己强啊,宁北心想着。
这诗一出,果然在人群里也引起了反应。
“哎呀,看来今天我是无戏了。”一个人哀叹道。
“强中更有强中手啊,还好这看着不是新诗。”
大家都知道这诗不错,也是很快就被传进了楼。
等了片刻,就有人出来了。
“两位郎君,请共同入内。”此人走过来,对着宁北和朱郎君两人说道。
“宁郎君,请。”朱郎君先示意道。
“嗯,一起。”
两人并肩一起走进了望潮楼。
“果然,宁北进楼了。”周明章望着说道。
“那朱郎君也进楼了,虽不是新诗,但作的好,也是应当的。”
宁北朱庆馀二人进了楼,然后又在仆人指引下上了楼梯。
到了二楼,发现二楼人不少,十多个人,大致围成一圈,每人面前都有一个小案几。案几上摆放着餐具,有一些吃食,自然还有酒。
此时端坐在上席的就是刺史严使君,看服饰,旁边左右手几人都是官府中人。
楼内本来有不少谈话的声音,见到有人进来,就降低了声调,感觉一下子安静了。
“朱庆馀拜见严使君,见过各位。”朱郎君率先拱手作礼道。
“宁北拜见严使君,见过各位。”宁北跟着作礼。
“嗯,先坐。”刺史说了一句话,话语还算和气。
随即有仆人引导他二人在空的案几旁边坐下。
“你二人哪位是南夏来客?”严使君此时问道。
宁北立即站起来,回应道:“严使君,我是从南夏来的。”
接着说道:“今日本是慕钱塘江大潮之名而来,正巧遇到杭州诸位贤才在此观景赋诗,一时忍不住,冒昧之下,也作了一首,若有扰乱,还望见谅。也多谢严使君垂青,有幸得以来此。”
“嗯,你这诗颇为可观,就是字甚差了些,几不可入目,何以如此?”严使君面带疑惑地问道。
“严使君,我自幼在山中长大,跟随前辈学习修道,练功途中出过些许差错,以致右手经脉有损,影响到握笔写字。”宁北编了一个瞎话。
“原来如此,可惜了。”严使君点点头。“嗯,坐下说话。无须起身。”
“是。”宁北依言坐下。
“如今,南州府刺史是何人?”严使君一边问着,一边看着手里楼下刚送过来的诗作。
“回使君,是孟简孟公。”宁北回应道。
“哦,是孟公,他可是有大名气之人。”严使君又颔首,然后不再说话。
宁北趁机打量了一下在座的众人,除了一同进来的朱庆馀,看到了进士章道正,看到了施先辈,其他人都不认识了。但能进来者,在诗文上都是有一把刷子功夫的。
此时又有仆人端来酒菜,宁北桌上也放了一份。不错嘛,有荤有素,还有糕点。
稍等了一下,严使君看完了手中的诗作,直接放到了一边,大概不是很中意。
而后对等着结果的那人说道:“外面还未施展的良才想来无几了,稍后的,你先查看一番,若有佳者再拿上来。”
那人点点头,转身下楼去了。
无一错一首一发一内一容一在一6一9一书一吧一看!
“此前说到在座各位,皆是我杭州及附近州县俊才,今日既然来此,也是心有所求。
身家门荫在此就不谈了,若是王公贵族子弟,不会寻我,今日也不会来此。先前你等有些人已专程拜访于我,然而我还是令你等来此凭靠真才实学入此楼。
唯有真才实学者才能走科举进士这条路,唯有才华出众者才能就此有所成就。”
严使君一口气说了一通话,喝了一口茶,才接着又说道:“老夫当年也是如此过来的,想必今年的新科进士章道正对此会深有感触。”
章道正此时点点头,表示赞同。
“正因为科举进士之难,才需格外珍惜这贡士的名额,不得轻易荒废。必须将贡士名额交予才华最出众者。
尔等,有些人的才名我此前已听说过,诗作我也见过,因此,我以为还是有进士及第的期望和可能。
若是你等还有诗作,也可以择时转交予我阅览,出众者我也会仔细考虑。即使不能在我杭州入贡,也可以推荐到他州,多写几份荐书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