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1章笔墨器具 - 医道狂尊 - 掩埋记忆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医道狂尊 >

第571章笔墨器具

这墙上题诗不多,怕也是这个原因。写的好,叫遗珠,写的不好,叫制造垃圾,叫亵渎。

以后肯定还会源源不断有人来此观访,若写的不好,只会让后人觉得那写诗之人没有自知之明,大言不惭。

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皆笑而不语,虽然这次有带笔墨来,但是都没有举动。

“我来。”只听到有人此时出了一声。

宁北循声望去,竟然是张祜。

只见张祜他拿出随身携带的笔墨器具,调弄好之后,持笔墨走到屋壁前。

“此人是谁?”人群中有不认识他的人此时问道。

张祜是苏州来的,本地相识的人自然极少。

“此人姓张,单名祜字,字承吉,苏州人氏,颇有诗才。”有了解的人介绍了一句。

“苏州张氏,也是吴中四姓之一,莫非是出身于此。”有人猜测。

“不清楚,既然他敢题诗,想来不俗,且看他诗作。”

那边,张祜已经开始写画了。

孟简虽持节,南夏属浩然。

苏州张祜”

字不多,张祜洋洋洒洒,很快就写完了,收起笔墨,走了回来。

“大善。”此时有人出声赞叹。

一出手就知道有没有,不得不承认,张祜这诗写的很不错,书法也不赖,宁北看了之后也忍不住连连点头。

只是诗中提到孟刺史孟简时,直呼其名,似乎有点不太客气。当然也可能这时代的文化就是这样,文人风骨,不畏权贵。

众人看了之后,都是纷纷赞叹。

“承吉兄大才,所言极为恰当,孟南夏之名,确实只有浩然夫子方可以担当的起。孟简节度虽官场地位更高,也有诗作名气,但长久来看,终归还是无法与孟夫子相提并论。”

“甚是,此诗虽然寥寥几言,但足以流芳百年。”

“所谓蓬荜生辉,不外如是。”

孟浩然,在外经常也被称为孟南夏,是这时代的一种尊称。这时代的一种文化,姓后面带上地名。

说明这人在此地是首屈一指,至少活着的时候是独一无二的代表性人物,所谓人杰地灵是也。

这种尊称,不是谁都能担当的起的。

听到众人的共同赞誉,张祜之前阴晦的脸色终于开朗了一些,微笑着向众人点了点头。

“观此诗,察其才,承吉的诗才估计在苏州乃至江左一带也是数的上的。”

一直到出了这宅院,众人依旧在评论刚才的诗。

宁北此时也品出一点味来,这首诗格外强调才干和地位,估计这就是张祜此时心里的想法。

这首诗不仅是在写孟浩然,或许暗喻的也是张祜自己。

这样一推测,很可能张祜也是一个心有傲气的人,自持风流与才能,不甘于平凡。

可是不知为何,宁北穿越前却从来没有听说过这个人的名声。

只能说唐代有诗才的人太多了,将这样的人都埋没在历史风尘中。

离开了宅院,众人回到大路,接着往前走,几番曲折之后,前面山脚出现一座寺庙,这就是鹿门寺。

来之前,宁北就知道鹿门山这里有座寺庙,叫做鹿门寺,所以此时并不感到惊奇。

庙面积并不是太大,实际上这时代的寺庙普遍不算太大,跟香火旺盛程度有关。

后世见到的寺庙,往往占地十分广阔,一部分是后世历代逐步扩建的成果,还有一部分是工业时代的政府人工造景吸引游客的手笔。

鹿门寺是鹿门山的主要建筑,来鹿门山的人几乎必到鹿门寺。

宁北在外面等待的功夫,见到不少人进进出出,甚至不少人看起来像是外地来的,可见此地香火也还可以。

三月三,很多地方民间本来就有桃花节赶庙会的习俗,直到后世也依然如此。

等众人从庙里出来,队伍又扩大了,总有些人相互认识不是,不妨相伴而行。

然后大家一起去桃林看桃花。

这季节正是桃花盛开的时候,粉红色的桃花绽开,大片大片的,格外璨烂。

从闲谈中获知,这大片桃树林已经存在许多年了,似乎一直就存在这里,近似于野生,没有人专门管理。

无一错一首一发一内一容一在一6一9一书一吧一看!

等到桃子成熟的季节,还会有不少附近的人家来此摘桃子。

宁北四下走走,感觉这鹿门山比城南的砚山还要适合游览。

自然环境和人气达到了一个恰当的平衡,既不会感到繁闹,也不会感到过于冷清。

看完桃花,就有人开始陆陆续续散去。

宁北一直跟随着主流,到处游览,还登上了鹿门的最高峰,远眺汉江,以及隔江的砚山山脉。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