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1章技术入资 - 医道狂尊 - 掩埋记忆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医道狂尊 >

第541章技术入资

“那这工场究竟事先要投入多少,才能有收益产出?”“我粗略计划了一下,工场可以分为两期投入,第一期,用来买地,建房,买原材料等,雇佣人力,这第一期的投入较大;第二期等产品上市销售后,扩大生产。

这第二期,我们可以利用第一期销售的利润,追加的投入应该不会太多,甚至不需要再追加投资。”

“我预计,至少工场至少需要二十亩地,产品上市之前所有资金投资至少需要五百贯钱。分担一下,杜家大约需要承担三百五十贯。”

“嘶,三百五十贯。”任公咧了咧嘴,很是有些惊讶,眉头皱了起来,“张郎,这工场预计生产何物?投入竟然需要如此之多。

还有你以制造技术入资,就占去三分,未免太多,老夫直言,我以为不是很妥当。”

“至于生产何物,现在还需要保密,我认为前景是很好的。

这产品工艺技术绝对不简单,现在市面上绝对没有的,可以说是独一份。工场建立起来,这制造技术和工匠,就属于两家共有的。杜家也不会吃亏。”

宁北决定稍微试探一下,看杜家值不值得进一步合作,包括对他的重视度。

一旦产品上市,技术泄露或者说技术扩散的问题是避免不了的,前期直接用来当做资本投入,算是利益最大化。

“如果杜家信的过我,就一起合资。如果实在不放心,就算了。生意嘛,谈得来就谈,谈不来,也不勉强。这个完全不会影响我们之间现在的合作关系。”

现在不比以前,宁北已不是很急迫了。

“说实话,我也是最近才有这个想法,里面的细节问题,还需要仔细思量,若是你杜家同意,我会出个计划书,细节问题,我都会写进去,两家共同商议如何施行。”

“第一期就三百余贯,可不少,到底何时能盈利也存疑。此事我回去会说一说,先商讨一番,张郎你先耐心等一等后果。”

“没问题,你们讨论出什么结果,叫二郎直接告诉我就可以了。”

因为此事,所有人也没有心思再谈论其他,吃完饭,宁北早早地告辞了,只等杜家商议的最终结果。

建立新工厂,的确是宁北最近才拿定的念头,现在的那个工厂空间确实有些小了。

之前规划的时候没有想做大,只是想先进入制造业,所以搞的很杂。但是最近心思有了点变化。

现在的工场受限于场地空间,适合当做研究所,专门搞新制造工艺的开发,等产品定型之后,完全可以放到另一个新工场进行制造。

搞研发的的这个工场,完全属于自己,有利于技术保密。

专业制造的工场可以合资,有利于分担风险。这种模式应该不错。

至于新的产品类型,宁北早已有了想法。

前期至少有两种产品可以生产,一个是压面机,一个是缝纫机。

压面机和缝纫机,现在中华楼那边家里就有,都是日常生活中很实用的工具,百姓买了绝对用的上。

这两样东西,后世的乡镇和农村地区非常常见,自己用也好,开门店也好,都是途径。这个时代市场绝对也不会差。

南夏地区,属于南北交界的地带,米面都吃,压面机可以大大节省做面条等面食的功夫。

当前这时代,还没有专门制作面条的机器,全靠擀面杖压成面皮,然后用刀切,效率可想而知。

缝纫机更不用说,后世某个年代的三大件之一,有人的地方就用的上,也是服装帽鞋等加工行业必不可少的工具。

这两种机器,之前工场都做过,家里已经在悄悄使用了,有初版的设计和制造经验。

到时候再仔细分析,稍微改良优化一下,更适合大规模生产。

两种机器结构都不是太复杂,不需要后世机器那么精良和复杂,属于简化版,但是耐用,也便于后期的维护。

宁北一边写着计划书,一边等待杜二郎给结果。

无论杜家是否同意合资,这个新工场是一定要建的。杜家不行,以后就去找其他熟人合资,只是相对风险会大一点。

工场规划是奔着长期去的,所以各方面要求都比较高,要留出以后发展和技术升级的空间。

比如工场旁边要有河流,便于以后采用水力,另外要方便大批量物资材料运输。

二十亩地的面积也是底线,如果有多的,自然更好。

无一错一首一发一内一容一在一6一9一书一吧一看!

王安远前些日子,又坐船南下卖东西去了,这是年前最后一趟,也是趁着天还没有真的冷起来。这一趟轻车熟路,行程和时间应该比较快。

十月十号,杜二郎来了。

“不行,最多只能五成的股份,一分不能再多了。”宁北坚定地拒绝道。

杜二郎刚才说,杜家需要占七成的份子,才会同意合资。

“若是只有五成,恐怕此事是不成了,毕竟还不晓得你究竟要做啥,于我杜家来说,风险太大。工场即使有收益,多久才能收回本钱,也是未知。”杜二郎叹了口气,说道。

“不成就不成,此事也只能这样了。说实话,你们杜家算是错过了一个好机会。”宁北说道,心里也有些遗憾,但不打算改变想法。

被宁北拒绝后,杜二郎却并没有立刻离开的打算。

“宁北,这里就你我两人,你透露个底,两年能不能回本。”杜二郎直接问道。

“两年回本应该是没有问题的,怎么,五成的方案,你能决定了?”

“五成,家里定然不成的。给的底线是六成,但我看你拒绝的如此干脆,六成也成不了。我倒是想到了另一个法子。”

“哦,什么方法?”

“五成就五成,我打算用我个人的名义参股,如何?”杜二郎直接说出他的想法。

“你个人参股?”宁北有点惊讶,质疑:“五成就是三百多贯,你个人有那么多现钱?”

别看杜二郎平时很潇洒,但他能动用的钱,大多都是家族里的,个人财务反而不是很多。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