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我李显穆有何罪? - 大明世家五百年 - 花非花月夜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203章我李显穆有何罪?

第203章我李显穆有何罪?

京中气氛很怪异。

作为如今大明新闻头条顶流,昨日李显穆回京后,很短时间内就传的到处都是。

他入宫觐见皇帝,之后由太子亲自送回临安公主府,虽然没说,但皇帝和太子都表达出了自己对李显穆的态度。

没人觉得意外。

因为抛开衍圣公这件事,李显穆这次在山东的所作所为,突出一个“大明忠臣”人设,尤其是在衍圣公府的那番话,早就传的沸沸扬扬,谁听了不说一句——“明达公真纯臣也,忠贞之心可昭日月”。

即便后面直接把衍圣公卖了,也不是为了私利,说到底还是为了皇帝,就这样的臣子,皇帝和太子保着他再正常不过。

可这件事不对。

这是一种非常让人从心理上、生理上会感到不适的行为,是倒反天罡、是道将不存、是道德沦丧。

如果衍圣公都能被抛弃的话,那儒门辛苦维护的儒门招牌,能够和皇帝分庭抗礼的招牌,岂不是成了个笑话?

失去了这个招牌,没了天道纲常,还有什么东西能约束皇帝?

这就是大多数弹劾李显穆的文人的内心想法,在大多数人看来,李显穆简直就是个罪大莫及的罪人。

可在李显穆看来,儒门一直以来的做法,也不过是个笑话罢了。

从董仲舒搞出天人感应试图限制皇权,结果却反对皇权釜底抽薪借助天人感应强化了皇权开始,一千五百年来,皇权不断向前,臣权步步后退。

从坐而论道,到站着听命,再到现在跪着听命。

上古时期,“臣”这个有奴仆的意思,到了现在,“臣”真的成了“君”的奴仆,皇帝视百官为奴仆,视天下为私产,视百姓为猪狗。

可以说每一次的挣扎都一败涂地!

就这垃圾东西还好意思拿出来,况且,衍圣公府和儒门的生存之道,和李氏的道路严重背离。

双方撕破脸是迟早的事情。

现在衍圣公露出这么大的一个破绽,李显穆不好好运营一下,简直对不起衍圣公这一死。

李显穆要参加两日后的大朝会,这条消息如同插上了翅膀,随风而洒落,尽入了有心人耳中。

和太子党走的比较近,在琢磨着要不要继续上书,毕竟太子旗帜鲜明的支持李显穆。

况且李显穆虽然和太子党若即若离,但好几次关键时刻都是他保住了太子。

其中最坚决的自然是当初在心理之争中败下阵来的那些人,他们的目的很简单,看样子弄死李显穆是没戏了,皇帝不想杀人,再怎么样也没用,可求其上得其中,对李显穆喊打喊杀才能废掉他。

其中还有许多浑水摸鱼的人,目标皆是废掉李显穆,毕竟李显穆太年轻,他若是一直在高位,日后必然会带起一支新的政治势力,重新划定现在的政治版图。

当然,有反对的就有支持的,李显穆入仕以来,从来都不缺乏支持者,尤其是那些心中怀有远大抱负的年轻人,李显穆就是他们的偶像,每个人都幻想过自己也如同李显穆那样,立下大功而后飞速升迁,执政天下。

经过永乐十二年、永乐十五年两届有心学参与的科举,民间学心学的士子越来越多,这些人对衍圣公的看法,自然和理学不同。

这些人的力量如今已经不容小觑,只不过在朝廷中还没有彰显出来,若是再过十年到十五年,朝廷中的政治势力也会为之一变。

这正是许多老牌派系所为之忌惮的。

在这种怪异的氛围中,所有人都知道,大朝会上绝对不会平静,磨刀霍霍向李显穆,这将是一场围猎。

他们相信李显穆不会束手就擒,否则也不会堂而皇之的出现在大朝会上,但这次他们不相信李显穆还能躲得过去。

毕竟皇帝是决然不敢亲自下场偏向李显穆这一边的!

李显穆将在大朝会上孤军奋战,而他所面对的,将是儒门的千军万马!

……

东方天际泛起鱼肚白,而后跃起一道金,如同流水般晕散开,染满了天空挂角。

皇宫建筑顶上的琉璃瓦在跃金之晨光照耀着,金碧辉煌灿烂夺目,折射到朱红的宫墙之上,真红中夹杂着斑斑金点,当真是彩绣辉煌,贵气至极,不复皇家圣地的景象。

宫中百官如流水般按列穿行,或紫袍、或朱衣,飞禽各秀,走兽张牙,站在大明顶端的一群衣冠禽兽,列次踏入了奉天殿中。

作为正二品大员,李显穆自然列在文官一列的最前面,仅次于六部尚书和左都御史,纵然在队列中,也时时有人扫过,他面不改色,好似根本没有察觉到这些目光一样。

即便是官职低微的小官,也知道今日的奉天殿上,怕是要发生什么大事,毕竟这朝中的官吏,无论是出自本心还是无奈,大多数都递上过弹劾李显穆的奏章。

一道道礼制结束,三呼万岁后,大朝会正式开启,“有事启奏”方才说完,甚至就连往常的议事流程都不走了,立刻有御史跳了出来。

“启禀圣上,衍圣公因右都御史李显穆之过,而死于贼人之手,往日他不曾归京,一直推诿拖延,如今他就在殿上,再不能推诿,请陛下赐死李显穆,为衍圣公做主,为至圣先师做主啊。”

“圣上,臣附议。”    “衍圣公乃是圣人后裔,天不生夫子,万古如长夜,以至圣先师所做的贡献,如何厚待其后裔都不为过,可如今李显穆竟然使衍圣公死于贼人之手,实在难辞其咎,请陛下下旨,赐死李显穆,以使天下人服膺朝廷之公。”

在明知皇帝不会赐死李显穆的情况下,依旧要求赐死,这就是漫天要价,坐地还钱了。

殿中众人见状毫不意外,大多数人都保持了不动,准备先观察一下情况,看看李显穆如何应对。

李显穆依旧站的很稳,皇帝不点他的名字,他就不动。

在身后又有御史走出,朗声道:“启禀圣上,衍圣公死于贼人之手,固然可惜,可与明达公无关,战场之上,刀剑无眼,只能说贼人残暴,臣以为以此来怪罪明达公,甚为可笑。”

“圣上,臣等附议。”

又有几人走了出来,表示同样这般说法,可人数比起对面来,就少了太多了,在朝廷上的声势还颇为悬殊。

礼部尚书和李显穆交换了一下眼神,这是李显穆如今在朝中官位最显赫的盟友之一,但作为礼部尚书,关于衍圣公之事,他反而不太好开口。

朱棣又点了几个大臣,“尔等皆是朝廷重臣,以为如何呢?”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