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第九十四章终章三合一 - 我给秦始皇开直播答题 - 江南知微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94章第九十四章终章三合一

第94章第九十四章终章三合一

万历年间时空的朝廷,某些心怀鬼胎的大臣,闻言顿时虎躯一震,万历十年就死啦?张居正这害群之马,竟然没活到七老八十就死了?他效忠之人...不就是皇上吗,这是被皇上清算啦?太好了,这种损害天下同僚利益的巨奸之人,就该来个悲惨下场,以儆效尤!

【这个在张居正死后清算他的人,自然是万历皇帝朱翊钧..】

朱翊钧条件反射猛一下站起来,紧张地看向张居正,“先生!不是朕!那个人绝不会是朕...”

张居正走上前温和安抚道,“陛下勿要担心此事,无论将来...臣下场如何,这场改革,臣不能停下,请陛下一如既往支持臣,只有如此,才能救大明!”

朱翊钧含泪点点头,此时的他完全不能接受、也不能理解,将来的自己,为什么要背叛老师?

他的母后时常提醒他,放眼整个朝廷,他们母子真正靠得住的只有张居正,她相信张居正会忠心耿耿为她们、为大明着想,而在朱翊钧心中,也是这么认为的,那时他面临刚刚失去父皇的悲伤,登临帝位的惊慌——是张居正温和而坚定地守护安慰着他,陪他度过最茫然无措的日子...在他心中,张居正是良师,也是假想中的父辈。

【其实,张居正和朱翊钧的关系,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非常融洽的,幼年丧父的朱翊钧把这位长身玉立的股肱大臣,视为自己的长辈一样,发自内心的尊重和爱戴——夏天,他看到张居正讲书流汗,会赶紧吩咐宦官为他打扇;冬天,他担心张居正受寒,亲手为对方调制胡辣汤送给老师...而张居正也把朱翊钧视作半个亲子,日常不但传授他知识道理,还时时关心他的起居衣食...那么,这场双向奔赴的君臣之谊,为什么会变质呢?】(1)

【事情大约还要从万历七年说起,这时的朱翊钧已经十七岁了,再也不是当年那个、一心崇拜和依赖老师的孩子了,他迫切地想按照自己的意思来掌控朝政,哪怕他实际并没有管理的经验和智慧——而张居正,却完全没意识到这一点,在他心里,朱翊钧还是那个乖巧的、跟自己感情很好的孩子,还是那个事事需要自己为他把关的孩子...在双方意志逐渐南辕北辙的情况下,加上朝中有心人士若有若无的挑拨,一条他们都没察觉到的缝隙,渐渐蔓延扩大..】

朱元璋一把扔下棍子,仰头望着爬到殿梁上的朱棣,指着他气喘吁吁道,“朱老四,你看到了吧?他十七岁又咋啦,p都不会一破毛孩,长到十七岁就要翻天不成?”

抱着梁柱的燕王朱棣气咻咻道,“我今年也才十五岁,那个龟孙子的事与我何干?你一天到晚就想找机会揍我,天天就想揍我!”

朱元璋那个气啊,正想捡起砚台砸他,就见天幕画面中出现一箱箱银钱,他顿时眼睛一亮,蹬蹬蹬跑去凑近了看,

【朱翊钧的第一次真正试探,就从绕过张居正直接向户部下令、要求他们铸钱专供内库使用开始了,事情是这样的...原本,户部每年按份例送进宫中的银子是一百万两,但万历六年朱翊钧成亲时,户部太仓库为给帝后采办珠宝用品,添了二十万两进来..但此事过后,往年的一百万两,已经无法满足朱翊钧奢靡的花销,他屡次勒令户部尚书张学颜、以后每年都按一百二十万两送进宫中..】

【可他不知道,就连大婚这额外的二十万两,也是户部东挪西凑拼出来的,根本无法再年年多出二十万两供应宫廷..后来还是张居正主动揽过责任,上书劝谏,说改革虽然让朝廷富裕了些,但整个国库一年的总收入,才四百三十万两左右,然后把开支一项项列给他看,此事这才作罢...】

朱元璋这下彻底顾不上骂朱棣了,他心疼得要命!气冲冲走上殿阶,破口大骂,“朱翊钧,你这狗日的败家子!p事都还没为我大明做,就敢一年花老子国库一百二十万两银子...”

大臣们都快哭出来了,谁人不知皇上有三宝:皇后太子和金银财宝!谁敢打这三位的主意,那是真能把你皮给扒下来啊...眼下,他不会让大臣掏钱,凑个一百二十万两来赔他吧?

燕王朱棣嗖嗖顺着梁柱滑下来,冷笑道,“这点钱算啥?说来说去,我大明还是太穷了!没看宋朝那神棍,建个宫殿就上亿两白银么!依我看啊,咱们除了放开海禁、训练海军,还应该多搜罗徐福那种出海人才,再多造点大船,学宋朝拉点瓷器丝绸去卖,顺便再沿路抢一波回来,孟姑娘不是说了吗?后世那些国家,可没少抢我华夏之国,还不如先下手为强...”

朱元璋习惯性地正要劈头盖脸骂他,突然脑中飞快闪过一道精光,立马拍案而起,“这个主意好!朱老四,看不出你还有点脑子嘛!”

大臣们面面相觑,朱标走到朱棣身边,有些迟疑道,“可如今朝廷要打蒙元余党,又要除倭寇,从何来银钱造大船出海?再者,华夏自古乃礼仪之邦...”

朱元璋越想越美滋滋,他想过很多种富国的方案,就是从没想过,还可以出去直接抢...

于是挥挥手不在意道,“诶,多线作战怕什么?再说,江湖上以牙还牙是天经地义之事,既然后世那些狗东西欺负咱中原百姓,我们先帮后世报个仇,这叫什么抢?这不是以老祖宗的名义,给后世小小地讨个公道吗?至于这造船出海的费用,让我再想想...”

燕王朱棣道,“这有何难,直接找那些江南大户借不就成了?到时卖货的钱和抢回来的东西,朝廷跟他们三七分帐...但他们还要出点人,送来朝廷统一培训一下,到时带着家伙跟我们走...”

朱元璋看着说得神采飞扬的朱棣,突然觉得这老四,长得很顺眼嘛!

大臣们的意见也不一致,文臣担心出海会遇上妖怪,或是附近国家太穷了空手而归,徐达等武将却跃跃欲试——他们尝到了全国大面积种红薯的甜头,还想去抢更多粮食种植物回来,到时大明有了钱,想打谁不行?

朱标想了想,好像也有道理哈,不过他仔细想了想,“到时还是让人先出海一趟,画张海上舆图回来...”

朱元璋嘿嘿一笑,指着自己的脑袋道,“不必了,我那回看神画的故事记得很牢,那个樱花国的位置,你爹我闭着眼睛都找得到,这龟孙子有那么多金银矿藏...造船吧,第一个就它了!让老四去负责。”

燕王朱棣忙不叠脆生生道,“好!我这就去...”

话音未落,人已经跑没影了。

【但是,被后世评价为历史上最贪财的、也是个人小金库最丰厚的皇帝,万历只不过是表面听张居正的话,暗地里则偷偷命户部铸私钱...要知道,洪武年间一千文铜板可以换一两银子,到了嘉靖年间由于私钱泛滥,六七千文才能换到一两银子,通货膨胀十分严重..而眼下十七岁的万历,只在意自己能得到多少银子,他并不懂滥发私钱会给百姓和朝廷带来多大弊端...张居正知晓后,急忙上书劝谏,此事又暂时停了下来...可接着,万历又下令让江宁、临安等地增加织造布匹,多达七万三千匹,张居正只得再次上谏...】(3)

【当然,这样的事在万历执政的几十年里,时有发生,比如他后来找太仆寺支取银两,把来用于战时购买马匹的银子,悄悄挪用了...后来又把目光瞄准了光禄寺,以至于,后来有大臣直言上书,骂他贪财误国...总之,我们可以看到,成年后t的朱翊钧,自主意识开始萌芽,经常跟张居正唱反调——虽然,张居正暂时压制了他疯狂花钱的欲望,但当这样的事情、一而再再而三发生时,朱翊钧还会像以前那样,无条件信任和喜欢张居正吗?不会了,他只会觉得张居正夺走了本该属于他的权力,只会觉得张居正的存在很碍眼...】

永乐年间的朱棣狠狠瞪了朱高炽一眼,“看看你生的这些东西,到底是什么玩意!身为一国之君,连自家国库的钱都要贪,不像样!”

朱高炽也很委屈,转身揪着在一旁打瞌睡的少年朱瞻基,“看你生的好东西!”

朱翊钧急得都快哭出来了,红着眼眶看向老师,他又担心又委屈道,“先生,我真的没有,我真的不会这般贪财...”

张居正上前一步,安慰道,“陛下,臣信您,那个人..其实并不是您,请陛下勿要担心。”

朱翊钧仔仔细细打量着张居正的表情和眼神,见确实跟往常一样,老师并没有嫌弃自己,这才放下心来,勉强笑了笑。

【其实到了这时,身为跻身人臣之极的首辅,张居正必然也察觉出君主想独立掌权的愿望,也许他这些年确实太累了,也许他为了避祸,不想重蹈先前那些首辅的下场...不管出于什么原因,在万历八年三月,他接连上书乞骸辞官,希望能回乡安度晚年——但是,习惯有老师里里外外、帮他张罗一切朝政的朱翊钧,一再下旨,极力挽留不许他走,李太后更是下旨,让张居正辅佐儿子满三十年才能辞官...总之,在这样依然情深义重的君臣氛围中,张君正留了下来,在他生命的最后两年,他一边继续为国事操劳,一边应付与皇帝越来越多的分歧,直到两年后...】

张居正朝天幕看去,只见画面中出现瘦骨嶙峋躺在病榻的自己,而皇帝则流着泪坐在病榻前,抽泣道,“先生为国鞠躬尽瘁,居功至伟,乃大明当世孔明,朕无以为报,唯有好生为先生看顾儿孙罢了,呜呜呜...”

张居正艰难地吐出感激之言,“臣...多谢..陛下...”

画面外的张居正便是心智再坚韧,此刻也情不自禁动容了,他想到了自己年近七十的母亲、相伴二十余年的妻子、还有满堂儿孙子女,陛下待我如何我皆无怨言,但求陛下履行诺言,善待我的家人...

画面中,一场风光的葬礼和皇帝追赠的上柱国之衔、‘文忠’的谥号,无一不在彰显着君恩之盛...

直到画面一转,朱翊钧下令,抄了司礼监掌印太监冯保的家,并将他驱逐去南京...(2)

【要知道,冯保是跟张居正联手保朝堂安稳的盟友,朱翊钧在张居正死后第一时间收拾冯保,那些人精大臣,会猜不透皇帝在透露什么信号吗...】

朱元璋目瞪口呆看着画面:老子的才能你这龟孙子没学到,老子的翻脸无情你倒学到了,狗东西!

画面中,陕西道御史杨四知上书,洋洋洒洒写了张居正的十四条大罪,“陛下,张居正贪污腐败,党羽众多,背叛君主,祸国殃民,实在罪不可赦啊!”

朱翊钧叹了口气,“唉,虽然张居正有负先帝之托付,仗着摄政之权胡作非为,不思尽忠报国,但是,朕毕竟跟他君臣一场,他为大明操劳十载,虽无甚功劳,但苦劳还是有的,算了,朕就既往不咎了...”

可“宽容”的朱翊钧并没有如愿,几天后,各处御史官员对张居正义愤填膺的告状,如雪片般纷纷飞来,朱翊钧看完奏章,一脸悲痛,无可奈何道,“唉,怪朕识人不清,竟被奸恶小人蒙蔽多年,让吏部去查,看看张居正究竟还做了哪些恶事...”

画面外的张居正,双手不受控制地微微颤抖起来...

【在朱翊钧的默认和推波助澜下,张居正早已身败名裂,他从一个于社稷有大功的忠臣,变成了众人口中比王振之流还奸诈恶毒的小人,但皇帝并不想善罢甘休,万历十一年三月,他下令剥去张居正所有官衔和谥号,闻风识肉味的官员们,对张居正展开新一轮清算,有人说张居正贪污了大半个国库的钱财,他家光是银盆就有三百个,随便贿赂官员出手就是十万两黄金,比皇帝还阔绰...】

【最后,在各方势力的努力下,朱翊钧终于发出那道指令——抄家...】

画面中,接到命令的地方官员,把张家人全部赶到旧宅中,把门封起来等待朝廷派人前来...等朝廷的人开门查抄时,张家已经饿死十几个人,活着的人麻木地看着院中亲人的尸体...张家子孙被捆起来严刑拷打,最后,张居正长子不堪受辱,上吊自杀...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