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第七十六章初相见
第76章第七十六章初相见
系统飞快巡逻了一圈各朝各代,很满意他们的识趣,它高兴地收回周大旺干焦尸体上的九阳真火,对孟棠道,“效果很好,你先收收尾再继续盘点吧。”
“好。”
【好的,我很高兴看到各位积极的配合,希望解放女性的政策,你们尽快制定出来,我会每天检查一遍的....现在,让我们来盘点下一位千古奇女子吧....】
画面中,出现一群明媚鲜妍的少女,正在荷花池中游船泛舟,一位面颊微丰的少女取出一小坛酒,笑嘻嘻道,“这是我爹珍藏了十年的绍兴女儿红,你们要不要喝?”
很快,少女们个个喝得东倒西歪,嘻嘻哈哈醉醺醺躺在小船上,密密麻麻的荷叶如圆盘,悄悄掩盖着她们的行踪....
她们如此离经叛道之举,换了平时,那些迂腐的老夫子早跳脚起来了,可此时此刻,众人只需稍稍想一想、周大旺身上无缘无故起的火,再想一想他那不堪的尸身....就忍不住浑身颤抖发寒,孟姑娘平日虽好说话,但生起气来就能让人瞬间毙命,人力如何敢挑战神力?
那些素日号称‘宁可三年不吃肉,不可一日不骂女’的老夫子,此刻却纷纷扬起僵硬的笑脸,努力想让天上的仙人看清他们的‘忠诚’....
画面一转,一位美丽的明媚少女坐在窗前,提笔蘸墨写道,“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欧鹭....”(1)
重新坐回去与父亲对弈的李清照惊喜跑下去,指着天幕大喊,“爹,你看,这回天上的是我!我也成仙人盘点的千古奇女子啦哈哈....这是我前些时候写的呢...”
李格非亦是惊喜交加,女儿前些日子写这首词,曾引来汴京城中文人赞不绝口,如今又被仙人夸赞,真乃双喜临门,吾家有女初长成,样样更比男儿好!
他疾步走过来,声音抖激动得都有点变调了,“好,好啊!爹就说嘛,我们照儿自小就与众不同....”
这时,李迒兴冲冲跑进来嚷道,“阿姐,阿姐!仙人这回夸的人是你....”
对女儿和颜悦色的李格非,此时却瞪起了眼睛,“怎的一天到晚没点规矩,你喊这么大声,是想吓着你阿姐吗?一天天的,跟个野猴子似的,还不多跟你阿姐学着点!”
李迒哭笑不得地挠了挠头,我偏心的爹诶!我姐可比我更像野小子,她不但敢偷偷喝你的酒,还敢爬树掏鸟窝呢....
这时,李清照走过来揉了揉他的脑袋,“嘻嘻,迒哥儿是不是很替阿姐高兴?你放心,你优秀的阿姐会带你共同进步的,我从今天起,会监督你每日多写10篇大字....”
话音未落,她就眼睁睁看着李迒以快成一道残影的速度,哧溜跑得看不见了....
【她被后世称为‘千古第一才女’,她是宋朝婉约词派的代表人物,更是一颗点缀在华夏文学史上的璀璨明珠,她,就是李清照...当年,这首七句五仄韵的《如梦令》一出,便得到整个汴京文坛的争相追捧,要知道,宋朝文人地位凌驾于各朝之上,他们是相当自视甚高的,当一群宋朝文人肯放下身段、夸赞一名女子的才华,只能说这名女子确实才气斐然、令人惊叹....】(2)
李格非抚须骄傲笑起来,那是自然,世间哪个同龄男子比得上我的照儿?
【后世有人说美貌与智慧不可兼得,李清照文才那么好,一定长得很丑,但史书记载李格非‘俊警异甚’,也就是说他帅气得不得了,俗话说女儿肖父,能被一个帅气亲爹一直当宝贝爱护的女儿,会丑吗?再说,史书上那么多优秀的男子被记载为帅哥,凭什么到了有才华的女子这,她们就只能才华与美貌不可兼得了?】
又在暗暗羡慕别人家女儿的秦始皇摇摇头,这也叫丑?造谣的人该洗洗眼了。
百姓们指着面画悄悄道,“这明明就是天上的仙女呢,哪里丑了,真是的...”
李清照听完倒是觉得无所谓,皮囊是父母给的,美丑并不重要,做人最要紧的是开心就好...
【李清照固然比同时代很多女子更幸运,可她的成长经历也称不上一帆风顺,她的母亲王氏出身士族之家,父亲李格非以进士出身,名列苏轼门生,堪称书香门第之家,公元1084年,她诞生于齐州章丘老家....】
画面中,李格非在产房外小心翼翼接过襁褓中的宝贝女儿,兴奋不已,“我有孩子了,这是我的长女,我要好好给她起个名字....”
【关于李清照名字的来源,有人说李格非是采用了唐朝世人杨发、‘人动佳色,物含清照,若合璧之无瑕,比重轮而有耀’之意,也有人说是借鉴的唐朝诗人王维‘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之意....其实不管李格非借用了谁的诗句,我们都能看到一位父亲超越时代束缚、对女儿寄予包含自由快乐的殷殷爱意——】
【要知道,后世人根据墓志铭,考据宋朝很多士族女子的名字,发现是由父辈根据易经中的八卦、六十四卦或地支来起的,比如右丞相兼枢密使史嵩之的女儿叫史兑卿,资政殿大学士史岩的女儿,分别叫史巽卿、史孚卿,而理学家朱熹的女儿则叫朱巽、朱兑、朱巳....】
【而在《全宋文》的记载中,数百名士族女性的名字更是充满了女德意味,比如,太学博士沈松年之女叫沈德柔,太常寺曾巩的女儿分别叫曾德耀、曾德克、曾德操,其他比如‘淑、惠、顺’等名字也频繁出现....】
【诚然,这些名字也不是不好听,如果在一个男女平等的时代,想起什么名字都是自由的、美好的...可偏偏是在这样格外在意名字寓意的时代,在这样一个压迫女子的时代,这样的名字却司空见惯——无一不说明,无论这些男子多有才华,他们愿意为t儿子起一个好听又饱含寄托的名字,却吝于为女儿起一个别致好听的名字,已经被现实层层压迫的女子,还要一出生就被名字束缚,时刻提醒她们:要讲女德,要贤淑,要温顺....】
躲在花园树荫下掏蚂蚁窝的李迒,心头突然泛起一丝丝酸意,原来名字这么重要的吗?阿姐的名字有三个字又好听,我的只有两个字,怎么感觉爹给阿姐起的名字更用心捏....
不过转念又高兴起来,我阿姐可是被神仙都夸赞的奇女子呢,她名字本来就该比我的好听!
【在这样一个压抑女性的时代背景下,李格非能为女儿起‘清照’这样浪漫的名字,可见他的思想并不迂腐,这一点,从他后来纵容女儿博览群书、在邀请好友在家中小聚时、允许女儿出来向他们请教诗词,可以看出来,他是一位非常开明的父亲....】
少女李清照抿了抿嘴,轻轻拉着父亲的衣袖,声音有些哽咽,“我爹是世间最好的爹!”
宋朝那些官员有点方了,这...连给女儿起名字的事仙人也要管?都怪那个李格非,好端端的非要起什么‘李清照’,起个李顺德不好听吗!
不过暗暗在心头吐槽归吐槽,他们其实害怕自己后背上也突然起一把火,所以下定决心回头要翻翻书,为女儿重新起个好听的名字....
【这个一出生就被父母宠爱的女孩,却在幼年时期就失去了亲生母亲....李清照4岁时,李格非被调去汴京任职,无法照顾幼女,就把她托付给其兄长和父亲照料....6岁,李格非把她接去汴京生活,8岁,他续娶了状元王拱辰的孙女...按常理来说,寄人篱下、又生活在再婚家庭中的孩子,很容易自卑又懦弱敏感...】(3)
【可实际上,李清照的两位伯母对她很好,她的祖父告老还乡后,对这聪慧可爱的孙女亦非常喜欢,不但安排她和孙子们一起上学堂,还时常亲自教导她知识,这位李老爷子,师从北宋侠义大文豪韩琦,自有一股洒脱的豪气....从李清照诗词中恣意洒脱的少女时光,和她后来借住在李迒家的姐弟感情,说明她的童年和少女时代过得很快乐,家庭氛围开明而温馨....】
【更难得的是,她能写出婉约欢快的词调,也能写出豪情忧民的诗篇,在17岁那年,她写《浯溪中兴颂诗和张文潜二首》给张耒,总结安史之乱的教训,劝诫宋朝统治者应该以史为鉴,被当时和后世文人所夸赞....可见,少女时代的清照亦有凌云志,可惜她清楚地知道,在这个世道,女子再有才华、再心怀天下,也无半分入仕的可能....】
很多经常被父母虐待、克扣吃喝的农家女孩子,今日好不容易吃到爹娘满脸堆笑端来的炒鸡蛋、羊肉饼,她们边狼吞虎咽,边羡慕地看着画面中快乐荡秋千的少女,暗暗祈祷,神仙,我也想像李清照一样无忧无虑,请让我再多过几日这样的好日子吧!
画面中,荡累的李清照轻轻跳下秋千,整理着被汗水打湿的罗衫,忽然,李迒领着一年轻男子朝院中走来,她慌得来不及穿鞋,急忙往门口跑,却忍不住回首看去,见到那男子也正看着她,目露惊艳....
画面一转,情窦初开的李清照提笔写道,“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4)
李世民赞道,“小女儿情态于词中一览无余,妙哉!对了,大唐为何没人作词?”
天下许多地方的文人细细咂摸着这首词,暗暗赞叹又止不住悄悄心酸,凭什么一个女子比我们还有才气?不公平!
李格非看到这里疑惑道,“咦,这不是赵挺之的三子吗?为夫前几日赴赏文宴刚见过的....”
李清照看了一眼画面中俊秀的男子,却没什么异样的感觉,她现在满脑子想的都是女子不能入仕之事,如果神仙姐姐能让朝廷同意,让女子也入朝为官,该有多好,好期待啊....
另一边,赵挺之看着自家痴痴望着屏幕的儿子,不耐烦地伸手拍了他一下,“明诚,你何时去的李家?”
赵明诚这才回过神来,满脸通红道,“爹,我...我没去过。”
赵挺之瞥了一眼这向来担不上事的儿子,若有所思——眼下官家虽重用新党,但旧党势力根深蒂固,若哪日官家突然改弦易辙,要重启旧党之政,到时我恐会被牵连....
若能趁机与苏轼门生李格非搭上儿女亲家,岂非多了一条后路?反正明诚优柔寡断,半分比不上他两个兄长,也不指望他为我赵氏光宗耀祖了,把他舍出去联姻倒也不错....
这么想着,他又深深看了几眼这个儿子,赵明诚的脸更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