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砺
磨砺
十二月的寒风呼啸着掠过陵江中学的教学楼,高三(一)班的教室里却暖意融融。
期末考试即将来临,这是高三上学期的最后一次大考,也是检验第一轮复习成果的关键时刻。
“这道电磁学综合题……”江云舒的笔尖在草稿纸上快速移动,“需要同时考虑电场和磁场的相互作用。”
昭光从后面探过头来:“我记得陈教授上周讲过类似的例题。”
林淮叶递过自己的笔记本:“第37页有详细的解题步骤。”
我放下手中的英语词汇书,加入讨论:“这道题的关键在于确定带电粒子的运动轨迹。”
这样的场景在高三(一)班已经成为常态。
经过一个学期的磨合,我们不仅适应了高三的快节奏,更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教室后方的倒计时牌显示着“距离期末还有27天”,这个数字让每个人都绷紧了神经。
期末考试前一周,陈教授宣布了一个消息:“这次考试结束后,我们将根据成绩进行最后一次分班调整。”
教室里顿时一片寂静。虽然大家都知道高三还会根据成绩进行微调,但没想到这一天来得这么快。
“这意味着,”下课后,昭光压低声音说,“我们可能会被分开?”
林淮叶已经开始了数据分析:“根据往届情况,分班调整涉及的学生比例在10%左右。”
江云舒无奈的说:“我希望我们还能在一个班。”
蓝若初从文科班跑过来,听说这个消息后也皱起了眉头:“文科班也要调整,好紧张。”
那天晚上,我们学习到很晚。
不仅是出于对考试的重视,更因为每个人都隐隐担心,这可能是我们最后一次在同一间教室里并肩作战。
期末考试持续了三天。
每考完一科,我们都会聚在一起简单讨论,但很快又各自散开,准备下一场考试。
最后一门考试结束的铃声响起时,教室里异常安静。没有人欢呼,没有人雀跃,大家默默地收拾着文具,脸上写满了疲惫。
“结束了。”昭光长舒一口气,“感觉像是打了一场硬仗。”
林淮叶已经开始估算成绩:“数学最后一道题的第二问可能有问题……”
江云舒说:“我觉得发挥得还可以。”
我们并肩走出教学楼。
冬日的阳光稀薄而温暖,照在脸上有些发痒。操场上有低年级的学生在打雪仗,他们的欢笑声隔着冰冷的空气传来,显得那么遥远。
“还记得我们高一的时候吗?”昭光突然说,“也曾经这样在雪地里玩闹。”
蓝若初捡起一团雪,在手里捏着:“感觉像是上辈子的事。”
是啊,高三的生活让我们迅速成熟,却也让我们失去了很多简单的快乐。
成绩在考后第三天就公布了。我们早早来到学校,挤在公告栏前寻找自己的名字。
“太好了!”昭光第一个欢呼,“我们四个都还在一班!”
林淮叶推了推眼镜:“概率比预期高了5.3%。”
江云舒难得地露出灿烂的笑容:“真是太好了!”
蓝若初也从文科班那边跑过来报喜:“我也留在重点班了!”
这份喜悦让我们暂时忘记了疲惫。在那个寒冷的早晨,我们五个人在操场上一遍遍地奔跑,像孩子一样放声大笑,直到眼泪都流了出来。
然而欢乐是短暂的。下午的班会上,陈教授的话让我们再次陷入沉思:“恭喜留在重点班的同学,但请不要松懈。下学期将是最后的冲刺阶段,每一天都至关重要。”他的目光扫过全班,“同时,我也要为即将离开这个班级的同学送上祝福。无论在哪里,都要继续努力。”
班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有几个同学悄悄低下了头,我们知道,他们就是将要离开的人。
放学后,我们帮那些调班的同学收拾东西。
教室里弥漫着淡淡的伤感,虽然大家都强颜欢笑,但离别的愁绪依然挥之不去。
“下学期开始,我们就要进入第二轮复习了。”晚上,在昭光家的书房里,我翻看着新发的复习计划,“强度会更大。”
昭光揉了揉太阳xue:“感觉已经到极限了,还能怎么加大强度?”
林淮叶指着计划表:“每天要完成五套模拟题,每周一次综合测验。”
江云舒坚定的说:“我会努力的。”
蓝若初给我们每人递了一杯热牛奶:“别忘了适当放松。”
那个晚上,我们学习到很晚。窗外的雪静静地下着,书房里的灯光温暖而坚定。
我们都知道,这只是暴风雨前的宁静,下学期等待我们的将是更大的挑战。
睡前,我收到了一条短信。是父亲发来的:
「小影,无论结果如何,你都是爸爸的骄傲。」
简单的一句话,却让我的眼眶微微发热。这一年多来,父亲在默默地关注着我的成长,用他笨拙的方式表达着关爱。
关上灯,我看着窗外飘落的雪花,突然想起高一那个站在梧桐树下的自己。那时的我,怎么会想到今天会走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