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瘟病
齐国公还活着的消息,无疑是震撼到了芳华长公主。
这逆臣没死,如今再要率兵保家卫国?怎么听都让人无法相信。
芳华长公主艰难开口,“万一他中途叛变了,又反过来自立为王,与外敌勾结瓜分大召,该如何是好?”
江太傅揣着手,淡淡一笑。
“殿下,无人可用了,只能试试。何况,大召国破了,他沦落到哪里都是亡国贼,再难得他国皇室信任,只能落草为寇,相信齐国公能分得清轻重。”
芳华长公主心下迥然,“只是,就算他不通敌叛国,当真立下战功,又该如何封赏?封赏了他,岂不是向臣民证明,先帝当初是错的?”
江太傅无奈摇头,“殿下,走一步算一步吧,先保住大召的社稷,再去想以后的事。”
芳华长公主:“……”
于是,给乔家正名的诏书很快公之于众。
虽然也掀起了一场不小的风波,箫平笙又再次被狠狠弹劾了一波。
欺上瞒下,欺君之罪,桀骜难驯,心怀叵测等等一类言辞雪花一般往箫平笙身上砸,就连他甚至早有谋反之心,戏弄皇室,与齐国公里应外合等荒谬之论都冒出来了。
所谓虱子多了不痒,罪过多了不愁。
碍于战事紧迫,这个时候也实在不可能斩了箫平笙的头,还是得依仗他,不止得依仗他,还得依仗过去的逆臣齐国公。
可这样两个人来守国门,怎么看都怎么不可靠。
唉,朝中文武大臣的心啊,是每日战战兢兢,仿佛已经看到了大召国即将亡国的那日。
然而,这些不利言论,和众人异样的心思,对箫家没造成任何影响。
阳春三月,天气渐暖,午后日光温暖时,江幸玖开始抱着稳哥儿在廊下晒太阳。
稳哥儿如今满了百日,养的珠圆玉润小包子一般,十分玉雪可爱,还会跟人互动了。
得了闲,江幸玖还有心思请江昀翰来,给稳哥儿画几幅小象,攒着,等鹰隼送信回来,就将这些小象连著书信一起,送去给箫平笙。
日子一天天这么过着,起初她心里的担忧不宁,渐渐被稳哥儿成长中的一举一动,和纯真笑颜抹平,也就习惯了这样的日子。
依然会想念箫平笙,但已经不会忧思多虑。
心中坚信着,他会平安回来的。
他如何也舍不下这么可爱的稳哥儿,还有他的玖娘。
打的热火朝天,如火如荼的战事,是在五月底打破的僵局。
“天气渐热,边关之地最是贫瘠,战火起了这么久,死尸怕是理都理不清,会起瘟病也在所难免。”
箫平笙来家书时,是从不提战事的,故而前线有任何风吹草动传入帝都,江昀翰都是第一时间来知会江幸玖。
“瘟病……”
江幸玖黛眉紧蹙,看了看外头艳阳高照的天。
“这样热,瘟病还盛行?大楚军营若起瘟病,会不会传入陇南啊。”
江昀翰摇着折扇,捏了颗葡萄扔进嘴里,“大楚的军营与大齐连在一处,瘟病从何处起的,还说不清呢。不过,老三来信里,倒是不曾提过大召有受牵连。”
“不管怎么说,这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吧,好歹战事停了,三方军队现今都各自画地为牢,等候各国君主的旨意呢。”
江幸玖眼睫轻动,侧头看向廊下围栏上攀岩盛开的鸳鸯藤,缄默未语。
太傅府,鼎延院书房。
“如今在陇南率兵的,是镇国王苏刃i,虽然有齐国公领军出征,他只需呆在后方,可瘟病,可不管你是谁你在哪,长公主比谁都希望大楚和大齐即刻挂平战旗,好调镇国王回帝都。”
江逢时搁下茶盏,看向上座的江太傅。
“父亲,至今还没有北关的消息,是不是先联络箫平笙?”
江太傅面露沉凝,“他虽然人在北关,但对朝中和陇南的事态,也都尽在掌握,不用替他费心。”
从大燕突然攻袭北关的那日算起,至今已经快一年。
这一年来,箫平笙无论是潜回帝都,还是赶往陇南,又返回北关,这期间所有的决定都是他自己抉择的。
还从未出差错。
江太傅笑了笑,“这孩子,已然磨炼出来了,很多事,不需要我们替他担心。”
五月底时,大楚军营内的瘟病已经无法控制,故而,大楚是第一个撤兵的。
而大齐,原本是重农之国,长久的战事中,大齐女帝几乎将国内重仓的粮草都已消耗殆尽,据闻许多地方百姓,竟然已经到了食不果腹的地步。
民间怨声道载,各种斥骂女帝妇人短见,为私情不顾国难,不配为帝的骂声,逼得大齐不得不撤兵。
六月初一,是祺哥儿的生辰,江幸玖带着稳哥儿回江府过夜。
晚膳后,她留在四海院,陪江逢时夫妇说话。
“好在而今还是夏日,若是接下来的日子,举国之力好好务农,到秋收说不定能缓和一下,大齐的百姓们,也就不用在冬日里受苦。”
话落,她看向上座的江逢时。
“父亲,这样一来,三哥就快回府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