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阴差阳错,夜长梦多
烧完了东西,从内书房出来,明春和清夏已经将早膳摆在了桌上。
正用着膳,眉姑将稳哥儿抱了过来,箫平笙接了儿子抱在怀里。
稳哥儿是个闲不住的,搅和的箫平笙也没了心思用膳,干脆抱着儿子在院子里溜达。
等江幸玖用完了膳,父子俩早已经溜达出了院子,不知去向。
午后,箫莲箬和邢修远带着瑜哥儿回了娘家,箫平笙便和江幸玖带着稳哥儿一同去了泰竹院。
“今儿回来是知会你们一声儿,原先商量好要分府的,乔迁的日子定了,就在后日。府邸就在这两条巷子后头,离得近了,日后我回来更方便了。”
箫莲箬笑着通知几人喜讯,“到日子记得来帮忙。”
瞧她一脸笑意明媚的模样,便知分家的时候,应当也没吃多少亏,江幸玖会心一笑。
到了日子,箫家人去的很早,说是帮忙,活儿自然都是下头的人在干,箫夫人和箫莲箬指挥着,江幸玖便和箫平笙带着几个孩子在园子里玩儿,避免他们吱呀乱叫,瞧着更乱。
箫长安在将军府住的这半年,变化是极大的。
不止爱说话了,也不会怕见生人,最要紧的,是他的眼睛,在老孔大夫和小孔大夫的努力下,已经能看见东西,只是若离得太远,还是有些模糊。
起先他见到箫平笙,还会惧怕畏缩。
叔侄两个今日在凉亭里独自呆了会儿,从考较课业开始,渐渐的才熟络起来。
在邢修远和箫莲箬的新府邸用过晚膳,回到将军府已是入夜。
稳哥儿在马车上便睡得熟了,被眉姑抱了回去。
内室里,小夫妻依偎在矮榻上,低声悄语说着话。
“长安这孩子,虽是有些沉默寡言,但他属聪慧的,课业倒是学的不错。”
“嗯,听说他不止跟着夫子上课,休沐日也时常到兰亭院去请教怀先生,两人相处的倒是不错,母亲那边起先还不悦过,如今便也随着他去了。”
箫平笙不置可否地笑了笑,“小孩子,不必因着大人的缘故拘束他,他今日倒是没与我说起乔怀藏什么,却提到了祖母几句。”
江幸玖回头看他,“祖母见过长安了?”
箫平笙低嗯一声,浅浅一笑。
“他说曾祖母教导他扎马步,还拿树枝作剑,教他剑法。”
江幸玖月眸轻眨,轻声道。
“祖母如今清醒的时候多了,只是她身子骨不如从前硬朗,糊涂的时候,是个老顽童,清醒的时候,便冷漠些,也不怎么愿意见人的。”
箫平笙闻言默了默,低声开口。
“长安许多地方像大哥,大哥生前,祖母是最看重他的。”
说罢,他似是叹了口气,起身从榻上下来,捏了捏江幸玖的肩头。
“不早了,歇着吧。”
箫平笙这一借故休假,便一连半个月没上朝,也不去管那些言官还有没有像之前那样弹劾他。
直到宫里论功行赏的旨意颁布下来,圣上和芳华长公主力排众议,依然晋封了他“定国侯”的爵位,并允许世代承袭。
面对多么严峻的弹劾,芳华长公主始终不曾动摇。
一时间,箫平笙真正坐稳了,大召国“定海神针”的位子。
渐渐的,那些针对他的风声,也便消弭了。
十月初八,因国丧推迟了一年的婚约,终于如期履行,江昀翰迎娶了姚婉娴。
喜宴这日,除却一堆新人,最受人注目的,江家三郎,新晋的兵部尚书,江昀杰。
放眼帝都城,各大世族中未曾娶妻的适婚儿郎,最是位高权重前程似锦的,便是江昀杰了。
江夫人今日被各家夫人围着问东问西,江昀杰自己也没好过,但凡家中有适婚年龄妹妹的,那些同窗青年,也都极力向江昀杰推荐。
好在最后,他被王那混不吝给拽走了,只是离开时,神情依然阴郁难看。
箫平笙看在眼中,不由问身边的小娘子。
“江老三何时跟王如此相好了,倒是让王替他解了围。”
江幸玖掩着帕子笑,“就是之前,帮我挑拨王和秦家关系的时候。”
箫平笙眉梢轻挑,两瞬便想明白了其中的原委,继而笑的有几分幸灾乐祸。
“那王,这会儿该向他极力举荐海云郡主了。”
说到这个,江幸玖面上就浮现几分尴尬来。说到底,三哥还是为了帮他,才惹得这一身骚。
至于江昀杰是如何跟王说明白的,众人无从得知。
只是年关前,江幸玖突然从箫平笙嘴里,听说了自家三哥占了小孔大夫便宜的事。
她惊得箸子都掉到了地上,好险没咬着自个儿舌头。
“什么?为何?究竟怎么一回事?”
箫平笙倒是气定神闲,一副说闲话事不关己的姿态,从明春手里接过干净的银箸,搁在她碗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