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深秋时天气越发寒冷,温子衿望着案前摆放的案卷,提笔的被冻有些僵硬。
洪水虽未入靖洲城,可四周灾民蜂拥而至,因此极易造成bao乱。
因此温子衿特意召集衙门内官差,在城内巡逻,为的便是严防有心之徒闹事。
不过外头聚集越来越多的灾民,也是个棘手的问题。
朝廷派粮需要时间,而灾民们根本等不及,温子衿便在距离城外三里的一处设粥棚,将灾民尽量妥善安置。
可是灾民闻声而来,人数不减反而越来越多,这么多张口,就算靖洲城衙门库存再富裕,也撑不了多久。
温子衿发放告示招灾民新修水坝或建大粮仓用以储存朝堂发放的粮食。
“大人,朝堂可还没说什么时候才能到靖洲城啊。”一旁的老捕头为难的说。
“我知道。”此时能做的只有稳定民心,大粮仓只不过是幌子罢了。
至少人们会相信朝堂很快就会派粮的消息。
因此灾民大力的修水坝,建大粮仓,甚至在三里之外建造大片房屋。
温子衿亲身督工视察才发现这里俨然成了一个镇。
灾民每日的粮食并不多,两个馒头加一碗热粥。
“大人,粮食快不够了。”
老捕头压低着声音小声说。
“朝堂的赠粮大军还要多久才能来?”
老捕头叹了声道:“前几日派了人去省城打探消息,应该今日该回来了。”
只见一官兵骑着马从远处奔来,慌张的下马奔至这方说:“大人不好了!”
“回去再说。”温子衿看了看四周纷纷将目光探向这方的灾民。
一行人匆匆忙忙回都城,那官兵便是前阵子被无罪释放的李俊,面色苍白的说:“朝堂的粮食被灾民给抢了!”
温子衿捧着茶盏眉头紧皱道:“这个消息切记不能让别人知道。”
“是!”老捕头同李俊齐声应话。
夜幕落下时,温子衿乘轿回府,途径花楼时,方才察觉里头仍旧莺歌燕舞。
从里头出来的王老爷,便是靖洲城的四大米商之一,他们手里囤积大量的粮食。
在灾荒年代,粮食比黄金还要珍贵,所以他们宁可捐钱也会守住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