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8章摊牌 - 宣德大帝 - 半老夫子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宣德大帝 >

第448章摊牌

第448章摊牌

杨士奇也很无奈,朝廷这些官员到现在还认不清形式,一味的跟皇帝对抗,若是现在不把握住机会,在官制调整完毕之后,皇帝借着调整官制就能将这些人架空,到时候只剩下一个名义上的官职,还能做什么。“陛下!要不暂时先休会,臣回去与他们好好谈谈,让他们认清形势,抱残守缺终究伤害的是我大明的天下。”

朱瞻基想了想,说道:“可以,正好朕可以与武臣商议一下军队的问题!”

“谢陛下!”

杨士奇得到朱瞻基的许可之后,匆忙离开返回内阁。以最快的速度召集内阁与六部、都察院、大理寺等重要部门。

这个时间点,除了留守当值的,大部分都已经下值回家,为了能够保证众朝臣能够在宫门落锁之后还能出去皇城,杨士奇特意向皇帝请旨,留下承天门与大明门以供官员散会出城。

好在高官都住在棋盘街附近,离皇城很近,在内阁等候了一个时辰后,众官员陆陆续续的赶来。

杨士奇也不跟他们废话,直接说道:“老夫向陛下请旨,希望你们能够参加陛下召集的新政会议,不过参加会议有一个条件就是诸位必须赞同新政。”

众臣互相看了一下,都被这个突如其来的消息打蒙,这是要逼着表态了吗?

还没等众人反应过来,工部尚书吴中第一个站出来说道:“杨阁老,老夫一直都是新政的拥护者,不过陛下却从来没有征询过老夫的意见。”

吴中的话音落下,杨士奇便赶紧接话道:“吴大人真乃人臣楷模!”

对于杨士奇这样的称赞,不少人心中暗暗撇嘴,你杨士奇拍皇帝的马屁能不能别这么赤果果的。好在在场的都是高官,级别最低的大理寺卿胡概也是正三品的高官,没有人做出过激的反应。

不同于吴中这个技术官僚,其他人能够爬上高位哪个不是成了精的老狐狸,新晋内阁辅臣张瑛问道:“元辅是从哪里来?”

“当然是从陛下那里过来的!”

“不是吧!老夫听说元辅一大早就去了酒楼,莫非这酒楼也能谈国家大事吗?还有谈国家大事竟然把内阁与朝堂诸公都丢在一边,置我等于何地?”张瑛追问。

“陛下在哪里开会,那是陛下的权力,我等臣子无权干涉,就算是在酒楼开会,只要能解决问题,又有什么问题?

老夫这次召集诸位,不是征求诸位的意见,而是给诸位最后的选择机会。陛下给诸位两条路,要么选择支持新政,要么等待被新政淘汰!”

众人谁都没想到,杨士奇的态度这么强硬,竟然是下最后通牒。大家习惯了含蓄婉转的说话方式,被杨士奇的话语弄得尴尬不已。

好在大家都是深通厚黑学之辈,稍微的尴尬之后,便恢复如常。就是直面火力的张瑛也是微笑道:“我等是大明臣子,为大明效忠理所当然,之所以有不同意见也是为陛下查缺补遗。若是陛下听不进逆耳忠言,就不怕满朝都是阿谀奉承之辈!”

杨士奇这么多对于文臣的诡辩了如指掌,别说是皇帝,就是他这个读书人也是双拳难敌四手,这个时候与众人争辩就不是明智之举,可能会正中他人的下怀。

张瑛看到杨士奇闭目不接他的话,就知道杨士奇看破了他的心思,都是多年的老伙计,被看破非常正常。这江西老倌儿看来是犟脾气上来了,这个时候已经没有什么转圜的余地。

内阁其他几人杨溥明哲保身,并不正面与皇帝对抗,陈山是帝党,之所以没有被邀请参会,更多的是稳住内阁,肯定不会冲在前面。

再看六部堂官,礼部的胡潆那是皇家死忠,之所以不参加会议,那是人家年龄大了,皇帝不愿意让老爷子劳神。

吏部的蹇义倒是可以争取,不过蹇宜之态度暧昧,不可能会在这种场合与首辅起冲突,却是指望不上。

兵部在张本病逝之后,由王骥以左侍郎署理尚书,不过王骥却被皇帝安排到旧港担任布政使。兵部现在由右侍郎柴车进左侍郎署理,此人性格耿直,清廉如水,与他的上官张本一样是个有能力的清官。

人以类聚、物以群分,什么人就喜欢什么人,兵部的几任长官抛开能力都是清官。金幼孜自知也无法左右柴车,便看向户部堂官,户部尚书郭资刚刚故去,如今是左侍郎王佐署理部事。

王佐善于理财,为人圆通,倒是个可以争取的对象。至于刑部的金纯是个死脑筋,现在被皇帝一个编纂大明律的差事激励的热血沸腾,一心要立言。

工部的吴中,张瑛都懒得去想,都察院的顾佐不过是个沽名钓誉之辈,若是皇帝施加压力,是断然不敢与皇帝作对的。

大理寺的胡概在众多大佬面前,说话根本就没有什么分量,之所以把他也叫来估计是皇帝的意思,皇帝现在比较看重三法司的作用。

张瑛转瞬间便将在场众人的心思猜测了一遍,不禁暗自感叹,皇帝看似什么都没做,在不知不觉中,朝廷重要的职位要么成了皇帝的人,要么就是保持中立之人,一心想做治世能臣。

众人都在沉默,做出这个选择真的非常的艰难,一旦选择新政那就等于与士绅决裂,新政即使推行成功,他们估计也没有什么好名声,这些掌握笔杆子之人不定在背后怎么编排他们。

内阁之中安静的只能听到众人的呼吸之声,似乎落地一根针都能听见响声。本来回来的时候杨士奇还想规劝众人不要跟皇帝继续对抗,可是现在杨士奇倒是放松了心态,爱死爱活,自己还抱着自己那点蝇头小利,与大势对抗,早晚都会被滚滚大势吞没。

沉默持续了有一盏茶的时间,就在杨士奇的耐心渐渐耗尽,准备宣布散去的时候,左都御史顾佐站起来拱手道:“元辅!都察院上下支持陛下新政!”

顾佐的话一石激起千层浪,张瑛怒目而视道:“你顾礼卿有什么资格代表整个都察院,你问过其他人没有?”

“老夫问没问过关张阁老什么事,都察院的事还轮不到张瑛插手?”张瑛一个新入阁的内阁辅臣,顾佐还真没有放在眼里。

“你······”

“怎样?”

张瑛张张嘴半天没有说出话来,恼羞成怒之下,起身就要离去。张瑛是杨士奇举荐入阁,若是就此离去,仕途将彻底断送,杨士奇于心不忍便阻拦道:

“张大人稍安勿躁,议政总会有争论,岂能一言不合就拂袖而去,汝是宰辅当有雅量。”

张瑛本来就是虚张声势,根本就没打算离开,这种大事上,自己一旦离开那就等同于自绝仕途。借着杨士奇给的台阶,张瑛冷哼一声坐了回去,不再作声。

杨士奇感觉火候差不多了,轻咳一声,吸引众人的注意力看向自己,等众人目光都转过来后,杨士奇叹了口气说道:“诸位同僚,老夫知道大家都觉得新政一旦实施自己的利益肯定会受到损失,这是大家反对新政的根本原因,这一点大家承不承认?”

有些人很想说不是这样,却鼓不起这个勇气,如果说朝廷现在财政充裕,新政不过是锦上添花,还能拿擅改祖制说事。

可是如今的朝廷穷的连京官的俸禄都发不出来,若是再不改变,难道让大家都饿着肚子给大明朝打工吗?

“元辅,朝廷养士几十年,对待士人都是优抚有加,当今却要取消士绅优抚,如何能让士人心服?”

“谁说新政就是取消了士人的优抚,新政之下,不过是把原来优免的土地税赋折算成钱粮,发放给士人,况且朝廷从来都没有明文规定要优免士人。

无一错一首一发一内一容一在一6一9一书一吧一看!

《太祖实录》明确规定的是现任官员之家具有免除徭役的特权,从来没有免税一说。太祖高皇帝怜悯贫家向学之读书人,为鼓励其读书成才,特旨贫家读书人可享受一定比例的天赋优免。

如今代代更迭竟然让诸位认为是所有的有功名者都享有优免,而且诸位极其家人还利用这一优免,钻空子肆无忌惮的兼并土地,诸位置陛下于何地,置朝廷于何地?”

士绅要的不是那点儿优免的钱粮,而是优免的特权,利用特权牟利是那点儿特权的百倍千倍,若是只是每年拨给一点儿钱粮,能有多少?

杨士奇的话很明显就是在戳破文官编制起来的为自身牟利的谎言,这样在场的高官非常的不舒服,大家都有一个共识,斗归斗,谁也不会去触碰读书人的共同利益,比如以儒学为根本,以四书五经、《朱子集注》开科取士,比如士绅的特权问题等都是不能触碰的核心。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