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阵雨(3) - 北岛来信 - 蓝色的奥斯汀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北岛来信 >

第32章 阵雨(3)

微微第二天醒来已经天光大亮。昨晚的事仿佛历历在目,后来的事又有点模糊。不记得傅修远是什么时候走的,大概也不算晚,沈琳还没回来,她却因为喝得太多,已经眼皮沉得抬不起来,半梦半醒间记得他给了她一个告别的吻,凉凉地印在她的额头上。

打开手机,他给她留的“早安”两个字已经是一个小时以前。

她还从来没经历过这种宿醉未醒的感觉,好不容易把自己从床上拖起来,沈琳在客厅里叫她:“你点的早饭来了,还不快来吃!”

她可没点过什么早饭,跑出去一看,桌上的外卖摆了六七样,某知名餐厅的袋子,里面是几种不同的养生粥,还有一大杯柠檬蜂蜜茶,大概是给她这个昨天喝得太多的人。沈琳也正在瞪着那一堆早饭大惊小怪:“艾微微,这可不是你的风格啊。你是不是中彩票了?”

她讪笑地回答:“正好有免费餐券。”

不知别人恋爱是什么感觉,她还有些不习惯,总之他太周到了,让她莫名地不安。

这时候她的手机又亮起来,他在电话里说:“吃完了吗?下来。”

她跑到楼下,东张西望地找那辆黑车,半天也没找到,背后却有人叫她的名字:“微微。”她回头一看,傅修远就在她身后,今天穿了一身随便的运动服,还是黑色,样子却同以往很不一样,咋一看让他年轻好几岁。

他说:“车停在那边了。”说着很自然地拉起她的手。

他说一日之计在于晨,叫她一起去爬山,去H城最高的北高峰。车在南湖边的北山街上蜿蜒前进,他开得熟门熟路,一点也不像个外地人。那座山他也十分熟悉,车停在哪里,从那一条小道上山,他都十分熟悉,倒是她这个本地人跟在他后面亦步亦趋。

山不算高,但也不是毫无挑战,青石板路蜿蜒向上,从山脚往上也是一眼望不到尽头。他显然常来,装备齐全,看起来很专业的登山包里装了几瓶矿泉水,一包巧克力,还有她那只有小狗图案的保暖瓶,装的是一罐子给她的蜂蜜水。他看起来简直是闲庭信步,她爬得有点气喘吁吁,他一定是放慢了脚步她才追得上。

爬到山顶已经将近正午,山顶的财神庙香火颇旺,这时候人来人往,屋檐上彩旗飘飘,充满世俗快乐的气氛。她问他:“你常来这儿?”

他说:“以前都是上班以前一大早来,那时候一路上都很清净,基本没什么人,今天还是第一次这个时间来凑热闹。”说完还笑话她:“因为有人昨天喝多了,睡得像小猪一样,叫都叫不醒。”

她暗自脸红,想起山里的其他的寺院,自告奋勇:“我带你去上中下天竺的寺院,那里景色更好些。”

于是他们又原路下山,顺着山路逛了对面山上的法喜讲寺,法净禅寺和法镜寺。这一路竹林环绕,曲径通幽,寺院皆是青瓦黄墙,层台累榭。法喜寺供奉白衣观音,楼宇重重叠叠,钟声空远,大殿前静静燃着长明不灭的油灯,有许多情侣来求姻缘。法镜寺更小些,不过寺后有一块有名的三生石,他们还专门去看了看。其实不过是一块形状古怪的石头,不知怎么就被认为有奇特的效果,许多人把许愿的香袋挂在傍边的小亭子里,大概世人所求最多的还是因缘际会,生生世世。

他抬头看那块石头上的撰文,看得还挺认真。她觉得姻缘一世就够了,开玩笑说:“三生三世,会不会太长了。”

没想到他难得的语气认真:“有的人可能三辈子加起来的姻缘也没别人一辈子长。”

他们一直走得不快,遇到竹林就停下来歇一歇,遇到茶园又停下来看一看,不知不觉就走了一天,她反倒觉得可以一直这样走下去,不过他还要赶晚间的飞机返港。

他送她回家时已是华灯初上的时分。她以为他们要在楼下分手,他又把她送到楼道里。她不好意思地说:“别送了,我自己上去吧,要不然该被沈琳看见了。”他才停下脚步。

她转身要走,他又在身后叫她:“微微。”

她回转身。楼道里没有灯,只有外面漏进来的几缕夜光。他伸手轻轻抱住她,亲了亲她的嘴角,低声说:“等我回来。”

他的人前脚走了,鲜花后脚就跟进来,也没有送到她和沈琳的住处,而是直接送到她报社的办公室里,今天是卡罗拉,明天是紫皇后,后天是坦尼克。要不是沈琳,她断然认不全这些玫瑰的品种,今天的还没谢掉,明天的又送过来,她工位前的窗台上放得层层叠叠,一直堆到沈琳的窗台上都是。

她从小过的就是穷日子,从来不重视这些不实用的仪式感,晚上视频通话的时候告诉他:“花别送了,太浪费了,这些钱还不如捐给福利院做教育基金。”

他笑了笑,不置可否。第二天花没有停,倒是福利院收到一笔做教育基金捐款。她并不是这个意思,晚上又说:“真不是想讹你的捐款,我觉得挺浪费的,我真不看重这些,没这个必要。”

他在电话那头就笑了,戏谑地说:“艾微微,你别太以自我为中心好不好,花又不是买给你看的。”

她不明白他在说什么,不是给她看的,难道是给沈琳看的吗?沈琳倒是一副心知肚明的样子,看见她收花时候不明所以的样子就暧昧地笑。

有一天同事石宁跑来她这里借东西,被她这里的繁花似锦震撼,还顺手拿起她桌上摊开的卡片用江南口音的英语念了念上面印的字:“Icarryyourheartwithme,Icarryitinmyheart…anywhereIgoyougo…whateverisdonebyonlymeisyourdoing…”

石宁虎躯一震,嘟哝了一句“肉麻”,连借的东西都没拿,径直就跑了,后来也很少出现在她的座位左近。她觉得不解,还是沈琳提点她:“你该不是没看出来石宁对你有意思吧?”

她确实没看出来,后来一想原来是自己太迟钝。他热心陪她跑酒行品酒的时候,她早该猜到了。就像傅修远说的那样,没人会做没有目的的事。傅修远送的花也不白送,现在整层楼的人都知道她交了个男朋友,还是个挺舍得花钱的男朋友,就算还有人对她有意思,大概也被劝退了。

她觉得他幼稚,又不得不感叹异地恋困难重重,他们并不能常常见到面,时间似乎总是不够用。她不知道他现在具体在做些什么,只知道他总是在飞去湖南或者东北的途中,其实也不顺路,但中间会来停留一天,有时候甚至只是几个小时。如果天气好,他会拉她去爬山,如果不巧下雨,他就拖着她去超市买菜。

他本来好像就是淡定从容的脾气,万事都顺着她,从来不跟她争什么,唯独有一次,她提议去看场电影,他就一皱眉头:“花两个小时时间坐在黑漆漆的电影院里,连话也不能讲,太浪费时间。”他更喜欢在家里慢条斯理地吃饭,然后两个人挤在一张沙发上边看电视边啃同一个苹果。他讨厌酒店和餐厅,她也喜欢做饭,所以他花很长时间在来回机场的路上,她花很多时间钻研美食,好像两个人在一起,越来越像平凡的宅男宅女。

她并不讨厌这样,甚至很喜欢,喜欢那种在人群当中十指相交,心照不宣相视一笑的小期待,也喜欢肌肤相亲,彼此依赖难舍难分的感觉,事实上分分秒秒,每一瞬间的拥抱都很喜欢。

他们最长一次没有见面是将近一个月,傅氏内部有大变更,他走不开,还在视频电话里跟她道歉:“对不起,你的生日,不能过来陪你。”

其实她从小到大并不过生日。在福利院里,很多小朋友并不知道自己的生日是哪一天,她所谓的生日,也不过是她被和平从福利院门口拣回来的那一天。像他们这样的孩子,想得最多的是吃饱穿暖读书赚钱,没什么余力去关心不实际的事。

他大概是看见了她的身份证,所以知道她的生日。虽然她没有过生日的打算,但听说他不能来,总是失望的。

那天的H城下了好大的雨。冬天刚刚过去,报社楼下的樱花刚开,就被这一场大雨冲得七零八落。她刚写了一篇关于店家宰客,吃饭连桌子椅子都要收费的报道,又被灭绝师太要求再写一篇网红螺蛳粉的报道,一直在办公室改了一天稿子才下班。

外面的天黑了一大半,下班的人流来去匆匆。她走出报社大楼,走到出门的台阶上还接到他的电话,问她:“今晚打算做什么?”

她郁郁说:“刚下班,累得要死,回家吃饭睡觉。”

他还问:“生日没人陪?”

她想说你明知故问,天上忽然一个惊雷轰隆隆在头顶翻过。正是三月初,这大概是今年的第一阵春雷。她惊喜地报告:“我们这儿打雷了,今天正好是惊蛰。”

他在电话那头笑了两声。又一阵春雷滚过,头顶上有,电话里也有。她万分诧异:“这么巧!香港也正好打雷?”

她说完才知道不对头,四处张望,看见报社大楼底下的星巴克门口站着一个人,瘦高的个子,晕黄的灯光下撑着一把黑色雨伞,远远朝着她笑。看见她回过头来,他在电话里笑话她:“傻子。”

他最不喜欢那些金碧辉煌的酒楼,拉她去他家附近那家福记。店里的人特别多,座无虚席,福叔专门给他们打扫出一个角落,摆了一张小方桌,炒了一碗长寿伊面给她,还塞给她一大袋红鸡蛋。傅修远笑她:“福叔把你当小孩子了。”

傅叔煞有介事地说:“长寿面定要吃的,长长久久嘛。红鸡蛋分给亲戚哦,粑粑麻麻阿公阿婆都要分多一点,分得越多福气越多咯。”

她笑着道谢。其实她没亲戚,红鸡蛋也不知道该分给谁,但刚煮出锅的红鸡蛋抱在手里,妥帖温暖,难怪他不喜欢吵吵闹闹的饭店,却喜欢在福叔这里吃饭。长寿面上堆着蟹肉和蒜黄,色香兼备,她忍不住拍了好多照片,盘算着过几天写个文案好放在自己的公号里。

这碗蟹肉长寿面是菜单上没有的,显然是傅修远提前跟福叔打过了招呼。回到他的公寓里,蛋糕也早已经准备好了,很简单的粉色草莓蛋糕,上面顶着几颗蓝莓和覆盆子做点缀,正中央站着一个穿淡蓝色纱裙的小天使。蛋糕的味道倒是正好,奶香浓郁又不会太甜。他们两个头碰头挤在烛光下吃蛋糕,她忽然想起小时候的事。

有一年福利院的小奥运被人领走了,来接她的是她的亲生母亲。她母亲再嫁的男人死了,男人的小铺子就归了她母亲。母亲来接她的时候说,那天是她的生日,还给她带了一盒蛋糕。福利院的小朋友一人分了一块蛋糕,都羡慕得不得了。临走的时候张院长还写了张生日卡片给小奥运,上面写的句子她都记得清清楚楚:“你借着我,日子必增多,年岁也必加添。”

傅修远说:“Forbyme,yourdayswillbemultipliedandyearswillbeaddedtoyourlife.这是圣经箴言里的两句。”

张院长是虔诚的教徒,可她奇怪他怎么会知道,他一笑说:“我在教会寄宿学校里一呆十几年,最烦的就是早上被叫起来做弥撒,还要听那个秃头老教士讲圣经,听到耳朵都起了老茧,总归是记得几句的。”

她对他童年充满好奇,不知道为什么他小小年纪要去寄宿学校,可是他似乎不大愿意提。她还想多问几句,他已经岔开了话题,把蛋糕中央的那个小天使□□放在她盘子里说:“我一眼看中这个蛋糕,因为中间这个小天使。你看,像不像你?”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