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人在蓬莱第几宫2不是情人,不是兄妹……
第35章人在蓬莱第几宫2不是情人,不是兄妹……
几日前,太后看着纪襄走后,气得再也顾不上颜面,摔了案旁的茶盏。
章氏贵为太后,谁在她面前不是毕恭毕敬的。若是本就桀骜的那些贵女在她面前放肆,那她也不至于这般生气。可居然是一贯乖巧的纪襄,她真是做梦都想不到。
她愤愤念了半天,说纪襄不知恩图报,说要让章序另择淑女婚配。
苏氏在一旁劝了许久才回府,她劝完,几个贴身服侍的嬷嬷和宫娥又都继续劝。
过了两日,章太后终于明白过来,自己对于纪襄有些严苛了。
到底是看着从小长大的女孩儿,想想她当日说的话,心疼起她在家中的境况。又想到日后她和章序成婚后,免不了还是要常常传她入宫说话,在宫人劝说下,传了纪襄入宫。
纪襄知道不是什么坏事,便也坦然进了长秋殿。她在宫里多年,了解太后是容易动怒,但也容易被人劝服的脾性。这回估计是已经被身边宫女劝得消气了。
方一入殿,她行礼问安后,太后就招手示意她坐到手边来。小几上摆满瓜果,点心,甜汤,章太后笑眯眯地让宫娥端一碗甜点心给纪襄吃,自己洋洋洒洒说了一串。
纪襄小口小口地用着,从前她哪里敢在太后说话时吃东西。但太后竟然没有一丝一毫不高兴的样子,心中称奇之余,不免陷入了对过往的沉思。
她一遍思索,一边分神听着章太后的话。
太后自然不会对她道歉,揪着前几日的事反反复复来回说。她抹不下面子说得太明白,言语里又隐隐透露着一种心疼她在家中境况的意思。
纪襄鼓起勇气,插嘴道:“那娘娘当日也不该想要罚我。”
章太后面色一僵,过了片刻叹气道:“我也是怕你小姑娘不懂事,在外乱走丢了颜面。”
她没想到太后居然会服软,纪襄不由启唇而笑。但她也很清楚,这般就已经是太后的极限了。
此事就此揭过。不动怒时的太后,还是很容易相处的。她虽然出宫机会极少,但对宫外许多勋贵重臣人家的家事了如指掌,正不屑地说完了一桩御史弹劾某家子蒸庶母的事,突然想到什么,开口道:“阿襄,你这回入宫就不用走了,再过一月就要出发去司阳行宫了,你随我一道去。”
纪襄笑道:“此事我先前听裕华县主提过一回,已和她说好与她同行,要辜负娘娘的美意了。”
“哟,”章太后吃了一惊,放下手中的茶盏,“裕华消息倒是灵通,难不成是她娘告诉她的?这桩事,今日皇帝才在朝会提起。”
纪襄一怔,数数日子司徒征应是提前了许久知道的。
她连忙用话敷衍过去,免得太后琢磨起骊珠和她母亲寿阳长公主是如何事先得知的。
太后对去行宫长住很是期待,她没强求纪襄一定要跟着她去,兴致勃勃地说起了此事的起因。
明年是皇帝四十的万寿,他今日上朝时先说了为了万寿要修缮宫城,引起不少大臣的反对。皇帝并未动怒,转而提出,既然众卿反对,那不如在司阳再修建新行宫。
此言一出,皇帝是摆明了决心要在整寿前修建新宫或是修缮宫殿了。
原本反对修缮宫城的大臣都纷纷改口,相比之下,还是修缮宫城实惠多了。毕竟宫城历经数百年,确实有荒芜破败的地方了。燕氏的王朝还要千秋万代传下去,将宫城修缮一番也不是什么坏事,反而对后世有利。
皇帝便当场下令,一月后启程去司阳行宫,住到宫城修缮完毕。
这个命令来得仓促,负责皇帝出行的臣属宫人皆是有如泰山压顶。尤其是此次东幸规模庞大,一应人的出行仪仗护卫,途中的清跸住宿,行宫的预备接驾......
如此等等,太后自然不用操心。她说完了去行宫的好事,让宫娥喂着吃了一盏燕窝粥,看了微垂着眼仿佛正在思索的纪襄一眼,问道:“阿襄,你在想什么?”
她自然不会说她正在揣摩圣意觉得皇帝本意就是要让大臣都赞成修缮宫城,笑着应了几句。
太后果然没有再细问,感叹道:“也不知道去的路上,还会不会遇到刺客?”
纪襄微微蹙眉,她不记得之前去行宫围场有遇过刺客,问道:“娘娘何出此言?”
太后笑道:“你瞧,你出宫后竟是什么事都不知道了。”
这时,她又忘记了纪襄提前知道要去行宫的事,道:“在我寿辰那日,禁军居然在大慈恩寺的小水池子里抓了一个刺客。”
她皱起眉头,脸上显露苍老痕迹的几条纹路也跟着皱了起来,不悦道:“禁军未免也太粗陋了些!这么多天排查还有漏网之鱼。”
纪襄脑中嗡然一声,没想到当日竟然还有这样一桩事。蓦然间,她想起当日讲经时司徒征出去过,回来时已是腰间佩刀。
莫非和太后说的刺客有关?此事她一点都不知道......纪襄连忙问道:“娘娘,之后可有审问出是谁指使的?”
太后皱眉不语,纪襄就明白了,必然是没有查到。
怪不得太后会有顾虑,虽然她觉得刺客的目标未必是太后。当日在大慈恩寺,听经的王公贵族都没有一个是随身携带武器的。要真有刺客能成功混入,恐怕就要血溅佛堂了。
她很快做了一个决定,将纷纷思绪暂时抛到一边,专心地陪太后说话。
告退出宫时,才刚过了申时。纪襄婉拒太后命人用软轿子送她,走到一处无人的小径时,停住了脚步。
碧梧奇怪道:“姑娘怎的不走了?”
她笑道:“碧梧姐姐,你有办法能和长秋殿里你熟悉的人联络吧。”
十分肯定的语气。
碧梧不假思索地点点头,她自幼生于掖庭,想要在宫外联络宫人,不算难事。她笑道:“自然可以,姑娘是想要我打探什么消息?”
“不用特意打探什么,”纪襄莞尔,“只不过我不想什么都不知道。长秋殿的消息,自然比我们在外灵通不少,能够传出一些新奇的事就好。至于打点的银钱......”
她蹙起蛾眉想了想,道:“没事,暂且还够用。”
从前她在长秋殿时,倒没体会到这层好处。那时她是巴不得都没听过这些事,但如今她是不同了。
相比于别人乐意时才告诉她一句两句,她更想自己能够知道。
太后的长秋殿是一个能获悉政事的好地方,别的渠道也一定还有。她父亲官位不够上朝,但肯定也比她知道的更多......只是关系已经闹僵成这样,纪襄心烦地咬咬嘴唇。
她的好友骊珠也是消息灵通,纪襄立在原地,细细思索该如何获知前朝后宫的消息。她无意搅弄风云,但自保是很重要的。她决不能像之前那样天真,觉得自己对贵人足够恭敬就好。
碧梧已奉命而去,纪襄用手帕擦拭了一块青石,坐着等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