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千里成亲
第二天一早,天还没亮,屋里便亮堂起来了,苏兴和陈曦两人也是第一次见到如此景象,自然十分兴奋,早早就起床了,准备帮着忘民打打下手。可谁知,忘民的屋子,一大早就已经人来人往,邻里乡亲们几近踏平了门槛,进进出出,忙碌着手里的活。
村里的青壮年这一天也不种地了,在杀鸡宰牛,涮羊肉;妇女们则巡视屋内的红纸丝带是否齐全,顺便准备宴席的水果、糕点;村子里的小孩在人群中欢快的飞奔,嘴里嚷嚷着贺新婚的歌谣:“梳头梳一起,红凉伞,金交椅。梳头梳一完,生子传孙中状元.”
陈曦跟着苏兴找到忘民,所有的一切,都有专门的人负责,两人反而不知到需要做什么。
“忘民兄,今天可真是俊俏,也不知道是哪家姑娘这么有福气,能嫁给你这一个谈吐有礼的读书人。”苏兴轻轻拍了拍新郎官的肩膀。
“呵呵,那是个很好的姑娘,能娶到她,是我三生有幸了。”忘民乐呵呵,笑的眉毛都弯了。
“嘿,忘民,准备出发了接新娘子了!”
门口传来一声呼喊,招呼新郎上路了。
“好了,该去接新娘子了,还得辛苦两位,替我撑撑场面。”忘民作揖,微微前倾。
“哦,对了,还要再等等。”随后,忘民跑进自己的房间,爬到床底下,拉出了一个箱子,慢慢地打开,小心翼翼的将里面存放的一匹金黄色布。
这才骑着邻里乡亲寻来的瘦马,身后跟着八人抬起的红色大花轿,从顿丘出发。
天上的星星还在闪烁,月亮还高高悬挂在天涯一角。
苏兴两人走在后面,随忘民渡过淇水,又穿过了一片枫树林,漫天飞舞的红色枫叶,飘落在这个新郎官的冒顶上,像是自然也在为其祝福。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到了天亮时分,几人终于来到了一个小镇上的一户人家,已经张灯结彩,门口站满了迎接的妇女。
忘民率先下马,分派了几封红包,顺利进入女子家中,迎娶新娘。
苏兴走到陈曦身旁,不动声色的碰了碰后者的衣袖,暗自皱眉,小声到:“刚好一千里。”
“有问题吗?”陈曦有些疑问。
“不太好,要是多一点,或者少一点,都不是问题,但巧就巧在恰好一千里。”苏兴依旧眉头紧蹙。
不一会,忘民拜别对方父母,顺利接取新娘子,将其牵入轿中,再一次骑上瘦马,返回顿丘。
在路途上,苏兴快步走到前头,有一搭没一搭的与忘民谈话。
“忘民兄,为什么刚刚从家中取出的布匹,又带了回来?我还以为是你送给新娘的聘礼呢!”
“本来是的,但是,这不是新娘子的父母明事理嘛,知道我家境不太好,又不想女儿受苦,便让女儿将其与嫁妆一起带回夫家。”
江南素有娶妻送聘礼的习俗,但送的物品因人而异,没有具体的说法,不过,都是些制式的礼节,对于成婚的两家来说,聘礼和嫁妆都是必不可少的。也是讨个彩头。
原来如此,苏兴若有所思,不知在想着什么,在忘民身旁走了几百里路后,又回到了陈曦的身边,没有多说什么。
回到顿丘时,村内的居民纷纷出来迎接这个嫁到他们村里的新娘子,可惜,被轿子的门帘挡住了,什么也看不见,但这丝毫不影响他们的欣喜,欢呼雀跃的声音响彻这一片地带。
“没办法,吉时未到,新娘与外人不可见面,这是老一辈定下来的规矩。”
到了进家门时,忘民下马,亲自撩开轿子的门帘,伸出右手,牵起新娘子,踏着脚下早已准备好的“传席”,跨过火盆,进入堂屋。随后,点上红蜡烛和香,放着鞭炮,鼓起乐器。
吉时已到,有请新郎新娘行礼!一个早已在一旁等候许久的媒人拿着一把大扇子扇着风,朗声起礼。
拜天地
一拜天地之灵气,感谢上天赐姻缘——一鞠躬;
二拜日月之精华,感谢月老牵红线——二鞠躬;
三拜天为媒地为妁,喜结连理——三鞠躬。
拜高堂
还没等媒人说话,便被忘民示意跳过这一段。媒人婆先是一愣,随后明白过来,眼角有些湿润,但依旧主持。
夫妻对拜
一鞠躬——夫妻恩爱,比翼双飞
二鞠躬——白头偕老,地久天长
三鞠躬——早生贵子,合家幸福
无一错一首一发一内一容一在一6一9一书一吧一看!
礼成,送入洞房!
将新娘送入洞房后,忘民便出来招呼邻里乡亲,一直畅谈,接连经历了中午和晚上两次酒席。
最后,喝的伶仃大醉,跌跌撞撞的走进婚房。
最后,还是苏兴和陈曦善后,回礼所有宾客,这才回房休息。
苏兴却是从房间里串了出来,看着主婚房门窗上被烛光映照出来的影子,嘿嘿直笑,本来还想做那蹲墙角的不齿之事,但最后,看到蜡烛被吹灭后,还是放弃了。
就在苏兴准备回房间休息时,突如其来地刮起了一阵大风,飞沙走石,屋内的灯火被透过窗吹进来的风吹的摇曳,几近熄灭。
呼.
苏兴的房间熄灭了,伸手不见五指。
看着陈曦窗户正打开,灯火还未熄灭,自语道:“得了,还得去借个火。也不知道这么大风,陈姑娘会不会冷?”
其实这些都是苏兴自己的想法,修士又怎么会感受到严寒酷暑呢?
一阵大风又刮了过来,一阵沙石混着风里扑面而来。苏兴受不了了,一个翻墙,谁曾料到,没站稳,摔倒了地上,不过好在苏兴反应够快,快要接触地面时,单手一撑,空中一个翻转,恰好从窗户中进入。